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真题 文综 (全国I卷)
精品
|
前去估分
单选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正确答案

B

解析

照片拍摄于我国东部,时间为3月25日,而此时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由此可以推断,植被经过落叶,刚开始发芽,当地应为北方地区,因此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故B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解题思路

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我国东部地区”“时间为3月25日(立春)”“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以判断当地的立春时节树木发芽,为落叶阔叶林,正确答案为B。

易错点

虽然材料中也有“栽种了常绿灌木”,只要正确理解常绿灌木为栽种,并不是当地原生植被,而杂树丛生,这些杂树为原生植物,应以杂树为判断当地植物的标准,A选项是错误的。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正确答案

D

解析

同一条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按照统一标准栽种,规划一致,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属于管理问题,最可能是因为道路两侧隶属不同行政区,管理的方式不同,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解题思路

用排除法,两侧不属于同一个社区或两侧的行政管辖部门不同,致使修剪上出现时间差异而出现这种现象,故本题选D。

易错点

读图文材料可以确定图片景观是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其两侧均为车道,用地类型相同。选项A错;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选项B错误;同一城市同一道路景观规划不太可能有如此大的差异,选项C也错。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正确答案

A

解析

影响植被分布范围的最主要因素是热量,且题干中要求的是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因素,常绿灌木需要的全年有足够的热量,故A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选择。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此题的四个选项均可涉及。但根据题干要求,常绿灌木需要的全年有足够的热量,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所以在我国北方一些城市路边种植,冬季均要采取一定措施,确保过冬),所以此题正确答案为A。

易错点

降水、光照和土壤均是制约植被生长的因素,但影响植被分布范围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热量。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4.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 

正确答案

A

解析

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和印刷厂存在生产联系,这些企业在印刷业发达的海德堡集聚,可利用本地广阔的市场来减少市场营销成本。而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设备成本不受集聚影响,故A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

解题思路

从材料中可知,印刷机与造纸、油墨、制版之间存在密切的产业联系(印刷机需要与油墨、纸张和制版之间相互配合)。三种产业与印刷机制造业在海德堡的集聚,增强的是产品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和产品的竞争力,可以节省市场营销成本(配套产品齐全,有利于用户使用)。正确选项为A。

易错点

这些产业之间只是有联系,但并不是原料和工序上的联系,所以原料成本不可能因为集聚降低中间能耗而减少,劳动力成本在这里体现不出来,设问中的产业是围绕着印刷机而开展的,但它们的生产设备与刷机无关,所以B、C和D不正确。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5.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

B价格低

C款式新

D质量优

正确答案

D

解析

海德堡印刷机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款式新,不等于质量好。质量优才可以满足挑剔的国内客户,也能在人力成本高竞争下处于优势,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选择。

解题思路

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而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应该是印刷机的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质量是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最具竞争力的,正确选项为D。

易错点

要想长期保持优势(注意时间尺度),产品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而题干信息中又有“因为……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技术革新”,很明显能长期占优且又和技术革新相关的只有质量了,其它几个选项要不能长期保持优势,要么与技术革新无关。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6.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脚杆,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标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正确答案

C

解析

题干信息:流域年降水量仅有210毫米,而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该闭合流域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均衡,如果小于的话湖面积应该加大,大于的话,湖面积会萎缩,所以本题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解题思路

影响理论蒸发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但实际蒸发量除温度外还与当地的实际降水量有关。当地为内陆地区,且盐湖面多年稳定,应该表达为降水量约等于蒸发量(实际),所以选项C正确。

易错点

明确蒸发和降水对水域面积的影响,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7.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脚杆,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正确答案

A

解析

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水量。坡面坡度大,地表径流流速大,不易积水。且从图中看坡面海拔较高,因此气温也低,蒸发量最小,正确答案为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解题思路

从剖面图的结构,坡面-洪积扇-河谷-湖盆可以确定此流域的水来自两侧山地,经洪积扇,到达河谷,最后水到湖盆,由于坡面(山地)为降水形成区,地表径流量较大,(地势高,气温低)实际蒸发量小,正确选项为A。

易错点

实际蒸发量少,应该是当地没有水可蒸发或因为某种原因没办法蒸发,比较所给的选项中区域,题干给了湖盆蒸发量大,D排队;洪积扇和河谷,一是地势低,地下水位与山坡比较浅,二是离湖也近一些,含水应该较多。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8.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脚杆,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不管是哪种植物,只要大量种植,会因吸收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盐湖面积缩小,因此湖盆蒸发量减少,B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湿地破坏。

解题思路

耐旱植物的种植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不论在哪地种植均会减少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湖水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正确选项为B。

