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 哈尔滨市2016年高三期末试卷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下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点

B12点

C18点

D0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图中晨昏线AB应为昏线,晨线与赤道相交于30°E,则30°E为18时,则北京时间(120°E)的时间为24时(0时),结合选项,故选D。

考查方向

地方时的计算。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晨昏线的走向,判断出是晨线还是昏线,根据晨线或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判断出30°E的时间,进而求出北京时间。

易错点

图中时间信息判断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4.读“亚洲东部10月23日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图中所画锋线错误的是(  )

AⅠ、Ⅲ

BⅠ、Ⅱ

CⅡ、Ⅲ

DⅢ、Ⅳ

正确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Ⅲ和Ⅳ处等压线向低值凸起,位于高压脊附近,不可能出现锋线,所画锋线错误,结合选项,故选D。

考查方向

等压线图的判读。

解题思路

锋线一般出现在低压槽的槽线位置,找准低压槽,根据等值线“凸高为低”,等压线向高值凸起,为低压槽,即可找到锋线。

易错点

低压槽和高压脊的判读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5.读“亚洲东部10月23日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引起此时我国北方与华南沿海均出现大风天气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

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印度低压

B冷锋,强热带风暴

C亚洲高压,暖锋

D冷锋、亚洲低压

正确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我国北方地区有冷锋天气,而华南沿海地区有低压中心分布,推断华南地区出现的大风是强热带风暴引起的,结合选项,故选B。

考查方向

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状况。

解题思路

材料中时间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0月23日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较弱,无法影响到我国北方地区,再结合图中信息,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即可得出结论。

易错点

不能区分我国北方和华南地区出现的天气状况。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7.在智利北部海岸的一个小渔村里,村民们用一套套稠密的网幕,捕捉翻滚过家园上空的浓雾,当浓雾在网幕表面凝结时,水滴就落入沟中,然后再由管道流入村庄中。密网每天可以为全村带来约104 L水。该渔村多浓雾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强烈,海水大量蒸发

B副热带高气压影响使得地面水汽不易扩散

C沿岸有寒流经过,下层大气易达到饱和

D夜晚地面辐射加强,造成水汽凝结

正确答案

C

解析

该渔村位于智利北部沿海地区,沿岸有寒流流经,使底层大气遇冷凝结形成雾,结合选项,故选C。

考查方向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题思路

首先分析该渔村的地理位置,找到特殊的地理环境,结合雾形成的原因,即可得出结论。

易错点

对浓雾的成因判断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8.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

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

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

D丁聚落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聚落均有河流流经,但甲地聚落面积小,位于河流上游,受地形的限制,聚落小,发展慢,A错误;乙聚落位于山谷地区,地势较高,一般最先形成聚落的是在地形平坦的地区,B错误;丙聚落位于两河交汇处,并非河流的凹岸,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显示,丁聚落规模最大,丁聚落所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D正确;故选D。

考查方向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题思路

山区聚落的分布一般情况下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靠近河流取水方便的地区。

易错点

对甲、乙、丙、丁聚落所处地形判断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0.下图为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甲→乙→丁→丙

B乙→甲→丁→丙

C丁→甲→乙→丙

D丁→甲→丙→乙

正确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曲线为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根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知丁的死亡率最高,其次为甲,丙时期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最低,生产力水平最高,结合选项,故选C。

考查方向

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

解题思路

注意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随着生产力的变化,死亡率首先下降。

易错点

看不懂人口增长模式图。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下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    )

A(20°N,60°W)

B(20°N,120°E)

C(20°S,60°W)

D(20°S,120°E)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图中晨昏线AB应为昏线,排除C、D选项,知图中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为20°,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N,又知晨线与赤道相交于30°E,则30°E为18时,则12时应在60°W上,结合选项,故选A。

考查方向

太阳直射点坐标的求解。

解题思路

求解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应分别求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易错点

晨昏线的走向判断错误,没有认真审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下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该季节(    )

A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B山东地区高温多雨

C塔里木河进入枯水期

D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可知太阳直射北半球,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太阳直射20°N,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A错误;山东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B正确;塔里木河主要为夏季冰雪融水,为丰水期,C错误;南亚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D错误;结合选项,故选B。

考查方向

不同季节对应的地理现象,气候特征、河流补给等。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首先判断出图示季节,根据不同季节对应的地理事物,得出结论。

易错点

图示季节判断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6.在智利北部海岸的一个小渔村里,村民们用一套套稠密的网幕,捕捉翻滚过家园上空的浓雾,当浓雾在网幕表面凝结时,水滴就落入沟中,然后再由管道流入村庄中。密网每天可以为全村带来约104 L水。下列哪个地区可以借鉴该渔村集水的办法(    )

A南非西南部沿海

B北非西海岸

C葡萄牙沿海

D澳大利亚西南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智利北部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缺乏。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使洋流沿岸有浓雾,根据选项中信息,可知只有北非西海岸为热带沙漠气候,且沿岸有加那利寒流流经,符合题干要求,故选B。

考查方向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题思路

认真阅读材料,判断出渔村集水的方法是根据寒流引起的浓雾集水,之所以采取该种集水方法,除了有浓雾以外,该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只需找到与该渔村相似的地理环境即可。

易错点

寒流的分布状况判断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9.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若图中A河流定期改向,可能的原因是(    )

①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

②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③A附近区域地形平坦

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A河流定期改向,是因为该区域降水有季节变化,多雨季节河流水位高,A河流流向湖泊,少雨季节河流水位低,A河流流向河流干流。此外根据重力因素,水往低处流,而A河流能够定期改向,说明A河流地势平坦,结合选项,故选C。

考查方向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解题思路

首先A河流连接湖泊和河流干流,定期改向,则该河流有些时候流入湖泊,有些时候流入河流干流,找出改向的原因是因季节变化河流和湖泊的水位变化。

易错点

对河流与湖泊的相互补给关系理解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2.“一个杯子到底能卖多少钱?”第1种卖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只能卖5元/个。第2种:卖产品的组台价值,卖15元/个没问题。第3种:卖产品的包装价值,卖288元/个卖得可能更火。第4种:卖产品的纪念价值,不卖2000元/个除非脑子进水。这充分证明(    )

①价值并非价格的唯一决定因素

②策划对产品价值创新意义重大

③企业研究消费者心理十分必要

④价格变动对供需均会产生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①说法错误,因为价值是决定价格的唯一因素,故排除;④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因为材料表述的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并非价格变化的影响,故排除。②③说法正确且与题意相符,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

解题思路

①说法错误,因为价值是决定价格的唯一因素,故排除;④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因为材料表述的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并非价格变化的影响,故排除。②③说法正确且与题意相符,故选B。

