-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共2171题
读图,解答天山地区的地理现象。
天山自然带的分布
(1)天山的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______地带性规律。据图判别天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_______(高、低)。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上的冰雪融水发展__________农业。
(2)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 )
正确答案
(1)垂直 高 绿洲
(2) A
此题以我国新疆天山山脉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状况来考查学生对自然带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天山自然带垂直分布,是由于山地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造成的,这种分布规律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天山南北地区由于冰雪融水而在山麓地区形成大量的绿洲,这是非地带性现象,在此基础上人类发展了绿洲农业。天山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北坡林带以上的高山草甸进入生长旺季,同时气温也比较凉爽,成为夏季牧场。冬季,林带以下的草原带气温比较温和,这里成为冬季牧场。
(9分)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从南麓的厚畛子镇(海拔约650米)开始攀登山峰,是徒步登山、进行生态考察或旅游的主要路线。下面是某校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次考察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助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同学们自南坡向上攀登,将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________、针阔混交林、________、高山草甸。当同学们到达高山区域,从背包中取出在山下准备的密封包装食品时,发现密封包装袋鼓起来了。这是由大气压________所造成的。
(2)在一般情况下,顶峰与厚畛子镇的气温相差约________℃,因此,同学们在上山前就应该考虑到温差,准备相应的行装。当同学们到达3 400米以上,就进入了高山草甸。这里地势比较平坦,上山的小径逐渐消失,这时同学们应用________等方法来确定方位。
(3)在秦岭南坡上,生息繁衍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最著名的有“国宝”,这些大熊猫构成了一个种群。国家已在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攀登过程中,甲、乙两位同学就如下问题产生了分歧。甲同学的观点是“山越高,山地垂直方向自然带的类型就越多”,乙同学的观点则是“山高,自然带的类型不一定多”。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较正确?请简述理由。
正确答案
(1)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下降
(2)18.7(18~19) 罗盘(指南针)、太阳位置与手表定向、上山路径的方向、旅游路线图、房屋朝向
(3)保护珍稀动物、提供丰富种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等
(4)乙同学的观点较正确。山地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的多少,一方面受到高度因素制约,另一方面又受纬度(热量)因素影响,在高纬度地区高山的山地垂直分异规律不明显,而中低纬度山地垂直分异规律十分明显。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顶峰与厚畛子镇的温差可据此计算。山地垂直方向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不仅受山的高度、相对高度的影响,还受纬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高纬度地区高山的垂直分异规律不如中低纬度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明显。
根据图中地理信息,回答问题。
(1)请比较A图所示区域东部与西部气温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与A图所示区域这种气温分布规律类似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事象还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方框中填写B图①、②两区域植被类型的名称,以及沿20°S纬线植被类型变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1)
(2)气温年较差;河流的结冰期;1月海平面气压等。
(3)见方框图。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⑤→⑥自然景观的差异,反映了__________地带分异规律。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___(填字母)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
正确答案
(1)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2)干湿度
(3)A;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显得日益重要。阅读某种绿色能源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该绿色能源2007年产消差统计图。
材料二:
2011年,我国对该绿色能源的消费量有望达1300亿立方米。下图为我国该绿色能源的主要进口路径图。
(1)该绿色能源是________,世界上该能源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是________。
(2)我国从中亚地区输入该能源的主要运输方式是_______。
(3)2010年11月20日,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按图中航线(实线)历时半个月运输该能源前往B地区,航行过程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影响途经沿岸陆地自然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4)简要分析C岛南侧海水较北侧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能源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得到大量使用,简要分析这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天然气;俄罗斯
(2)管道运输
(3)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热量
(4)C岛南侧位于板块碰撞处,有海沟,所以海水较深;北侧位于板块内部,所以海水较浅。
(5)有利于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问题,提高能源保障程度;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大量使用能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答对3点即可)
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22分)
(1)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4分)
A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F__________。
(2)图中各自然带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自然带名称相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________和_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填字母代号)。(4分)
(3)图中A、B所处纬度大致相同,但自然带类型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2分)
(4)自然带由A→E→D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规律;E→G→F→G→C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____规律。(4分)
(5)自然带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在大陆西部其南界比东部偏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分)
(6)图中各字母代表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这种现象是自然带受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2)C E F G
(3)A 、B两处大气环流形式不同,气候类型不同(A为地中海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别形成了与其水热状况相适应的植被、土壤等类型
(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5)受冬季风和千岛寒流影响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6)D 非地带性或海陆分布
试题分析:
解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然后根据自然带的分布来判断分异规律及成因。、
(1)A位于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应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位于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位于辐极地地区的大陆北部应为亚寒带针叶林带;F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应为温带荒漠带。
(2)C是温带季风气候, E是温带海洋性气候,CE对应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F是温带荒漠带,G是温带草原带,FG所对应的气候类型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3)A 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B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
(4)自然带A→E→D的变化主要因热量的差异而变化的反映了自然带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E→G→F→G→C的变化是由水分的差异引起的反映了自然带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5)因受冬季风和千岛寒流影响在大陆东岸气温较低,自然带则向南扩展。在大陆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影响,沿岸气温升高,自然带向北扩展。
(6)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主要因南半球的副极地地区是海洋分布,没有陆地,该现象属非地带性或海陆分布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
(1)苔原带 4 000—5 000米
(2)没有 ②是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绝大部分是海洋
(3)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4)红壤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亚马孙流域 猩猩、河马
(6)低纬度地区的高山
第(1)题,自然带①水平分布在70°N—85°N,可判断其是苔原带,读图可知①自然带在40°N高山上的分布高度为4 000—5 000米。第(2)题,自然带②分布在50°N—70°N,可判断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但在南半球,因同纬度大部分为海洋,故无此带分布。第(3)题,自然带③分布在40°N—50°N,在大陆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4)(5)题,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解答。第(6)题,由图观之,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低纬度地区的高山。