易错点

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由于富含N、P等营养物质而导致的水体污染现象,入湖物质材料没有提及变化,因此湖水富营养化不明确,C错。由材料得知盐度饱和,盐度不会继续增大,D错。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9.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学科.网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丰雪期由于上面盖着一层厚厚的雪,农谚云: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说的就是雪可对其下的物体具有保暖作用,丰雪期时虽天气温度较低,再加上降水多,阴天多,膜内温度变化不大,可能符合1曲线,枯雪期时由于天气多晴,昼夜温差大,膜内温度也应该有变化,所以最接近的应该是2曲线,故本题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题思路

丰雪与枯雪年,主要差异为地表雪量多少,丰雪年地表雪量大,有雪覆盖可有效保持地面温度,减少温度的日变化,而枯雪年地表雪量少,覆盖少,温差大。因此可以判断气温相对较高一些的②线表示枯雪年气温日变化曲线。正确选项为B。

易错点

双层覆膜可以增加膜内温度,①、②两线为膜内,③、④两线为膜外。膜内温度应该比膜外的平均气温高,所以直接排除3、4两条曲线,CD排除。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0.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学科.网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正确答案

C

解析

膜内温度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丰雪期气温日变化较小,枯雪期气温日变化较大,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故本题选C。

考查方向

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

解题思路

材料信息图中所示为日平均温度,所以A选项最低气温高于-16℃的判断不正确;通过膜外③、④两线的变化可以分析出积雪的多少对于气温日变化造成的差异较小,B选项错误;膜内①、②两线在日变化上表现了明显的不一致,说明积雪对其影响较大,所以D选项错,正确选项为C。

易错点

该地寒冷期,平均气温为-16℃ ,最低气温肯定低于-16℃,A不对。据图③④曲线看,气温日变化受积雪状况影响小,B不对。从图中看,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并不一致,因此D错。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1.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学科.网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正确答案

D

解析

该地寒冷期,平均气温可达-16℃,温度低,吉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冬季寒冷,AD符合。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地方时14点,据图该地最高温出现在北京时间16点左右,可以计算当地经度大约为90°E,因此答案为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气候,时间与经度的计算,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气温最高时为北京时间16时,而当地气温最高为14点左右,可知该地经度约为90°E,据当地寒冷期12月-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接近-16℃,可推断为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易错点

根据该地寒冷期的平均气温可以排除B和C 选项;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北京时间确定该地的大致经度为常考题型,明确某地最高气温出现时刻为当地地方时的14点即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2.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

AA

BB

CX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有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另外一种商品需求的影响。本题中甲的价格下降,则甲商品的需求增加;甲乙是互补品,那么乙的需求也会增加,故C符合题意;题意中虽然甲商品的价格有变化,但是其他条件不变的意思是乙商品的价格不变,所以排除A 和B;需求量增多应该是向右平移,答案为C。

考查方向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可以把抽象的甲乙互补商品假定为具体的如乒乓球拍(甲)和乒乓球(乙),进行定量分析法解答本题。现在乒乓球拍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乒乓球拍需求上升,乒乓球的需求上升。

易错点

互补关系的商品是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可以确定对另外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无法确定另外一种商品价格变化趋势。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3.某地政府逐步将市政道路、地下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土壤和水土修复等公益类项目和非运营类项目向社会开放,允许企业参股投资和经营。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①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

②提高公益类项目的运营效率

③让市场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

④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材料中政府将社会公共服务中适合市场经济配置的项目交给市场去处理,体现了政府的“放管服”。这样做现了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的平等地位,①当选;公益类项目向社会开放可以让更多社会企业参与到竞争中,体现了政府进一步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提升运营效率,②当选;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公共资源中有的不能交给市场去调节,③不选;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认为本题的做法是国退民进,④不选。综上所述,故答案是A。

考查方向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解题思路

政府公益类项目和非运营类项目向社会开放,是为了更好的进行职能转变,让市场调节下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而③、④均有明显知识错误,所以排除法即可作答。

易错点

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但是市场不能去决定涉及民生的公共资源的配置,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4.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下列计入中国GDP的产品或劳务是

A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

B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

C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

D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学的基本概念GDP的涵义,只要抓住材料关键词 “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即可;A不属于生产;B中商人购买的清代瓷器属于文物买卖,不属于生产的最终产品;C不属于在国内的行为;D中虽然是外国企业,因为GDP是以国界为范围计算产品和劳务的总和,D当选;综上所述,故答案是D。

考查方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解题思路

抓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对获取的关键信息与题肢进行比对,排除不符合项。

易错点

对题干中给定的GDP的概念的有效关键信息提取解读不到位。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5.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①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

②发挥了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③优先维护了贫困人口的政治经济权利

④是完善农村基层群众性组织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脱贫扶贫的意义。精准扶贫是共同富裕的表现,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①②符合题意;扶贫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不体现政治权利,③不选;扶贫不属于基层民主的范畴,也不是农村基层群众性组织的内容,④不选。综上所述,故答案是A。