易错点

本题易将影响价格的因素理解成价格变化的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3.下图中D为M商品的需求曲线,S为M商品的供给曲线。需求曲线D1给曲线S相交于E1点,需求曲线D2与供给曲线S相交丁E2“点。下列经济现象可能导致M商品由E2向E1点移动的是(    )

①居民的未来收人预期下降

②M商品生产规模急剧下滑

③M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跌

④M商品的行业生产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下降,消费数量和水平下降,对M商品的需求从D2左移到D1,M商品的均衡价格由E2向E1移动,①与题意相符;M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跌,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对M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使E2向E1移动,③与题意相符;M商品生产规模急剧下滑,M商品的供给量减少,②与题意不符;M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M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价格降低,其价格下降是价值量降低引起的,④与题意不符。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解题思路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下降,消费数量和水平下降,对M商品的需求从D2左移到D1,M商品的均衡价格由E2向E1移动,①与题意相符;M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跌,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对M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使E2向E1移动,③与题意相符;M商品生产规模急剧下滑,M商品的供给量减少,②与题意不符;M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M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价格降低,其价格下降是价值量降低引起的,④与题意不符。故选B。

易错点

本题易审错,理解成影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4.近年来,中国海关不断创新完善通关制度,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合作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全程实现电子化操作。海关的上述措有利于(    )

①改善投瓷环境,减少贸易摩擦

②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③简化贸易程序,加速商品流通

④扩大商品出口,优化贸易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①改善投资环境和减少贸易摩擦主要依靠的是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以及进行国际上的协商谈判,与海关完善通关制度无关,故不选;②海关改善通关制度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促进了通关手续的便捷化,降低了企业的通关成本,故当选;③该通关模式简化了贸易程序,可以方便企业通关,提高商品的通关速度,加速商品流通,故当选;④项,扩大商品的出口与企业的经营有关,贸易结构的优化需要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与海关创新通关模式无关,故排除。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解题思路

①改善投资环境和减少贸易摩擦主要依靠的是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以及进行国际上的协商谈判,与海关完善通关制度无关,故不选;②海关改善通关制度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促进了通关手续的便捷化,降低了企业的通关成本,故当选;③该通关模式简化了贸易程序,可以方便企业通关,提高商品的通关速度,加速商品流通,故当选;④项,扩大商品的出口与企业的经营有关,贸易结构的优化需要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与海关创新通关模式无关,故排除。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B。

易错点

本题易搞混国家、企业等各主体的做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5.安徽省近年采取多方面措施促进产业集群化。如汽车产业在江汽和奇瑞的带动下,涌现出一批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集群,相关企业加速向集群聚集。同时,产业集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协作逐步细化,原来的一些生产环节逐渐分离成为独立的生产企业,形成了新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分工的产业体系,产业链逐步延伸。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形成(    )

①将加速专业化市场的形成

②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行业集中

③能促进消费的形成和繁荣

④创新了企业兼并和破产的形式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形成了新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分工的协作体系,产业链逐步延伸”可知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形成将加速专业化市场的形成,也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行业集中,故①②正确;③④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

解题思路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形成了新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分工的协作体系,产业链逐步延伸”可知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形成将加速专业化市场的形成,也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行业集中,故①②正确;③④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选B。

易错点

本题易把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理解成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6.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要求。某班同学围绕“民族平等”的主题,搜集了以下资料,能直接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①某民族大学在少数民族专业课上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②北京市牛街街道举办“民族团结杯”标识设计征集活动

③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

④目前,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中,80%的人口居住在西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①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授课,是对于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尊重,使他们可以平等地与汉族同胞一样使用本族文字,体现了民族平等。故当选;②该活动宣扬的主题是民族团结,故排除②;③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人大代表,可以使得少数民族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切合主题,当选;④阐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情况,与民族平等无关,故排除④。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解题思路

①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授课,是对于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尊重,使他们可以平等地与汉族同胞一样使用本族文字,体现了民族平等。故当选;②该活动宣扬的主题是民族团结,故排除②;③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人大代表,可以使得少数民族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切合主题,当选;④阐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情况,与民族平等无关,故排除④。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B。

易错点

易把民族平等理解为消除民族差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8.2015年3月30日,中国海军护航编从护卫舰潍坊舰载着449名中国公民平安撤离也门。也门撤侨是一场坚定有力的国家行动,彰显着负责任大国的能力与担当。这体现(    )

①主权国家在积极行使管辖权

②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保障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

④捍卫国家主权的完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中国政府也门撤侨行动,彰显着负责任大国的能力与担当。这说明我国积极行使管辖权,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①③合题意;②④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主权国家的权利。

解题思路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中国政府也门撤侨行动,彰显着负责任大国的能力与担当。这说明我国积极行使管辖权,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①③合题意;②④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易错点

本题材料易误导学生将主权国家的权利与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混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9.外交部长王毅指出:中国在自己的岛礁上开展必要的建设,不针对也不影响任何人。我们不会像有的国家那样跑到别人家里去搞“违章建筑”,我们也不会接受在自家院里施工的时候被人指手划脚。只要是合法、合理的事情,我们就有权利做。这表明(    )

①竞争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②霸权主义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③我国应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①错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应是:竞争、冲突和合作,故排除;②说法不全面,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排除;由“我们也不会接受在自家院里施工的时候被人指手划脚。只要是合法、合理的事情,我们就有权利做”,说明我们有权利决定在自己的国家里实施的措施,要坚定的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故③正确;由材料可知,我国不去干涉别国的内政,同时也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的内政,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④正确。①②错误,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

解题思路

①错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应是:竞争、冲突和合作,故排除;②说法不全面,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排除;由“我们也不会接受在自家院里施工的时候被人指手划脚。只要是合法、合理的事情,我们就有权利做”,说明我们有权利决定在自己的国家里实施的措施,要坚定的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故③正确;由材料可知,我国不去干涉别国的内政,同时也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的内政,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④正确。①②错误,故选D。

易错点

对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等似是而非,不能正确审读材料都容易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0.研究发现,情绪变化会引起强烈的身体感受,不同情绪在身体上形成的感受图形各不相同。然而,不管是西欧人还是东亚人,人们的身体情绪图却表现出跨文化的一致性,这显示情绪及其相应的身体感受有着共同的生理基础,这一发现佐证了(     )

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过程

②西欧文化和东亚文化存在着共同的物质基础

③意识活动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④不同的人在情绪运动中存在着普遍性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情绪变化会引起强烈的身体感受”,得出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①正确切合题意;由“不管是西欧人还是东亚人,人们的身体情绪图却表现出跨文化的一致性”,说明规律是普遍的,佐证了不同的人在情绪运动中存在着普遍性的规律,④正确切合题意;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规律的普遍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解题思路

