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共2171题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
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从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
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
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一般来说,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陆尺度等属于大尺度范围,而局部地区则属于小尺度范围。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①______, 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2)如果②地植被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河 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 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 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4)你认为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形要素;生物要素;大气要素;水文要素;土壤要素
(2)含沙量增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栖息地遭到破坏,物种减少;水位降低;肥力下
降
(3)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4)恢复①处的植被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重要因素。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l)“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甲中该风带的风向________。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___。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
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正确答案
(1)整体
(2)西南风
(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
(4)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5)从赤道到两极;热量;从沿海到内陆;水分
下面是土壤形成过程简式:
(1)根据以上简式,写出字母代表的内容:
生物类别:A____,B____,C____。人类活动状况:D____,E____。
(2)以上简式说明生物是土壤____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____的因素,土壤____的产生与生物作
用密切相关。
(3)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是培养一批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但由于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规律,
人类活动也造成了一些土壤的退化,如____下降、水土流失、____化、____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正确答案
(1)微生物着生;低等生物着生;高等植物着生、生长;合理耕作经营;不合理耕作经营
(2)有机质;最活跃;肥力
(3)肥力;盐渍;荒漠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无青藏高原时的环流状况
材料二:高原季风环流纬向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1)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材料三中序号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
(填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南亚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
(2)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性。
正确答案
(1)C;D;A;B
(2)整体
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_________层和__________层。
(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植物
D、地形
(3)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上壤类型不同。草原土壤出现的地区是(多选)
[ ]
A、内蒙古地区
B、江南地区
C、潘帕斯地区
D、华北地区
(4)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A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哪些自然灾害能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壤产生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腐殖质;淋溶
(2)A
(3)AC
(4)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影响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
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滤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
(5)干旱、沙尘暴、滑坡、大风(寒潮)。(写出其中两种即可)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A :B 。(2分)
(2)图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
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 。(2分)
(3)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3分)
(4)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8分)
正确答案
略
实验原理分析。
步骤一:
如下图,在一个平底盆中装入适量水,水盖满盆底即可。将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
将透明塑料薄膜盖住平底盆盆口,用橡皮筋扎紧盆口,并将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薄膜上,压住塑料薄膜;小石头应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
步骤三:
将平底盆放在有太阳光的地方,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按步骤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自然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沙子而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_____________(内力作用或外力作用)。
(4)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换。
(5)假如该实验模拟现象发生在黄土高原上地表水土流失景观的形成过程,填入字母完成下图。
(6)黄土高原这种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自然界各要素具有的________过程。
正确答案
(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中滴,最后
小瓶中的沙由干变湿。
(2)水循环现象;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
(3)外力作用
(4)物质;能量(或热量水分)
(5)
(6)统一演化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选择下列适当项目的字母填入图中序号内(每项限用一次)。
A.土地肥力下降 B.洪水灾害增多 C.河道淤塞加快 D.水土流失加剧
(2)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____系统,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图中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____资源和____资源。
(3)1998年长江洪水并未达到历史上最大流量,却创下多次洪涝灾害的纪录。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人为原因。
上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D;②B;③C;④A
(2)整体;水;土地
(3)乱砍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降低湖泊对干流的调节作用;占用河岸河道种田建厂,使排洪泄洪能力下降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北京中山公园里有个“社稷坛”,坛中间是由五种颜色的土铺成的台面,中间是黄色,东面是青色,西边是白色,南部是红色,北方是黑色,这五色土反映的正是我国境内土壤分布的大致状况。
(1)我国南方广大的丘陵地区分布的土壤叫________,它的有机质含量一____,呈____ (酸、中、碱)
性,土质________,改良该土壤的重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____质(土壤组成物质)含量多,这主要是________作用的结果。
(3)我国土壤颜色可谓五颜六色,北京“社稷坛”中,中间的黄色土的代表分布区在________、______
__,白色土常指________。另外我国四川盆地还有一种著名的____色土,该土的____物养分高,可以
在风化的母质上直接刨耕引种。但近年来,当地政府已明令禁止这种行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红壤;少;酸;黏重;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2)有机;生物
(3)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盐碱土;紫;矿;在母质上直接耕种容易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读地表各圈层相互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地理环境的有机整体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内容表示的空间尺度范围较______,属于______尺度范围。______尺度和______尺度等属于大
尺度范围。
(3)就图中某个较小区域而言,砍伐森林、开垦坡地最终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发生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自然地理环境的有机整体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
成。
(2)大;大;全海洋;全大陆
(3)就某个小区域而言,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后,表面上是植被减少,而实际上是整个地理
环境受到了影响。当地表丧失了植被,拦截降水的功能下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形成过程会发生改
变,地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于是土壤趋于贫瘠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对空气质量也会产生
影响……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将导致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退化。所以,人们要特别重视以各种方式
(如植树造林)来恢复植被,以便改善整个生态环境。
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请填写下列相应内容
降水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地表水________;
地貌多________;土壤有机质含量________;植被________。
(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简要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少;大;少;戈壁、荒漠;少;稀少
(2)植被遭到破坏,加速了流水对黄土高原的侵蚀。
(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____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性。
(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_______和________,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东北;冬季寒冷漫长;夏季高温多雨;整体
(2)春季;夏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
学以致用。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阅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中资料,分析推断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4分)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区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3分)
(3)请你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5分)
正确答案
(1)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现在:气候较商周时期干冷。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中。(4分)
(2)该区域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气候逐渐干冷的变化趋势导致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渐下降。(3分)
(3)水土流失
试题分析: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现在:气候较商周时期干冷。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中。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该区域地理位置比较特殊;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气候逐渐干冷的变化趋势导致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渐下降。
(3)整体性表现有三个方面:1、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2、“牵一发而动全身”;3、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区域。
水土流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候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处。
①建筑材料 ②燃料 ③农田 ④水土流失 ⑤文明衰落
(2)从图中可以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通过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
产力下降后最少需____年,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
(3)从图中还可得到另一信息,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____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___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
正确答案
(1)从左上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①②③④⑤(①②可互换)
(2)20
(3)水土流失;流水侵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