考查方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解题思路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国家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治经济权利依然不分收入情况,基础群众自治组织与题意无关。

易错点

对③④的关键字区分是作对本题的关键,如:政治权利的理解、基层民主的理解。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6.2016年9月,某省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用于弥补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缺口。该债券首期额度5亿元,社会资本认购高达35亿元。以发行债券方式支持扶贫,可以

A扩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

B减少政府扶贫资金的支出

C拓宽扶贫资金的筹措渠道

D促进扶贫资金的精准运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国债的认识。政府发行债券是为了弥补国家资金缺口,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加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的增幅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于民生的财政支出每年都在增加;材料中的做法就是为了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C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扩大资金的使用范围、减少政府扶贫资金支出和扶贫资金的精准运用,A、B、D不选;综上所述,故答案是C。

考查方向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解题思路

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而国家发行债券一般是为了某些特殊政策或者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等。在具备这些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答案显而易见。

易错点

对试题意图把我不准确而选择B,认为发行债券扶贫政府扶贫资金就会减少。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7.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户口登记政策,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加强户口登记管理,切实保障每个公民依法登记一个常住户口。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
①推进法治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②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
③完善户籍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④缩小城乡差别,提高人口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国务院作出台行政法规,完善户口登记政策,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体现了保障公民权利,①当选;政府依法行政从户籍管理制度上变革,从而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③当选;转变政府职能的说法与材料不符,②不选;国务院出台户籍政策不是为了缩小城乡差别,更与提高人口素质无关;④不选。综上所述,故答案是B。

考查方向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解题思路

本题的关键是对政府出台行政法规,完善户口登记政策的意图分析,准确把握,就能选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对转变政府职能的理解不到位而把②列入必选项;转变政府职能主要指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强化市场监督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8.近些年来,中国同有关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机制,共同建设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积极支持“压制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加强能力和机制建设,参与东盟主导的安全对话合作机制。中国的上述行动表明
①中国积极推动形成适应本地区特点和需要的安全架构
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合作
③双边合作是中国推动地区安全机制建设的主要方式
④中国已逐步成为协调亚太地区各国间安全事务的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的外交政策。材料中提到的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建设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等体现了我国检查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合作和积极推动形成适应本地区特点和需要的安全架构,①、②当选;推进地区安全机制建设的主要方式不是双边合作,③不选;中国是负责任大国,不能说中国已逐步成为协调亚太地区咅国间安全事务中心,④错误。综上所述,故答案是A。

考查方向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解题思路

通过材料呈现的内容,提炼出有效信息后,结合课本中有关我国的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进行作答,利用排除法。

易错点

对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理解不系统而易认识错误。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外交政策的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中国强大以后不会称霸,这是我们外交政策中始终坚持的。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创新在文化发展中作用。文化素养的核心地位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科学素养,①不选;推进文化创新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增强对中国的文化自信,②、④当选;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强行让各种文化统一,也不能人为的消除文化的差异性,③不选。综上所述,故答案是C。

考查方向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解题思路

围绕设问提到的大力推进科技重新的文化意义角度展开分析;文化素养的核心地位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排除①,C、D选项备选,重点分析②、③,③明显知识型错误。

易错点

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不到位。文化多样性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种文化相互融合贯通而不断发展。如果文化失去了多样性,整个世界文化也就是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从这个角度上说,文化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0.2015年12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要求,各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协定坚持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①不选;主要矛盾在十五发展中其决定作用,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②不选;矛盾观最常用的原理就是矛盾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二者的统一也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以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坚持矛盾分析法,也就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的看,同时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④当选。综上所述,故答案是D。

考查方向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解题思路

先看设问的限定是唯物辩证法,选项都是矛盾的观点。通过材料,把握关键词是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共同是矛盾的普遍性,也是矛盾的共性;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矛盾的特殊性,也是矛盾的个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也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联结关系

易错点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理解不到位。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1.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专家的回答解答提高创业成功率,体现了题意,①当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用直接经验去检验间接经验,②说法错误不选;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答案是C。

考查方向

价值的实现方式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梳理清提干信息,根据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可以肯定②、③说法错误排除。因为选项和材料体现的太直接。有的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往往是一种陌生化的表达。但是我们别忘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一定要因时因地制宜,一切随着时间地点条件变化而变化。

易错点

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的理解。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2.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是联系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①当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我们不能消除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②说法错误不选;颠倒了二者的关系,③错误不选;我们把握了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能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当选。综上所述,故答案是B。

考查方向

联系的客观性

解题思路

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特别是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等知识调动到位,本题就简单,②、③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法即可。