由材料“情绪变化会引起强烈的身体感受”,得出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①正确切合题意;由“不管是西欧人还是东亚人,人们的身体情绪图却表现出跨文化的一致性”,说明规律是普遍的,佐证了不同的人在情绪运动中存在着普遍性的规律,④正确切合题意;故选B。

易错点

本题易将规律的普遍性等同于西欧和东亚文化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1.下图为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资源匮乏

②人口制度

③国内移民

④社会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可能是由于人口制度的不同,例如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实施,其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导致社会福利较高,人们的生育意愿下降,结合选项,故选D。

考查方向

影响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解题思路

影响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等,国内移民属于人口的机械增长。

易错点

不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因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7.某校高中学生为政治课的讨论准备了一些材料: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政协召开民主党派座谈会纪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据此推断本次政治课讨论的主题是我国(    )

A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政党制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通过“中共”“政协”“中央”等关键词可判断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我国的政治制度。

解题思路

本题难度不大,通过“中共”“政协”“中央”等关键词可判断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易错点

本题要求深刻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1.“一路一带”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这说明(    )

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②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积极建立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③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一路一带”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不属于自在事物的联系,②与题意不符;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未体现联系的条件性,④与题意不符;“一路一带” 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体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故选A 。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整体和部分关系。

解题思路

“一路一带”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不属于自在事物的联系,②与题意不符;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未体现联系的条件性,④与题意不符;“一路一带” 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体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故选A 。

易错点

本题易混淆人为事物的联系与自在事物的联系。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4.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宗法制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

B宗法制有效地维护了西周的统治

C宗法制深刻影响了封建统治

D宗法制保证了封建统治的稳定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封建政治呈现浓厚的宗法色彩,根据所学我们知道宗法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对社会习俗中尊宗敬祖、认宗归祖、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传统伦理范式的“忠”“孝”观念,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社会现象等等亦有影响。而宗法制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而消失,所以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相悖;D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应该C。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商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制,是近几年新课标卷考查频率较高的主干知识之一。对宗法制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均有考查,考查的角度各不相同,分布广泛。宗法制的考查一般会与分封制、礼乐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封建社会的分封遗存和宗法观念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解题思路

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主旨的把握。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封建政治呈现浓厚的宗法色彩,根据所学我们知道宗法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对社会习俗中尊宗敬祖、认宗归祖、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传统伦理范式的“忠”“孝”观念,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社会现象等等亦有影响。而宗法制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而消失,所以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相悖;D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应该C。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为一般。易错点在于:1.对材料主旨把握不全,比如误选B、D项;2.对历史概念把握不清,比如误选A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6.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即可得出答案。A项表述错在“批判”这个词语,作者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困惑或者疑惑,而不是批判。B项的愚昧无知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而且B项表述以偏概全,科举制下确实有愚昧无知的学子,但即使有,也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是这样;题干只是表明科举制对人的精神和身体摧残,而不是说明其失去选拔人才的功能, 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也应该排除。故正确答案应该选C。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高考中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诞生,科举制的完善,科举制的影响)、衍变历程和全面评价。

解题思路

明恩溥的这段记述表明了科举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众多学子穷其一生去参加科举考试,这里面不仅仅是用追求功名利禄可以来解释学子动机的,还有的就是他们天生具有的忍耐品质,正是这种品质,促使他们孜孜不倦的去参加科举,这反映了古代学子的价值追求,故选C。从材料“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即可得出答案。A项表述错在“批判”这个词语,作者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困惑或者疑惑,而不是批判。B项的愚昧无知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而且B项表述以偏概全,科举制下确实有愚昧无知的学子,但即使有,也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是这样;题干只是表明科举制对人的精神和身体摧残,而不是说明其失去选拔人才的功能, 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也应该排除。故正确答案应该选C。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出错点在于:1.对材料信息不能准确全面解读;2.因时间定位“清末”,习惯性地定义为考查八股取士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2.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著努力和勤奋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徐悲鸿将自己精神上的愉悦融化进自己的画中,才会产生如此精湛的技艺,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所以说明艺术品的产生离不开艺术家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事物的情感,没有这种感悟和情感,艺术就没有生命力。另外,材料并没有反映出艺术品与艺术家的生活环境、创作技巧或者努力天分的关系,故C正确切合题意。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徐悲鸿将自己精神上的愉悦融化进自己的画中,才会产生如此精湛的技艺,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所以说明艺术品的产生离不开艺术家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事物的情感,没有这种感悟和情感,艺术就没有生命力。另外,材料并没有反映出艺术品与艺术家的生活环境、创作技巧或者努力天分的关系,故C正确切合题意。故选C。

易错点

艺术创作虽然离不开艺术家的天分,但源泉仍是社会实践,勿把二者等同。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强调,要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哲学依据是(    )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③人民群众是信用建设的主体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徐悲鸿将自己精神上的愉悦融化进自己的画中,才会产生如此精湛的技艺,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所以说明艺术品的产生离不开艺术家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事物的情感,没有这种感悟和情感,艺术就没有生命力。另外,材料并没有反映出艺术品与艺术家的生活环境、创作技巧或者努力天分的关系,故C正确切合题意。故选C。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体现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①②正确,故选A 。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解题思路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体现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故选A 。

易错点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属于上层建筑,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5.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使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    )

A政府行政中枢受冲击

B传统君臣等级观念颠覆

C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D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明朝时期内阁始终没有取得丞相这样的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地位,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而是君臣等级观念进一步强化,排除B;封建专制社会是人治社会,封建法律为皇帝专制统治服务,体现皇权至上,从材料当中“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可以看出材料并不是强调法律体系完善完善与否,而是强调君权的权威性进一步增强,排除C;廷杖是明朝皇帝对大臣的一种刑罚,它通常是由皇帝下旨,由禁卫军执行,廷杖的对象主要是那些皇帝认为不听话的文武大臣,尤其是那些敢于仗义执言的大臣和言官。因此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正确答案选D。 

考查方向

本题直接考查的是明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也是对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考查。一般考查此知识点时主要从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来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

解题思路

明朝时期内阁始终没有取得丞相这样的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地位,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而是君臣等级观念进一步强化,排除B;封建专制社会是人治社会,封建法律为皇帝专制统治服务,体现皇权至上,从材料当中“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可以看出材料并不是强调法律体系完善完善与否,而是强调君权的权威性进一步增强,排除C;廷杖是明朝皇帝对大臣的一种刑罚,它通常是由皇帝下旨,由禁卫军执行,廷杖的对象主要是那些皇帝认为不听话的文武大臣,尤其是那些敢于仗义执言的大臣和言官。因此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正确答案选D。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出错点在于:1.本题易错点在于对历史概念的把握不准,误选A项2.对历史基本史实把握不明,误选B、D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7.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A维护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

