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共2171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共2171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属甘肃省率先脱贫奔小康的地区,也是西部开发的热点地区。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于不合理地利用资源,防护林网建设速度滞后,植被破坏严重,从而导致风沙肆虐频繁,土地荒漠化严重。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年提出要“再造河西”。现在,河西走廊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再造工程。

(1)甘肃河西走廊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当地气候对农业发展有利的条件是____、____,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

(2)完成“人为原因导致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因果关系图”:

过度垦荒→____破坏→沙源增多→____严重→土地荒漠化

正确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水源不足

(2)植被;风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的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2)自然景观③→⑤→⑥的变化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4)珠穆朗玛峰北坡没有森林植被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

(1)热量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2)水分变化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距海远近不同) (3)A  (4)北坡的基带处于4000

多米的高度,热量不足以生长森林。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类似于低纬向高纬的分布规律,同时其自然带带谱与基带的纬度位置和山体的海拔有关。

5、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在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许多开拓性的进展。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岩石风化的结果产生了母质,母质与岩石相比产生了一些新的特性:a.物理风化:使岩石由大块→小 块→碎屑,由致密坚硬态→疏松态,这种物理状态的改变,使母质产生了通气、透水性,为进一步风化创 造条件。b.化学风化:产生了许多细微的粘粒,粘粒之间有毛管孔隙,产生了保蓄水分的能力,即蓄水性。同时粘粒的产生,增加了颗粒的表面积,产生了一些胶体性能,比如:吸附性能,可以保存风化释放的可 溶性养分,为肥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另外化学风化释放出一些可溶性盐基物质,这是植物矿质养分的最初来源。c.由于母质疏松多孔,气体能流通和交换,有利于根系的呼吸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分解作用。同时由于母质能吸附一定的水分,增加了导热率和热容量,使母质初步具备了调节温度的能力,而不是像岩石那样激烈的升温和降温,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1)岩石风化产生的母质改变了岩石的理化性质,故母质又叫________________,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为进一步风化创造了条件。

(2)经过物理和化学风化后,母质中具有_______________使气体能流通和交换,有利于根系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

(3)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成土母质 通气性 透水性

(2)疏松多孔性 呼吸作用 营养物质

(3)化学元素 养分

土壤是由裸露在地表坚硬、巨大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和成土作用而形成:岩石→母质→土壤。土壤最初来源是岩石,而岩石又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岩石风化的结果产生了母质,母质与岩石相比具有蓄水性、疏松多孔性,使气体能流通和交换,增加了导热率和热容量,具备了调节温度的能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拯救死海 (6分)

材料一:约旦河是死海的主要水源,以色列占据约旦河上游建坝拦水造成上游来水减少,且以色列与约旦河沿岸国家矛盾重重,不易缓解。

材料二:红海和死海均位于东非大裂谷带中,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死海湖水盐度更高达25%,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湖泊。水中鱼虾贝类都不能生存,湖岸两旁草木也能生长,故称“死海”。但是近年来能过科学考察,在死海中发现有耐盐的细菌和藻类,死海并不是完全没有生命的。

材料三:

根据以上材料及图示信息,试分析约旦计划从距离死海较远的红海调水进入死海,不从地中海调水的原因为?

正确答案

①红海和死海均位于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地势低,修建输水线路投资少,工程量小,而死海与地中海之间除地中海沿岸为平原外,其它地区地势高,工程量大;②红海盐度与死海盐度相差不大,从红海调水有利于保护死海的生态环境;③红海至死海沿线均在约旦境内,而地中海沿岸被以色列占据,约旦与以色列矛盾重重,不易调解。(6分)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调水线路的分布主要从地理位置、地形和海水性质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土壤空气和土壤水分贮存于土壤孔隙中,两者体积组成比例常因外界因素影响而此消彼长。下图中虚线①表示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所占比例约为4%和46%,读图。完成1—3题。

1、适宜多数作物生长的理想的土壤空气和水分比例变化应在

[     ]

A.①~②之间

B.①~④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主要依据土壤

[     ]

A.温度

B.孔隙

C.肥力

D.空气

3、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

[     ]

