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3 分

22. 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 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 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  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  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 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冶 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 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  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 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 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 之一体维新。冶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冶的古训。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材料二  萧公权于 1940 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  …… 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 识,所谓“假民权冶 、“假维新冶 ,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

  材料三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 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冶的内涵。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冶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 字左右)

正确答案

(1)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

(2)略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维新变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8.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

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维新变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7.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

D太平洋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维新变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2 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遍游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力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罚”。

——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

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行、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哪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

正确答案

(1)

孟:欧洲启蒙运动兴起,英国已建立君主立宪制,法国专制制度日趋腐朽,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广泛的调查与比较研究,英国经验的参照,有政治法律实践经验。

严: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没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清末改革,民主革命兴起;受过系统西学教育,立志救国。

(2)

相同:将君主置法律之下;自由、民主;建立议会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开启民智。

差异:认为当时国家的独立自由高于个体自由。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启蒙运动维新变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6.图6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维新变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维新变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维新变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2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  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正确答案

(1)特点: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若从清未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

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西学东渐维新变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28.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正确答案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前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维新变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维新变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