C保留罗马法注重形式的传统

D维护罗马法的权威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还必须邀请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十二铜表法》的这一规定旨在强调商品买卖必须遵循的公平、透明原则,分析选项,只有B项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B。《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在于维护买卖双方的利益,而不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 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买卖程序的规定,有利于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可见这一规定并非形式主义,故 C 项错误;材料这一规定是用罗马法规范市场行为,而非维护罗马法律的权威性,故 D 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罗马法。关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考查,近几年高考都会涉及到,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了罗马法的内容及影响,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同时,复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还必须邀请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十二铜表法》的这一规定旨在强调商品买卖必须遵循的公平、透明原则,分析选项,只有B项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B。《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在于维护买卖双方的利益,而不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 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买卖程序的规定,有利于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可见这一规定并非形式主义,故 C 项错误;材料这一规定是用罗马法规范市场行为,而非维护罗马法律的权威性,故 D 项错误。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出错点在于:1. 受思维定式影响,误选A、C;2.不能有效的解读材料,把握材料主旨信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8.“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的。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个时代(    )

A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B坚持国家权力高于宗教

C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D倡导知识即美德

正确答案

C

解析

“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中世纪”所以由此判断应是指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并且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 “这一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说明社会制度正在发生变革。“这个时期上承中世纪,下启近代”是在13-14世纪。结合所学可以推断符合这两个特征的只有文艺复兴运动,在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核心就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C。A项是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要求;B项是宗教改革的基本主张;D项是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人文精神的源头。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文艺复兴的理解。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人文主义的概念。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强调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

解题思路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中世纪”所以由此判断应是指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并且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 “这一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说明社会制度正在发生变革。“这个时期上承中世纪,下启近代”是在13-14世纪。结合所学可以推断符合这两个特征的只有文艺复兴运动,在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核心就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C。A项是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要求;B项是宗教改革的基本主张;D项是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人文精神的源头。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一般。本题易错点主要是对材料信息时空定位不准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9.托克维尔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B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历史国情

C联邦宪法是一件中看不中用的艺术品

D联邦宪法排除外部思想影响独创发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美国的联邦宪法,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说明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的民主制度是受美国特定条件制约的,并不是“放之四海”而通行的法律。材料强调了美国的联邦宪法只适用于美国而不能简单的加以移植或复制,否则必然会失败,说明了一国的政治模式和司法必须立足于本国实际而不能简单抄袭和模仿,所以应选B。材料在强调它的独特性,A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C错误,联邦宪法适用于美国,说明了它具有实用价值。D错误,因为该宪法明显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故正确答案应选B。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是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热点。美国1787年宪法是美国联邦共和政体建立的标志。高考对此问题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联邦宪法的内容;

②联邦宪法确立的几项重大原则;

③联邦宪法的影响,本题即属于第三种题型。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解答此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美国的联邦宪法,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说明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的民主制度是受美国特定条件制约的,并不是“放之四海”而通行的法律。材料强调了美国的联邦宪法只适用于美国而不能简单的加以移植或复制,否则必然会失败,说明了一国的政治模式和司法必须立足于本国实际而不能简单抄袭和模仿,所以应选B。材料在强调它的独特性,A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C错误,联邦宪法适用于美国,说明了它具有实用价值。D错误,因为该宪法明显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故正确答案应选B。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一般。易错点在于对材料信息提取有误或理解错误,而误选错误选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0.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对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    )

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的增长

B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C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

D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

正确答案

A

解析

1750—1850年的欧洲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有利于人口增加,故A项解读正确;这一时期欧洲殖民者进行的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大量精壮劳动力,人口下降,故B项解读正确;这一时期,欧洲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亚洲国家依然属于农耕文明,谈不上城市化进程加快,故A项解读错误,D项解读正确;因此答案为A项。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是一个逆向选择题。考试中重点考查角度与32题一致。

解题思路

1750—1850年的欧洲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有利于人口增加,故A项解读正确;这一时期欧洲殖民者进行的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大量精壮劳动力,人口下降,故B项解读正确;这一时期,欧洲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亚洲国家依然属于农耕文明,谈不上城市化进程加快,故A项解读错误,D项解读正确;因此答案为A项。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中等。易错点在于:1.时空定位有误;2.对选项分析时不够细心,误选解读正确的选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3.“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

A寓强于富

B实业救国

C中体西用

D突出民生

正确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可知,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是为了通过自我努力,抵制洋货夺回利权,扭转强弱之势所以答案选A。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重点考查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本部分内容几乎每年高考都会涉及,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为辅,难度中等。关于洋务企业的性质也是比较多的考查趋势。

解题思路

从材料“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可知,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是为了通过自我努力,抵制洋货夺回利权,扭转强弱之势所以答案选A。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为一般。易错点主要在于被干扰项所迷惑,只要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分析即可。

从材料中言论可以得出三条信息:我国制造业仅为军工,缺少民用工业;应该自办工业,积极仿造;主张通过自我努力,抵制洋货,扭转强弱之势。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4.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D欧风美雨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说明,辛亥革命更多的是在挽救民族危机的背景之下爆发的,所以他更多的是挽救民族危亡,而非人性解放。故此题应选B项。当时的民族工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故排除A项;题目中未涉及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述,故排除C;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注意题干中的时代特征“辛亥革命时期”此时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因此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形成了挽救社会危机、国家民族命运的思想,强调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觉醒,故排除。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近几年对辛亥革命的考查侧重新史观下对辛亥革命的全面认识应当重视,还要注意把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联系起来,从文明史观与现代史观的角度考查辛亥革命对我国近代化的作用。

解题思路

从材料中“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说明,辛亥革命更多的是在挽救民族危机的背景之下爆发的,所以他更多的是挽救民族危亡,而非人性解放。故此题应选B项。当时的民族工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故排除A项;题目中未涉及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述,故排除C;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注意题干中的时代特征“辛亥革命时期”此时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因此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形成了挽救社会危机、国家民族命运的思想,强调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觉醒,故排除。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一般。易错点在于史实不明,特别是对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思潮与当时中国的基本社会状态不能很好地契合在一起。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5.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这表明(    )

A中国借此表达民主建国的诉求

B民主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

C民主体制促成了中美两国结盟

D中国仿效美国建立了民主体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44年中国共产党对美国所采取的民主政治的一种肯定,而且将美国的民主与苏联的相提并论,并说共产党人就是要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借此来表达未来要民主建国的政治诉求,故选A;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侧重考查“新情境”“新材料”的理解与认识,注意培养学生再认、再现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也因此获得了国际同情和支持,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国际社会都给与了关注和支持,所以抗战时期中共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共对美国的态度,实际上是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出现的,借助于这一重要的背景,中共表达自己的主张,既有利于抗日战争的进行,也有利于抗战之后中国的前途和安排,这需要考生能够认真分析才可以得出结论。