易错点

对联系的观点的知识理解不到位易错,如: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3.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因事而化、因时而 进、因势而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正确当选;主观的创新意识不能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②说法错误不选;我们 认识事物的顺序应该是先个别,再到一般,在回到个别,也就是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顺序,③说法错误不选;④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故答案是B。

考查方向

联系的多样性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题思路

强调方法论,其实也是在强调我们的世界观一定要正确。只有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指导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根据题意,①点题肯定入选,③说法错误排除,则轻松找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对方法论的哲学基本知识把握不到位;对认识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不到位易错。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中文化的交流和认同材料没有体现;B项错误,西周时期尚未实现君主的专权,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朝建立的;C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有很大的自主权,周王室并不能直接对地方进行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同姓亲族、姻亲等被分封到各地作为诸侯,也建立了世卿世禄的特权,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分封制

解题思路

仔细的阅读材料,明白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归纳概括材料进行作答。

易错点

学生读不懂材料,把握不住材料的主旨,不能理解材料的核心信息导致回答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汉高帝到汉武帝这80年左右的时间里,郡的数目明显增多,背后透漏的是中央与诸侯王国的矛盾在逐步的解决而不是激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地方的行政体制的变化,不是中央机构的调整,因此B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郡县的数目在增多,诸侯王国的数目在减少,这说明王国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这为中央集中力量解决边患准备了条件,故B项正确;D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郡的数目在增多,说明王国的控制区域在减少。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西汉郡国并行制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基本知识,汉朝初期面临的问题;另一个是具备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易错点

学生缺乏对材料的归纳、概括和理解与分析能力,不能对表格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同时也不知道汉朝这一时期面临的问题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表格可以看出不同的历史典籍都讲了一个共同的内容,就是唐大军在与薛举作战中失败,故C项正确;《高祖本纪》中记载是“秦王”李世民与薛举作战,说明此时李世民尚未登基,因此A项错误;只是《新唐书》中说是刘文静是主帅,因此B项错误,不能代表其它各部典籍;只有《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说是因为唐太宗患病,并不具有代表性,因此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史实解读【李世民的战争败绩】

解题思路

仔细的阅读材料是解答此问题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到每一部史书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易错点

学生缺乏解读材料的能力,不能提炼关键信息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明代初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规定严格,等级森严,但是在明朝后期,这一规定已经明显的不存在,结合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说明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统治的问题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是体现的传统伦理的问题,因此C项错误;材料说了普通人家也可以使用玉制器皿,因此D项与材料不符合。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明朝的商品经济,从明代器皿变化看等级变化

解题思路

学生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基本的历史素养,能够对一般的材料进行理解,同时对于材料中的背景也应该知道,知道导致材料变化的原因。

易错点

学生一方面缺乏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另一个方面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不熟悉,不能灵活运用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正确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本来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但是李鸿章奏准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虽然变化并不大,但是依然对洋务派进行洋务活动增强了信息,因为这也体现了朝廷的支持,故A项正确;开平煤矿管理的问题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D项说法绝对化。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解题思路

解答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另一个方面也要注意对选项的比较,运用排除法。

易错点

学生缺乏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不能对材料进行分析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正确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出国留学的人数较多,在内地则较少,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是这一差别的重要原因,故A项正确;革命运动的问题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也看不出来清政府的鼓励留学的政策在各省之间是否有所不同,故C项错误;长江沿岸等地并非日本的势力范围,与材料中这一地区留日人数较多矛盾,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近代留学运动,近代留学生的各省不平衡分布

解题思路

仔细的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主旨意思,明白材料主要是想说明沿海和沿江地区留学生人数要比内地多,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易错点

学生不能对材料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提炼不出材料的核心思想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装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可以看出此时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为了民族战争的需要,因此B项正确;A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地主阶级是打到的对象;C项错误,国民革命时期并未出现陕甘宁边区;D项错误,此时国共第二次合作,并非以反对国民党为主。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解题思路

学生一方面应该仔细的阅读材料,不要漏掉关键信息,另一个方面也要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应对策略理解。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的关键信息不清楚,不知道材料中的“资本家”“地主”等信息在材料中所起到的作用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可以看出此时已经认可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这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冲击,故C项正确;对我国来说,主要是强调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故A项错误;B项全球化的问题材料没有体现;材料也不是说的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而是想着发展市场经济。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题思路

学生一方面应该对基本的历史知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理解,另一个方面也要认真的分析材料,明白材料主要说的是什么。

易错点

学生缺乏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不知道材料的关键句是哪一句,也不知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低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正确答案

B

解析

古希腊神话中,神也有七情六欲,也能争权夺利,这说明古希腊的神进行了人性化的创造,这体现了西方传统文化中已经具有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与宗教信仰无关,故A项错误;C项错误,材料讲的是古希腊神话,不是理性的内容;D项错误,材料看不出神话和民主制度的关系的问题。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解题思路

仔细的分析材料,从材料可以看出希腊神话神人同性的特点,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易错点

学生缺乏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不知道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还争权夺利”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3.