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秆,加速有机质分解

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

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

D.江南丘陵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正确答案

1、C

2、A

3、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并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倒淌河的形成对青海湖的影响。

(2)以图乙中A地区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

正确答案

(1)面积增大,水位升高;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

(2)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图中A地处于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地势高,气候寒冷,降水少,多大风;自然景观以草地和高山寒漠为主;多内流河、内流湖、咸水湖,河流水量小;土壤发育程度低,速度慢,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小。

(1)倒淌河的形成对青海湖的影响主要从入湖水量增多引起湖水面积、水位及盐度的变化分析。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要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来阐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4分)读下列三幅图(图12、图13、图14),回答下列问题。

                          图12  

图13

图14

(1)(12分)根据上述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

(2)(6分)上述三幅图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些特征?

(3)(6分)总结自然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1)(12分)地形起伏小,阔叶林分布范围广(2分)。(原因:)盛行西风影响的范围大,沿海到内陆降水的差异较小(2分)。地形起伏大,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不同(2分)。(原因:)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2分)地形起伏越大,垂直方向植被分布越丰富(2分)。(原因:)海拔不同,热量和降水也不同(2分)。

(2)(6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分)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分)地理环境地方性分异规律(或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2分)

(3)(6分)地理环境是由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2分);各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2分);一个要素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6分)读图12,回答问题。

(1)根据图示因果关系,选择适当的选项,将其代号填在图中的相应空格中,使之完成   一个循环过程。]

(2)图示因果关系表明,生物资源破坏会危及其他陆地自然资源,如   资源等,进而表明陆地自然资源在地域上具有   性。

正确答案

(6分)

(1)①—D ②—A ③—C ④—B(4分) (2)水(土壤) 整体(2分)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土壤中________含量的高低;_________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正确答案

有机质;植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为加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近年来,许多大城市纷纷将乡村、山区的大树至百年以上的古树移栽进城。大树移植成了不少城市绿化美化的时髦作法。武汉实施“大树进城”计划,每年从郊区和外地山区移植3000-5000颗大树。

(1)大树进城,绿树成荫。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中有哪些作用?

(2)在下图中添加箭头,表示建筑区与绿地之间的环流状况,分析其对建筑区气候的影响。

(3)大树移植引起人们的争议,你认为有何弊端?如何解决?

正确答案

(1)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2)绿地空气下沉,建筑区空气上升,建筑区与绿地之间形成小型的热力环流。使建筑区的气温降低,湿度增大,从而改变了局部小气候。

(3)技术要求高,移植成活率低,易造成绿色资源的浪费;容易对生长地生态造成破坏。有计划、有指导地进行科学移植。

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主要是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降低噪声等。建筑区与绿地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建筑区由于人口集中、工农业集中,所以温度略高,空气上升运动;而绿地温度略低,空气下沉运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     ]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我国40°N附近的剖面图,读图回答。

(15)图中丙、丁所代表的地形区分别是                      

(16)图中所示地形区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在下图括号中填出各地区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17)简要说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的空间变化规律。

正确答案

(15)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16)风力侵蚀作用 风力沉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沉积作用

(17)自东向西: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图示为我国40°N附近的剖面图,自东向西丁为华北平原,丙为黄土高原,乙为阿拉善高原;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表现为景观上的差异为森林、草原、沙漠和戈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各地形区的外力作用自西向东为风力的侵蚀,风力的堆积和流水的侵蚀,流水的堆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启示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应多方分析、综合利用。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于环境中的各个要素具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故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应考虑其综合利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哪些自然灾害能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壤产生不利影响?

正确答案

干旱、沙尘暴、滑坡、大风(寒潮)

西北地区的土壤厚度较小,因为西北地区多大风,比较干旱,加之易受沙尘暴、寒潮的侵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图中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A、B、C、D分别代表四种植物形态,其中反映骆驼刺特点的是       __  

反映荷花特点的是       __   ,反映热带雨林特点的是     ______    

小题2:图中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植物形态有       _____ 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中亚地区气候          ,土壤多呈    ___   性反应,植物叶子  ___ 而根系     ___     。

正确答案

小题1:D  A  C

小题2:B  D 干旱 中性到碱 小 发达

该题以植被和土壤的适应性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规律的掌握情况。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