解题思路

材料反映的是1944年中国共产党对美国所采取的民主政治的一种肯定,而且将美国的民主与苏联的相提并论,并说共产党人就是要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借此来表达未来要民主建国的政治诉求,故选A;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时代背景把握不清。从材料中1944年可知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材料中反映出国人对美国援助中国抗战心存感激,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与美国独立战争的使命有相似性的有效信息,借助于这一重要的背景,中共表达自己的主张,既有利于抗日战争的进行,也有利于抗战之后中国的前途和安排。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1. 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工场手工业的复杂分工(    )

A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技术水平

B表明生产操作日趋复杂化

C为机器取代手工创造了条件

D反映英国的世界领先地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手工工场已经实现了高度的分工,例如大头针的生产就被分为10道独立工序,每道工序的操作都非常简单,以至完全可以用机器来完成,这样就为机器的出现奠定了技术条件。因此选择C项。A项是一种表象,排除;B项表述不合题意,精细的劳动分工会使生产操作简单化;D项虽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但不符合材料主旨,亦应排除。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和特征。考试中重点考查角度与32题一致。

解题思路

在革命之前,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工业生产的主要形态是手工工场。这是一种将劳动者集中并进行分工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的主体是人。手工工场已经实现了高度的分工,例如大头针的生产就被分为10道独立工序,每道工序的操作都非常简单,以至完全可以用机器来完成,这样就为机器的出现奠定了技术条件。因此选择C项。A项是一种表象,排除;B项表述不合题意,精细的劳动分工会使生产操作简单化;D项虽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但不符合材料主旨,亦应排除。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中等。本题易错点是对工业革命的兴起条件和特征认识不清。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精细分工为机器出现提供了技术基础。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2.“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

D确立自由市场制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抓住材料当中的关键词,“经济社会运行规则”,和关键句“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可知,汤恩比的观点表明,竞争运行规则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超过了技术领域的革新所产生的影响。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体现了经济运行规律的变化,所以选D 。其它选项都不合材料主旨。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近代史上发生的两次工业革命是历年中考的重点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标志,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珍妮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轮船和火车等机器和工业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核心“电”,发明大王爱迪生的重要发明,汽车、飞机的出现等内容。考查题型多样,图文并茂,在中考中最常见的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读图简答题和活动探究题都有可能涉及。命题角度新,既考查工业革命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工业化的弊端等,又注重将工业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等知识点相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等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考查。

解题思路

虽然材料内容的前半部分注重的是工业革命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影响,但要抓住材料当中的关键词,“经济社会运行规则”,和关键句“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可知,汤恩比的观点表明,竞争运行规则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超过了技术领域的革新所产生的影响。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体现了经济运行规律的变化,所以选D 。其它选项都不合材料主旨。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为容易。学生易错点在于:1.对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掌握不准确。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这种自由主义的标语是“自由企业”。支持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制,意味着移除法律上的障碍,如贸易的障碍以及政府施加的垄断和补贴特权。经济自由主义希望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越少越好、或者干脆没有管制,一些经济自由主义者会接受政府限制垄断,不过当中也有一些人认为垄断正是由政府干預所造成的。经济自由主义者主张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应该由个人自由的选择,也就是市场的力量2.对材料理解片面,仅仅抓住材料前半句来理解。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6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4分

36.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各题。

材料一  奥兰治河(Orange River)是南非径流量最大的河流,长2200公里,流域面积97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在金伯利附近死火山通道中发现了金刚石原生矿,并在奥兰治河入海口发现了规模大、品位高的金刚石砂。

材料二

(1)说出甲处理论蒸发量的数值关系,并简要分析原因。

(2)描述①至②河段径流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变化的自然原因。

(3)按岩石成因,说出金刚石原生矿所在的岩石类型,并简要描述奥兰治河入海口金刚石砂形成的地质过程。

正确答案

(1)甲处理论蒸发量小于1400,甲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2)特点:①至②河段径流量略减。该河段流经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下渗严重,支流少(且为季节性河流)。

(3)岩浆岩(或喷出岩或火山岩)。含金刚石的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出现于入海口。

解析

(1)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甲地等高线数值较大,为山地,所以气温较低,因此蒸发较弱,结合蒸发量数值分布可知,甲处理论蒸发量小于1400。

(2)本题考查河流流量变化,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下渗、支流多少方面来分析。根据表格数据信息可知,①至②河段径流量变小。原因主要是该河段流经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同时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所以蒸发旺盛;该河段下渗严重,支流少而且为季节性河流。

(3)根据题目“在金伯利附近死火山通道中发现了金刚石原生矿”信息可知,金刚石原生矿位于火山通道中,所以可知推断金刚石原生矿所在的岩石类型为岩浆岩;奥兰治河入海口金刚石砂形成的地质过程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即含金刚石的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出现于入海口。

考查方向

(1)等值线的判读

(2)河流的水文特征

(3)地壳的物质循环

解题思路

(1)首先读图要准确,其次需要知道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根据图中的纬度位置推断气候信息,根据气候信息和表格数据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3)仔细阅读材料信息,找出关键词,如在火山通道发现了金刚石,其次河流中发现了金刚石砂,推断金刚石被河流搬运。

易错点

(1)等值线判读错误,对气温与海拔及蒸发量的关系理解错误。

(2)图中信息判读错误,对该地区的河流特征理解错误。

(3)金刚石的类型判断错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30分

38. 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2013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材料二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M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领创新发展:全面优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持市场化为导向引领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引导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和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材料三  新常态下,挑战增多,M省政府积极应对挑战,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M省配套打出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以改革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加快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经济发展为着力点,有效推进经济增长后劲和可持续性;以百姓诉求为关键点,牢牢把握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三条“底线”;以依法治省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M省所采取的推进创新发展措施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相关知识,分析M省为适应新常态是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

正确答案

(1)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经济结构改善,发展方式转变。

(2)

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基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有利于为创新发展营造规范的市场秩序;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有利于发挥科技对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

③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引导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有利于发挥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④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完善人才体制机制有利于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3)

①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③关心群众利益,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④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建设法治政府。

解析

(1)首先,审标题,得知表格呈现了从2010—2013年的经济数据;

其次,审内容。对图表呈给的信息进行比较,横比找差距,纵比找变化。然后对比较得出的信息进行全面归纳、总结。由表格一,我国的消费、第三产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概括得出: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由表格二,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逐年下降,反映了经济结构改善,发展方式转变。