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工人的实际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同步,工人收入水平要慢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故A项错误;廉价劳动力的问题材料无法体现;C项错误,工人生活总体上还是得到很大的提高;工人的收入水平并未随着经济发展同步提高,这说明此时财富的大部分被资本家占有,贫富差距在拉大,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题思路

仔细的分析材料,从材料表格数据中找到英国在这一时间段工人阶级和国家总财富增长的情况,从中进行分析。

易错点

学生缺乏对材料的数据分析的能力,不能提炼和概括材料的核心内容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4.

图4

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彻底失败”材料无法体现;B项是在二战之前,材料体现的是二战后,故B项错误;材料标题是《又是斯大林格勒》,显然不是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并不是讲的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故C项错误;D项是在二战结束后,西方对苏联的遏制政策,和二战中德国对苏联的侵略一样,并未阻挡苏联的经济建设,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

解题思路

材料中的文字和图片的信息是解答的关键。材料中的文字可以看出这是和斯大林格勒被包围时期一样(说明不是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也面临着严峻的局面,但是依然再生产。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中的文字不能真正的理解,对图片缺乏分析的能力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正确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原来是七国集团主宰世界经济事务,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经济舞台上拥有发言权,这说明世界经济秩序在发生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世界格局的变化,故A项正确;B项应该是在二战刚结束后;C项亚非拉国家的相关内容材料没有体现;D项说法错误,材料不是区域集团化的内容。

考查方向

多极化趋势加强及其影响

解题思路

仔细分析材料中的现象,得出结论,然后分析这一结论产生的原因。

易错点

学生缺乏整体上把握材料的能力,不能从材料中的变化得出结论导致错选。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20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2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正确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

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基洛萨地区靠近铁路且距海港近,交通便利,便于产品外运(2分),

靠近聚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2分),

当地人生产剑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分)。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解析

(1)供不应求是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主要原因。据材料文字可知,

生产的数量少和质量差,市场需求量大;试题明确告诉我们要根据“剑麻

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从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看,作为热带经济

作物,热量条件是首要的。而我国热带区域面积小,这就造成了剑麻可种

植土地面积小,剑麻产量小;由于我国热带地区的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

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从用途来看,剑麻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

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

需求量大。

(2)解题要从基洛萨的位置入手,一是附近有铁路、有河流,这是交通条件;

二是该地靠近首都、海港,社会协作条件好,基础设施齐全,劳动力丰富,

有利于剑麻的就地加工、及时加工。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据文字材料可知,剑麻纤维韧性强,

是上乘材料,这就对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生长环境来看,气温高,

剑麻不利储存,容易腐烂、变质,因而影响纤维品质。

(4)本题实质考查兴建剑麻农场给当地经济、社会带来的有利影响。经济发方

面主要表现为政府增加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方面主要表现为增加就

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

考查方向

(1)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工业的区位选择。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2)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3)考查工业区位条件。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4)考查产业升级的意义、区域农业发展。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1)首先要明确剑麻纤维产需指的是什么,产即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需指的是

市场需求,然后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剑麻的生长气候要求及所学知识分析产

需矛盾较大指的是什么。

(2)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提取所学知识,从交通、劳动力、生产加工、原料等方

面回答即可。

(3)从“对当地经济”和“对当地人民生活”两个角度答即可。另结合材料,

有“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的信息,符合题意,直接答

出即可。

(4)本题需要从农产品本身的特点出发考虑问题,根据材料可得市场对剑麻质

量要求较高,热带地区气温高,剑麻容易腐烂、变质,影响剑麻质量。

易错点

(1)明确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值得是剑麻纤维生产供不应求;注意

剑麻生产既有数量要求,又有质量标准;剑麻需求材料中有明确提示。

(2)该题是典型的考察工业区位因素的题目,按照要点都可以在材料或图表中

找到相关支撑。注意其他地区剑麻生产的自然条件基本相同,主要考虑基

洛萨的社会经济条件,注意将农业区位因素的“历史经验”和工业区位因

素结合起来。

(3)本题难度较小,热带经济作物质量要求较高,气温过高剑麻容易腐烂变质,

注意和剑麻质量联系。

(4)本题设问简单,注意材料最后的“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这一信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4分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

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

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

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

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

(1)材料呈现的是山地垂直带内部分异的一般性规律: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

样性随海拔升高呈现由少到多,再到少的规律。题图所反映的山峰苔原带

植物多样性变化阴坡符合这一规律。因此,该苔原带的阳坡遭受了干扰。

与一般性规律不同的地方是从2000米到2300米海拔范围内,植物多样性

本该增加,但却减少了,这说明苔原带的下部受到干扰。这种干扰海拔越

低,程度越大。在大于2300米处,才符合一般性分布规律。这说明,干扰

程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据单峰变化规律可知,该山峰苔原带在大于2300米高度后未遭受干扰,阴

