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1929年7月,国民政府规定“以后历书,自不应再附旧历,致碍国历之推行”,各地编制的新历书必须完全采用国历年月日,不准有任何“阴阳合历”的痕迹。1930年3月,内政部又决定仍旧保留旧历元宵、端阳、中秋、重阳等岁时节令。这表明( )
7. 1931年,日本率先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也是法西斯在全球侵略扩张行动的第一个节点。从那时起,日本法西斯既是中国人民的凶恶敌人,也是世界人民的凶恶敌人。这说明( )
8. 苏格拉底在《申辩》中说:“我若从事政治,死也久矣,于已于世两无益。莫怪我说实话,凡真心为国维护法纪、主持公道,而与你们人众相反者,很难保全性命。”这表明他( )
11. 印度总理尼赫鲁认为,最好的政策是执行一种积极的政策,不是中立,不是骑墙,也不 是模糊的中间道路,它可以使印度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结合当时的情况作出判断。该 政策的基础是( )
10. 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粮食过剩问题,到50年代这一问题更加恶化。之后,美国政府不再把剩余粮食看成包袱,而是把剩余粮食援“友好国家”,变成美国的机会和政治本钱。产生这一变化的国际背景是(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五”时期,在农村全面开展了农村合作化。农村经济体制另一项重要变化是,国家调集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速国营农牧场的建设。1954年先后由军队转业官兵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军垦农场,政府还组织城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到黑龙江、新疆、华南开荒,建立国营农场。
一摘编自陈廷煊《1953-1957年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 美国农业的增长高峰,出现在二战刚结束的“美国农业二次革命”时期,此间美国农业经历了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变革:首先是完成了农业的机械化进程,实现机械动力对畜力的替代;其次是现代科学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杂交技术改善了农作物品种,经现代科学改良的畜禽养殖技术大规模应用;化肥、杀虫剂等农业化学品开始大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装备系统及信息系统得到完善。
——摘编自孟令杰《美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与启示》
13.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并分析其实施的背景。(10分)
14.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农业发展的异同,并简评“美国农业二次革命”的影响。(15分)
下表是与研究政治现代化相关的材料。
15.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体现政治现代化特征的三个关键词,任选其中一个关键词并用历史事实加以论证。(要求:关键词归纳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开元初年,均田制日趋破坏,丧失土地的农户破产流亡。开元九年(721年),监察御史字文融奏称:“天下户口逃移,巧伪甚众,请加检括,”唐玄宗立准其请,命他为核田劝农使。朝廷颁布((科禁诸州逃亡制》,规定:“诸州背军逃亡人,限制到百日内各容自首,准令式合所在编户,情愿住者,即附入籍簿。”朝廷还任命劝农判官十人,分往各地,“检括田畴,招携户口”,把检查出来的隐瞒土地一律没收,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唐前期,佛教迅速发展,寺院广占民田,经济实力雄厚,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为恶一方的寺院地主。“逃丁避罪,并集法门”。唐玄宗严令各寺院裁减僧尼,令其还俗,从事生产, “天下僧尼伪滥还俗者三万余人”。后又下令禁止再造新寺庙,禁止官员和僧尼往来。
一摘编自徐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新与变法))等
1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J识,概括唐玄宗时检田括广改革的口的和主要措施。(8分)
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玄宗时检田括户改革的作用。(7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海瑞(1514-1587年)充分重视法律的作用并且执法不阿,但是作为一个在圣经贤传培养下成长的文官,他又始终重视伦理道德的指导作用。他在著作中表示,人类的日常行为乃至一举一动,都可以根据直觉归纳于善、恶两个道德范畴之内。他说,他充当地方的行政官而兼司法官,所有诉讼,十之六七,其是非可以立即判定。只有少数的案件,是非尚有待斟酌,这斟酌的标准是:“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用这样的精神来执行法律,确实与“四书”的训示相符合。可是他出任文官并在公庭判案,上距“四书”的写作已经两千年,距本朝的开国也已近两百年。
一一摘编自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瑞公庭判案的特点。(8分)
1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瑞公庭判案特点形成的原因。(7分)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