最后,审备注。该题目没有备注。

(2)①M市采取措施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是因为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基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有利于为创新发展营造规范的市场秩序;②M市坚持市场化为导向引领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是因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有利于发挥科技对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③M市采取措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是因为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引导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有利于发挥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主体作用;④M市完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和机制,是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完善人才体制机制有利于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3):本题的知识限定范围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点,依据材料中的分号提炼信息,抓住关键词,联系教材相应知识作答即可。

①由“M市加快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可得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②由“M市以经济增长为着力点,并倾听百姓诉求”,可得出: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③由“M市以百姓诉求为关键点,关心群众利益”,可知: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④由“M市依法治省为落脚点”,可得出: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建设法治政府。

考查方向

(1)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2)本题考查市场秩序、市场配置资源、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3)本题考查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解题思路

(1) 图表题的审题思路要求做到“三审”,一审标题,二审内容,三审备注。

(2)依据类题目属于“原因”类题,当答题范围限定为经济生活,分析某措施的依据,这就需要准确解读提炼材料信息,利用材料中的分号加以分层,从而归纳相应的原理。

(3)本题属于“措施”类题目,要明确政治生活常见的主体包括:党、政府、人大、其他国家机关、政协、人大代表、公民等,本题考查政府,一般考虑职能、宗旨、原则和依法行政等等。

易错点

(1)在提炼图表信息方面,容易提炼信息不完整,或者仅仅停留在对经济现象的描述,不能概括提炼本质。

(2)容易因为提炼材料信息不准确,无法找出相应的原理。

(3)找准材料中“怎么做”的主体,有些主体是显性的,有些主体是隐性的,需要自己挖掘。本题有明确的主体,难度不大。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山西汾河流城图和A市的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杏花村(B地)地形平坦,相传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酿酒,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杏花村酿酒用晋中地区、吕梁地区的无污染优质高粱、大麦、碗豆作原料,加上杏花村取之不竭的优质水源,酿造出优质的“杏花村酒”。

(1)分析汾河河谷平原的成因。

(2)指出A市的气候类型,并分析A市气候大陆性强的主要原因。

(3)A城市夏季相对于冬季雾霾日数较少,分析其原因。

正确答案

(1)地壳断裂下陷;河流泥沙沉积。

(2)温带季风气候。东部山地(太行山)对夏季东南风阻挡作用,减弱了来自海洋的影响;该地距海较远,导致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气候大陆性强。

(3)与冬季相比,A城市,夏季近地面气温高(逆温现象少),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干尘粒扩散;夏季盛行东南风。降水多,空气较湿润,有利于干尘粒沉降;生活用煤量少,烟尘排放少;植被茂盛,吸烟滞尘作用强。

解析

(1)汾河河谷平原在地壳下陷后,被汾河冲积形成。

(2)读图可知,该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又因太行山的阻挡,受海洋水汽影响小,大陆性较强。

(3)夏季空气对流旺盛,大气流动性强,有利于尘粒扩散,而夏季降水多,有利于尘粒的沉降。

考查方向

(1)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2)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的判读

(3)影响雾霾的因素

解题思路

(1)河谷的形成多为河流侵蚀形成的,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汾河河谷位于山脉两侧,可能为地壳断裂下陷。

(2)根据图中气候资料,可推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而大陆性强,主要是海洋水汽影响小。

(3)有雾霾的天气一般情况下大气状况较为稳定,而冬季燃煤取暖,烟尘排放较多。

易错点

(1)容易遗漏汾河河谷的内力作用。(2)气候类型判断错误(3)不能准确说出影响雾霾的因素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

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正确答案

示例1 :

趋势:从性质看,从赏赐品、贡品逐渐转变为国家间交流的媒介。

原因:近代列强侵华,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朝贡外交体制逐渐崩溃;欧美文明传入,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

示例2 :

趋势:从构成看,送出礼品凸显传统文化特色,彰显民族品牌,从送初级产品发展到送高科技产品;对国外科技成果型礼品从轻视到重视。

原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民族工业水平提高;“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实行改革开放。

(说明:选取一种角度,史论结合即可。)

解析

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可以从国礼的性质和构成两个方面来分析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然后根据观点,结合历史史实来说明原因。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此题仿照2015年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第41题有关“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格式,以国礼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了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外交演变、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中西文化或文明的交流、碰撞等知识点,体现出对学生能够比较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异同、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基本的分析和评价的高考历史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一个开放型的题目。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可以从国礼的性质和构成两个方面来分析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然后根据观点,结合历史史实来说明原因。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中等。易错点主要在与对材料中的趋势把握不准,易出现偏离题意要求的表述。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42.从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道作答。

42.【旅游地理】金川县位于川西北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结合部,地处高原山地与高原草地的过渡带,自然风光独特,历史人文厚重,原生物产丰富,生态气候优越,居住着藏、羌、回、汉等14个民族,是四川省内民族成份最多的地区。金川被誉为“中国雪梨之乡”。2015年3月18日~4月12日,以“世外梨园探东女”为主题的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暨金川“世外梨园寻东女”梨花节在金川县世外梨园景区举行。下图为“金川县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金川将红色旅游纳入旅游规划中,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是什么?

(2)试评价金川旅游业发展的条件。 

43.【自然灾害】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2014年11月30日8时到12月1日8时我国局部地区大风降温预报图。

简析东北地区降温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

44.【环境保护】河北平原是指华北平原内位于黄河以北的地区,近几十年来,为解决人口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对用水量的需求,这里平均每年超采地下水40亿立方米,已经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26个。下图为2013年河北平原主要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分布图。

(1)分析该地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原因。

(2)简述图示地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危害。

正确答案

42.(1)教育意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经济意义:带动相关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外汇收入,培育发展旅游新的增长点。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提高知名度。历史文化意义: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2)有利:旅游资源种类多,地域组合好,旅游资源游览价值高。不利:客源市场远,交通通达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

43. 特点:中部地区(辽河平原)降温幅度大,东西两侧降温幅度逐渐减小;绝大多数地区降温幅度在6℃~14℃之间;中央局部地区降温高达14℃。

成因:中部地势低,受冷空气影响强;两侧地势高,受冷空气影响弱等。

44.(1)地处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少,地表径流较小;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需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开采量远大于地下水补给量。

(2)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会导致地面沉降;不均匀的地面沉降会使地面和地下建筑遭受威胁,危及稳定、安全;带来湿地湖泊干涸、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农田等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解析

42.(1)分三部分回答,即教育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简单阐述即可。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好,游览价值高,但客源市场较远,交通不便。

44.(1)该地区为半湿润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人口较多,需水量较大,导致过度开采地下水。