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要高于阳坡,如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值应在中

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从两坡地表温度来看,阳坡温度高,阴坡温度低,这是太阳辐射多少造成

的,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地表温度度,水分易蒸发;就湿度

而言,阳坡由于气温高,积雪先融化,蒸发历时要长。

(4)这在图中表现为随海拔增高,两曲线在垂直方向上所夹的距离变小,两坡

植物多样性差异缩小,说明两坡的地表温度和湿度差异在减小。减小的原

因:一是坡的面积,越往上越小,大多数山还是上窄下宽型的;二是在山

脉延伸方向(走向)上的距离越小,阴坡与阳坡的绕行距离越短,水热更

容易交换。即随海拔升高,阴阳两坡相互影响越强。

考查方向

(1)本题以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为背景,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2)本题以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为背景,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本题考查阴、阳坡温度湿度对比、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4)本题考查原因分析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1)由题意可知,正常规律呈单峰变化,很明显图中阴坡是单峰变化,阳坡是

直线变化,说明阳坡受到了干扰。由2000m到2600m生物多样性应先增后

减,图中明显看出阳坡2000m-2300m处不合规律。

(2)由图表中2300m-2600m处信息可知,阴坡生物多样性高于阳坡。再从气候、

土壤等方面简述阴坡较阳坡的优越性即可。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阳坡向

阳,接受太阳辐射更多,地表温度更高,蒸发多,湿度小;阳坡融雪早,

蒸发历时。

(4)生物多样性差异小的原因,还是从内外因角度分析,内因:支持着生物生

长的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外因:没有地方提供给多种多样的生物生存。

结合山地的环境分析即可,换汤不换药别迷糊,难度较大。

易错点

(1)该题一共分为三小问,切勿遗漏。很多考生执着于想清楚为何会出现干扰,

扰乱了思路,而题目中并没有问出现干扰的原因。

(2)注意设问前提,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前半段有干扰,我们就比后半段。

第一小问设问简单,据图可得;第二问依据不好判断,即使不能很好解释

为何阴坡生物多样性高于阳坡,答出阴坡气温低,亦可得到部分分数。

(3)题目指向难度较低,从温度和湿度先总结特点,自然带一章节学过相关知

识难度不大,关键在分析原因。注意蒸发量大,有两种情况,类比光照充

足的原因:一是太阳直射强度大,二是白昼长光照时间长。

(4)结合图中曲线理解题干的意思,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生物多样性

均在减少,但差异逐渐减小,设问问差异减小原因。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我国是一个消费品制造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目前,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中,家电、塑料、五金、食品、陶瓷等行业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家电、制鞋、棉纺、服装等产能占全球的50%以上。

据统计,2005~2014年我国境外消费年均增长25.2%,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2倍。2016年我国出境人次达1.35亿,境外消费达2600多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购买服装、化妆品、箱包、奶粉、手表等商品。2016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超过1100亿美元,其中76%的消费发生在境外。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14分)

正确答案

问题:消费品供应种类多,数量大。但产品层次较低,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导致消费大量外流,出现产品过剩的问题(4分);

应对: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注意到消费层次不断升级的情况,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更好把握消费者需求,生产适销对路商品(4分);转变发展方式,通过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吸纳人才,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4分);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与层次,树立国际品牌,吸引消费者,提升自身竞争力(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突出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供给侧改革也是我们这两年经济调整的主旋律。从设问看,供给存在突出问题,就是供需不平衡,我们要想办法解决。第二小问虽然是生产企业如何应对,但是要结合材料,我们强调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品牌推广,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等知识点。这都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考查方向

考察了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的知识;高考考核目标中注重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失误、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的考查。

解题思路

从材料看,我国消费出现了生产和消费不平衡的现象,国内生产的商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供给侧出现了问题。企业应该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依据市场规则,调整生产结构,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应对这些问题。

易错点

对材料呈现的有效信息提取不全面;答案脱离材料。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有关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2016年10约12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界立法会新当选议员的宣誓仪式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擅自篡改誓词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应该重新安排宣誓的争议,并由此影响立法会的正常运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就相关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如下解释: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的法定条件和必经程序;宣誓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宣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监誓人面前进行。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12分)

正确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要求。(2分)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和职权(立法权)要求(2分)③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分)

意义:①明确相关公职人员就职资格和程序,为宣誓就职提供法律依据。(2分)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香港繁荣(2分)③保障香港立法会正常工作。(2分)

解析

全国人大解释法律是因为全国人大具有立法权,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对这法律解释的意义在于体现了国家的管辖权,是民主集中制的要求,是维护国家统一、坚持党的领导的要求。本题回答的时候要侧重从两个方面,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什么能解释,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法律的重要意义。