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4分)
(l)图中①一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的分异规律。(2分)
(2)图中③一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规律分异。(2分)
(3)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分异。(2分)
(4)④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__,⑤处的大型动物具有的__________特点,⑥处代表性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①处的土壤特点是__________。(8分)
正确答案
(1)由赤道到两极(2)从沿海向内陆(3)非地带性(4)温带草原耐干旱善奔跑的野骆驼、耗牛、藏羚羊、西藏雪鸡等呈酸性(红壤、砖红壤)
由材料中信息可知自下而上对应我国从南方到北方热量递减,由右到左是从我国沿海到内陆。由左下角高寒可判定⑥位置应指的是青藏高原。第(1)题.①~③是从南到北的变化.热量减少。第(2)题.③~⑤是我国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的变化。第(3)题,由题中“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排除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再结合我国青藏高原可知是地形因素,所以为非地带性。第(4)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联系初中教材完成此题。
读亚洲部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①和②表示两种自然带:则①_________________带,②__________________带,其大致分界
线是:____________。
(2)如果③和④表示两种气候类型:则③________________气候,④_______________气候。
(3)与①形成相同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的大洲有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变化规律,主要受____________因素
的制约。
正确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线
(2)热带季风;热带雨林
(3)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南美洲、北美洲等
(4)纬度地带分异;热量
阅读材料1 和2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 :下左图是南亚地区水系分布和主要国家轮廓简图,下右图是印度的气温降水图。
材料2 :据《中新网》2008 年5 月5 日报道:印度各地持续高温,气温高达43-46 ℃。当天有3 人中暑死亡,使该国今年4 月入夏以来热死人数增至33 人。
(1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降水最多的是_________ 地;判断②地的自然带类型___________ 。
(2 )请分析印度南部地势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印度河一年有两次汛期,一次发生在3-5 月,一次发生在7-8 月,试分别说明导致该河两次汛期最主要的河水补给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据多年新闻报道,5 月份是印度最热的月份,请结合图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④; 热带草原带
(2)根据河流自西(或西北)向东(或东南)流向; 可以判定该国南部地势西(或西北)高东(或东南)低
(3)3-5月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7-8月,是西南季风带来的大量雨水补给
(4)5月,该国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雨季没有到达,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强,因此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非洲、南非示意图
材料二
2010年12月,南非正式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至此,“金砖四国-BRIC”变为“金砖国家-BRICS”。2011年4月14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南非和印度“金砖五国”领导人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会晤,会晤的议题涉及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形势、发展问题、金砖国家合作等内容。
(1)南非正式加入“金砖国家”时,当地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南非最主要自然景观是______,如果要对该自然景观进行资源环境方面的调查,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
(2)好望角附近是世界重要航线经过的海域,但冬季和夏季从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船舶航速往往有较大差异,冬季航速比夏季航速_______(快、慢),试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洲示意图中A地区所处纬度较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非洲国家经济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昼长夜短;热带草原;RS(遥感)
(2)快;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大,航速较快
(3)A地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强。
(4)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读“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国最可能是
[ ]
A.印度尼西亚
B.英国
C.日本
D.新西兰
(2)结合上图,试简述该国气候、地形和水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的变化,试探究其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①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
②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
③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
(2)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
(3)①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②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高度的变化。③变化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暖流的影响。
(4)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制结构利于防震。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我国部分区域图。
材料2:
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
(1)材料1中A是________山脉,B是________山脉,C是________山脉,D是________山脉。
(2)若材料2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1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①可能属________山脉;②可能属__________山脉;③可能属________山脉;④可能属________山脉(填字母)。
(3)①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_________。(填字母)
A.常绿阔叶林B.高山草原C.针阔混交林D.落叶阔叶林
(4)①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①~④中森林分布状况与此原因相同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
(5)②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②→④→①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
(7)④→①→③基带也有区别,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
正确答案
(1)阿尔泰;阴山;太行;秦岭
(2)B;D;A;C
(3)C
(4)南坡降水丰富;③④
(5)南北坡基带所处气候类型不同(南北坡基带热量条件不同)
(6)热量;由赤道到两极地域
(7)水分;垂直地域
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2月,南非正式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至此,“金砖四国-BRIC”变为“金砖国家——BRICS”。2011年4月14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南非和印度“金砖五国”领导人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会晤。2012年3月29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
材料二
南非示意图
材料三
海南岛一月平均气温图
材料四
印度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图。
(1)南非正式加入“金砖国家”时,当地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南非最主要自然景观是_______,如果要对该自然景观进行资源环境方面的调查,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
(2)分析1月等温线的分布状况并说明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比较两个区域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昼长夜短;热带草原; RS(遥感)
(2)南部等温线与纬线平行且向北降低,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中部等温线略向南凸出,主要收地形影响(山地气温低,向低纬凸);北部等温线明显向低纬凸出,主要受陆地上冬季风的影响。
(3)相同点:①有发达的铁路系统和海港条件,交通运输十分便利;②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不同点: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沪宁杭工业区矿产资源和能源都短缺。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为沿经线、纬线的地形剖面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自然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2)乙图中A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C→B→A自然带分异现象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乙图中C地冬季降雪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山脉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试列举三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大致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分布;从赤道向两极(或从低纬向高纬)
(2)温带草原带;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
(3)西北季风越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在C地受地形抬升;冬季因气温较低形成大量降雪。
(4)地势第二级阶梯与地势第三级阶梯(或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或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森林带与草原带的分界线。(任选三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