(2)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会危害建筑物,沿海地区会导致海水入侵,会危害城市和农田。

考查方向

42.(1)发展现代旅游的意义

(2)发展旅游的条件

44.(1)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2)环境问题的危害

解题思路

42.(1)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即为发展现代旅游的意义,但需要注意红色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2)评价条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

44.(1)形成漏斗主要是因为过度开采,而过度开采是因为水资源缺乏,需水量大,注意把握因果关系。

(2)危害主要从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危害两方面论述

易错点

42.(1)要点回答不全面

(2)要点回答不全面

44.(1)要点回答不全面

(2)要点回答不全面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2分

39.如今,春节已是一半过年,一半文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农家的事,以大自然四季为一轮。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尤其在新春伊始企望未来之时,用愿望点燃生活,这种生活观被年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和无限迷人。这种对年文化不断加强,共同认同,成为中国人一股巨大亲和力和凝聚力之所在。年是自然的,年文化是人为的,它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年前一切筹备的目的都是为了家庭,反映了对家庭幸福的企望与尊爱。年文化是极严格的,它依照自己特有的内涵,从生活中寻找合适的载体。拿物品来说,苹果代表平安,自然就成为年节走红的礼品;梨子有离别的味,在岁时便被冷落一旁;年糕可以用来表示高高兴兴,它几乎成了年的专利品。故而,年文化十分鲜亮。

  材料二   欢快的鼓点、嘹亮的唢呐、色彩缤纷的秧歌服、桃红翠绿的秧歌扇、十里八村撵着看的村民……传统闹春活动曾经是农村过年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让新年变得更加热闹,给农民带来了很多欢乐。然而近年来,这种热闹的文化现象却已经慢慢从农村生活中消失了。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年味不像以前那样有滋有味了。究其原因,一是文化设施基础薄弱,文化活动不“接地气”,往往是“政府当主角,群众当观众”,有的地方建了乡镇文化站,却没有好的文化产品,建起农家书屋,却不符合百姓的口味;二是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文化失去了中坚力量和新鲜血液,后继无人;三是农村集体经济不强,文化建设动力不足,常常无人过问、无钱办事。

(1)结合材料一,分析年文化体现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克服农村过年面临的传统文化缺失以增强年味。

正确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年文化是对农业经济的反映。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年是自然的,年文化是人为的,它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反映了人们对家庭幸福的企望与尊爱,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人们依照自己的理解赋予苹果、梨等特有的内涵,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对年文化不断加强,共同认同,成为中国人一股巨大亲和力和凝聚力之所在,体现了意识的力量。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农耕实践是年文化产生的基础,并推动年文化的发展延续。

(2)

①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扶持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②立足农村实践,加强农村文化创新,丰富年文化内涵,增强年文化活力。

③关注农民根本利益,理解农民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调动农民广泛参与,发挥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解析

一定点:本题知识限定是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既包括辩证唯物论也包括认识论。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以分别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活动的特点、实践决定认识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三梳理: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所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要分清主次。

四作答:组织答案时,要使“材料”体现“理论”,对材料要进行概括。

考查方向

(1)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的反作用、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决定认识。

(2)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解题思路

(1)本题属于体现类的题目,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本题知识限定是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既包括辩证唯物论也包括认识论。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以分别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活动的特点、实践决定认识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三梳理: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所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要分清主次。

四作答:组织答案时,要使“材料”体现“理论”,对材料要进行概括。

(2)本题属于措施类题目。解决农村过年文化缺失,要从材料中提炼出过年文化缺失的原因,比如:一是文化设施基础薄弱,文化活动不“接地气”;二是农村文化失去了中坚力量和新鲜血液;三是文化建设动力不足,常常无人过问、无钱办事。这就要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立足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再次是农民的角度,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易错点

(1)易原理概括不完整,原理与材料不匹配。

(2)本题只有仔细审读材料才能提炼出答题信息和解题方向。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43.从45、46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作答。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众多知识分子、实业家、爱国人士都纷纷呼吁“救济乡村”,“复兴农村”。南京国民政府也意识到“若不设法救济,国家前途,危险将不堪设想”,开始重视农业问题,农村复兴问题,着手于农业科技的改良和推广工作,发动了一场农村复兴运动。自1927-1937年间先后成立了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全国稻麦改进所……在当时的“农村复兴运动”中,来自民间各种自发的行为可谓农地改革之中坚。当时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北平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大学、济南齐鲁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等为主的民间团体以及大中职院校,在各地,或与政府合作、或独立建立实验区,从事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改善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乡村建设。

——摘编自:杨柳《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

(1)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场农村复兴运动。

4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博尔济吉特·琦善(1790年-1854年)鸦片战争期间接替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处理与英国有关事务。后人对于琦善的评价呈现多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在军事方面,无可称赞,亦无可责备。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                                      

——蒋廷黻《琦善与鸦片战争》(1931年)

  材料二    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是:一、主张弛禁, 成为清王朝内部弛禁派的首领, 破坏禁烟。二、英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时, 乘机打击禁烟领袖林则徐, 主张投降。三、主持广东中英谈判期间, 不事战守, 虎门危急时又拒不派援, 致使战事失败, 关天培战死。四、私自割让香港予英国。核心就是:卖国罪名。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肯定琦善,是为了借此抒发自己心中的一个信念:帝国主义这种现象是“国际积势”导致的,要真正战胜帝国主义,方法不是除了抵抗,什么建设也不做,而是应该了解这种“积势”并利用它去寻找中国的出路  

——蔡乐苏、尹媛萍《反抗帝国主义的另一条道路:论蒋廷黻的琦善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对于琦善的评价的变化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三分析蒋廷黻对琦善采取肯定态度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45.(1)特点:政府与民间参与(或政府重视,或民间力量是中坚);救济与复兴结合;引起学界关注(或学界积极参与,或知识分子积极参与);采取改良手段;内容涉及农村经济、教育、卫生、风俗等方面(或内容广泛)。

(2)评价:试图探索与解决近代中国农村问题具有进步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落后状况。但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关系问题(或不涉及农村危机的本质问题),因而不能有效地抑制中国农业的衰退之势,化解中国农村危机。

46.(1)肯定到否定。肯定:琦善外交审时度势,远超时人。否定:琦善鸦片战争中卖国。

(2)原因:借助对琦善的评价阐发自己的思想,宣传自己的救国主张。 因素:作者的认识、时代背景、阶级属性等

解析

45.(1)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可以从复兴运动的手段(是革命还是改良)、复兴运动的具体内容(内容是否广泛、是否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复兴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力量等等角度,带着这些角度再去从材料中寻找相应的答案。