考查方向

国家性质、全国人大常委会地位和职权、依法治国方略

解题思路

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是高度自治不等于没有限度,没有界限,没有法律,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必须要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这是一个不争事实。同时,用此题我们也告诉那些港独分子,维护我国的统一,是我们最高的职责和最大的义务。

易错点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6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2分)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4分)

正确答案

(1)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诗词大会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的载体。(2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和特定的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诗词大会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2分)人类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诗词大会选手来自社会各阶层,有利于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2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创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繁荣。(2分)传统文化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2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既包括普通人物,也包括杰出人物。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在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诗词文化情结,坚持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搞服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6分) 坚持群众路线,在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各种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的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6分)

(3)根据本地的实际开展社团活动、校本课程教育;开展黑板报、演讲比赛、古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4分)

解析

(1)文化活动依据央视平台物质载体的传播促使其成功;《中国诗词大会》有弘扬传承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土壤;《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在于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文化,立足实践,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创新;

(2)此题考察范围是社会历史主体,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角虔结合材料作答。

(3)开放性问题,围绕问题的关键词要求提出建议,学校可以通过演讲、辩论、宣传节目等方式幵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肓。

考查方向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社会历史的主体(3)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解题思路

本题是哲学文化的综合题。新高考实施后,教材将有重大变化。哲学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知识合并为一本书。今年高考题政治和经济分开为两道题,可能也是一种暗示,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文化与哲学三本书是必修等。

(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试题要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知识要求作答,难度重点是在结合材料方面;

(2)围绕试题要求提出两条建议,字数不宜太多,简明扼要最好。

易错点

(1)不结合材料进行知识呈现,缺乏对材料信息的加工;

(2)答案不围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给出的非建议等。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相同:都强调民族独立。

正确答案

(1)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从而结束民族国家与国王之间的等同关系;宣传了启蒙思想所提倡的民主平等意识;强化了个人与国家,即民主与民族之间的联系;增强人民对民族概念的认识,形成法兰西民族观。(每点2分)

(2)相同之处: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本民族的独立;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实现人民主权。(4分)

不同之处:法国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强调政治上的;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民族成员之间是平等的;中共一大的民族主义主要强调反对帝国主义;主张民族成员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皆是反对帝国主义。(8分)

原因: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已经很发达了,科学发展的状况也很快,启蒙思想的影响很大;中国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够充分;无产阶级的政党的理论还不够成熟。(5分)

解析

(1)从材料“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可以看出启蒙运动否定了国王的作用和权威,打破了国王主权的观念,使得国王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材料“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可以看出法国大革命强调了法兰西民族人人平等,法兰西民族是全体法国人的民族等观念都是通过法国大革命确立的近代民族观。

(2)从材料二“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可以看出国民党一大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追求民族独立;从材料“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可以看出国民党一大也追求民主权利,据以上分析说明中法民族观的相同点。不同点可以从法国的民族主义都是强调政治内容,但是国民党一大则是体现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中国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强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追求政治、经济等权利都是发对帝国主义。导致二者不同的原因可以从二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的程度等角度进行分析。

考查方向

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

解题思路

(1)材料题的解答的关键是分析材料。多读几遍材料,真正的理解材料的意思,提炼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对法国民族主义的影响。(2)学生应该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相关内容有所了解,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内容,同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和原因。

易错点

(1)学生缺乏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不能真正的理解材料导致回答偏离材料要求或者是遗漏答案。(2)学生读不懂材料,不能真正的理解材料,不能正确的对材料进行分析;同时也缺乏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4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正确答案

论题:14-17世纪中外交流及影响(2分)

14-15世纪,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到达美洲,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农作物由此传人中国。利玛窦到达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17世纪,由于对中国丝织品瓷器等需求,西方殖民者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流向中国。英国在印度和北美殖民扩张;荷兰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中国的朱子学说在日本成为显学,影响很大。

(8分)

综上所述,中外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发展,但西方新航路开辟后进行的早期殖民扩张也给亚非拉等地带来了灾难和破坏(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14-17世纪中外交流及影响。这一类试题是开放性比较强的试题,回答这一类问题,一般需要这样几步走。首先应该仔细的阅读材料,看看材料是关于什么的,然后认真的分析材料的要求,看看是要自己提炼观点,还是选择材料中的一种观点或者是论证材料的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史论结合的分析说明。本题是给了大量的材料,是关于14到17世纪中国与外国联系的情况,让考生概括归纳主旨信息,然后结合所学对14-17世纪中外交流及影响进行分析说明。

考查方向

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解题思路

熟练的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史论结合的分析。

易错点

学生读不懂材料,缺乏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材料中找不到关键信息,形不成观点,不能史论结合的进行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43. 请考生从43、44两道地理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0分)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存,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图7),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