(2)结合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背景是什么、目的是否达到”的模式从材料中寻找相应的答案,背景方面主要突出“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 目的当然是想去解决“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目的是否达到”可以从这场农村复兴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进行的,南京国民政府并不代表农民的利益也就注定这场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问题,目的是不能完全达到的,当然“试图探索与解决本身也是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的。

46.(1)分析材料一依据“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可知作者对琦善持肯定的态度,分析材料二依据“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核心就是:卖国罪名。”可知作者对琦善持否定的态度。

(2)依据材料三“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可判断蒋廷黻研究琦善的原因是:借助对琦善的研究阐述自己的反帝救国主张。第二小问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从研究者个人的认识、时代背景、研究者的阶级立场等角度回答即可。

考查方向

45.(1)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和评价。此题虽说是选作题,但难度不小。2006年华中师大考博试题“论述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并对其评价”对此题有所涉及,也是现代史观在现在新课标试题中的具体应用。

(2)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和评价。此题虽说是选作题,但难度不小。2006年华中师大考博试题“论述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并对其评价”对此题有所涉及,也是现代史观在现在新课标试题中的具体应用。

46.(1)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对琦善的评价与认识。

(2)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对琦善的评价与认识。

解题思路

45.(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可以从复兴运动的手段(是革命还是改良)、复兴运动的具体内容(内容是否广泛、是否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复兴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力量等等角度,带着这些角度再去从材料中寻找相应的答案)

(2)“评价这场农村复兴运动”要结合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背景是什么、目的是否达到”的模式从材料中寻找相应的答案,背景方面主要突出“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 目的当然是想去解决“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目的是否达到”可以从这场农村复兴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进行的,南京国民政府并不代表农民的利益也就注定这场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问题,目的是不能完全达到的,当然“试图探索与解决本身也是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的。

46.(1)本题考查学生史实阅读能力。分析材料一依据“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可知作者对琦善持肯定的态度,分析材料二依据“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核心就是:卖国罪名。”可知作者对琦善持否定的态度。

(2)本题考查学生史料的解读能力。依据材料三“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可判断蒋廷黻研究琦善的原因是:借助对琦善的研究阐述自己的反帝救国主张。第二小

易错点

45.本题难度困难。知识上的缺乏会成为此题最大的失分点。作为近代农业的发展,在近代历史讲述中是个比较缺口的知识。近代民族工业或近代经济的发展是现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对农业也仅仅涉及到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一些救国探索中的农业主张(比如太平天国运动平分土地,辛亥革命平均地权,中共土地革命或土地改革),因此引导学生对此类知识的涉猎很有必要。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是当前学术的一些热点研究主题,解题时可结合以下材料来讲解: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日趋衰败,农民日趋贫困,农村危机日趋严重,尤其是进入20年代之后,农村经济更是在崩溃的轨道上加速前进,农村社会承载危机的能力早已达到了极限,崩塌似乎只是一夜之……多知识分子、实业家、爱国人士都纷纷呼吁“救济乡村”,“复兴农村”,并且有了种种方案,已经付……党政府也意识到“若不设法救济,国家前途,危险将不堪设想”,于是在完成全国统一之后,便开始重视农业问题,农村复兴问题,着手于农业科技的改良和推广工作,发动了一场农村复兴运动.自1927-1937年间先后成立了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全国稻麦改进所、中央棉……业统制委员会、蚕丝改良委员会、农本局等科研、改良、推广机构.并于1933年5月6日成立农村复兴委员会,隶属于……调剂农村金融,增加农民生产,使农村之复兴得早实现.”一时间农村问题成为全国最严重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朝野内外,全国上下无不感受到了莫大的威胁,如何救济中国农村问题终于被正式提到了主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然而由于农村复兴运动并不涉及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问题,不涉及农村危机的本质问题,因而……抑制中国农业的衰退之势,化解中国农村的重重危机。46.(1)本题难度中等。易错点在于不能准确利用好变化类的试题表述格式“由……到……”、“从……到……”等,导致表述片面。(2)本题难度中等。易错点在于对材料信息提取不太全面,换句话来讲就是不太会利用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关键把握材料信息,容易出现回答自以为是或者想当然的现象,一些历史知识上的错位会导致思维定式失分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40.民主改革与发展经济事关一个国家的命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在革命来临之前,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下面是英国改革简表

                            ——摘编自特里维廉《英格兰史》

  材料三  “布”党将依次遇到四大危机:饥荒危机、意识形态危机、社会经济危机和崩溃危机……国家的伟大并不在于它的领土甚至它的历史,而是民主传统和公民的生活水平。

——摘编自普列汉诺夫《政治遗嘱》(1918年)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政府在新时期是如何通过改革来避免革命的来临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改革。

(3)材料三普列汉诺夫的预言在20世纪末成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党出现崩溃危机的根源。20世纪的美国也曾先后面临三大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如何转危为安的。

正确答案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完善三大政治制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实行科教兴国。

(2)特点:民主改革与经济改革并举;为解决民生问题而立法;时间长,具有渐进性等。

评价:通过责任内阁制的建立、1832年议会改革、实行两党制等逐步完善代议制,使民众获得一定的政治权利;通过立法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英国改革成为西方各国改革的样板,但与建立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

(3)根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措施:罗斯福新政,摆脱饥荒危机;发动冷战,走出意识形态危机;减少国家干预,走出了经济滞胀危机等。

解析

(1)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的相关措施内容:在农村主要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则是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民主政治制度等。

(2)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英国的民主改革具有时间长的特点,体现了渐进性和连续性,从内容上看经济和政治方面都有。评价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造成苏联解体和共产党的下台。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面临着经济危机的困扰,但是美国实行的是经济改革,进行罗斯福新政,解决了危机,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体制调整,包含中国新时期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英国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高考注重从以下角度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二是中国经济体制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消除危机,作用只能是延缓危机周期和降低危机破坏程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战后对斯大林体制的调整前期尽管取得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仅是一些修补;后期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失之偏激,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失败。

解题思路

  第一问,此题主要是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在农村主要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则是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民主政治制度等。

  第二问,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英国的民主改革具有时间长的特点,体现了渐进性和连续性,从内容上看经济和政治方面都有。评价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问,苏联解体和共产党的下台主要原因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造成的。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面临着经济危机的困扰,但是美国实行的是经济改革,进行罗斯福新政,解决了危机,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

易错点

(1)本题难度中等。易错点在于对第一问的基本事实罗列不清或张冠李戴现象;

(2)本题难度中等。易错点在于对第二问的特点概括不准确,评价不完整、不全面客观。

(3)本题难度中等。易错点在于对历史知识的脉络不熟悉,后两项得分点学生容易遗失,学生应该学会总结一些历史线索。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