正确答案

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尊重原有的传统,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文化传统的遗产,保护村落的生命力;激发村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保护古村落的热情,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

解析

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历史文化景观因为有了人,才显得有生气,我们常常见到生活在景区的人,为游客提供一些旅游服务等,展示了景区别样风情,成为旅游文化的一部分。反之,如果村民不生活在村中,古村落无人,将会是什么样子。通过这样对比,我们更容易分析问题。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丰富了旅游资源的内容,让外来游客增加了体验;村民生活在村中,会保持着传统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甚至会帮助游客了解过去,游游因为有了人而使古村落焕发生命活动;村民生活因为外地游客的到来而提升品质,自己也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从而更支持和保护当地的旅游资源,贯彻和实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作用类分析,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主体是村民,对象是当地旅游业,作用类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阐述作用,当然首先从材料入手,寻找关键词。“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说明古村落本身具有极高旅游价值,村民保护这种历史文化资源使其传承。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同外界喧嚣环境形成对比,原生态的氛围独特,满足旅游者心理需求(“满足需求”得分点仿去年莫干山民宿,为新热点)。旅游业发展即可持续发展,从经济、社会、生态、文化角度思考,增强主体意识,寻求良性平衡发展。

易错点

本题避开了以往的开发条件热点题型,切入新颖,考查角度新,能够跳出常规,将知识运用提升到一个高度。难度较大。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44. 请考生从43、44两道地理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0分)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正确答案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解析

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怪柳幼苗,将会给天然林带来灾难性的变化。主要因为怪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地区的适应性。文字材料中有介绍,如:种子多,繁殖快,这样就会侵占天然林的生存空间,争水争养份;侧向枝条多,占据较大空间,主要影响乔木幼苗,让它们长不高,长不大,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天然林的物种演化;怪柳的入侵,将会打破原有天然林内部生态系统平衡,原有的植被将会减少,导致一些植食动物因食物不足而数量减少。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的有关问题,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从材料出发,寻找危害。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植物的生长导致结构变化;种子多——易扩散易繁殖,挤占其他生物生存空间;耐旱、不易发生病虫害——生长适应能力强,破坏生态平衡。

易错点

生物入侵属于常考类型题,主要从对原始生物生存空间的侵占、破坏生态平衡等方面来说,注意言语的组织。难度中等。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45.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7分)

正确答案

(1)特点:中央调研,统一推动全国改革;侧重提高知识分子工资待遇;工资随效益浮动,个人收入与贡献挂钩;打破平均主义,收入梯级分布,实行按劳分配;地方政府和企业获得工资调整自主权;工资总体增长,侧重于中青年骨干和教育行业。(共4点,每点2分)

(2)意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调动劳动者工作积极性(2分)企业和地方政府自主权扩大,企业活力增强(2分)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分)

解析

(1)从材料“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中央多次进行调研和部署,努力提高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工资;从材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可以看出这是实行的浮动工资制度,工资和效益挂钩,“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则是打破了平均主义;“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说明地方政府和企业获得工资调整自主权;从材料还可以看出,工资制度改革后,工资大都是有了某些提高。(2)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工资制度改革后,人们的工资水平有所提高,这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地方和企业有了工资制度的主导权,提高了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性;实行浮动工资制度,则是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

解题思路

(1)多读几遍材料,从材料中找到关键的信息,概括出工资改革的特点;(2)本问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根据第一问中形成的特点,分析会产生的影响。

易错点

(1)学生缺乏对材料的概括、理解与分析能力,不能提炼材料的关键信息形成特点导致回答错误。(2)学生需要对基本的历史知识有所了解,知道经济体制改革中工资水平改革产生的积极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46.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称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8分)

正确答案

(1)内容: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原属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琉球群岛由中美共管。(每点2分)

意义: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从国际法的角度承认了台湾等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初步确立了战后东亚地区的国际新格局。(3分)

(2)扶持中国制裁日本,中美共同参与战后东亚的新秩序构建;美国投身于战后东亚新格局建设中,并积极的发挥作用,确立了美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美国规划东亚战后新秩序,大国强权主义;冲击原有的殖民体系。(每点2分)

解析

(1)从材料“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分析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的内容;中国参加开罗会议的意义,则是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收回和维护国家权益的角度进行分析。(2)从开罗会议的内容可以看出,美国扶植中国,同意中国收回一些被列强侵占的权益,其目的是借助中国制裁和防范日本,维护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从材料内容也可以看出美国希望借助中国力量获得东亚霸权、推行强权政治的内容;但是这些思想客观的冲击了旧有的殖民体系。

考查方向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罗宣言》

解题思路

(1)仔细的阅读材料,真正的明白材料讲的是什么,找到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战后的主要目标,理解材料中美国扶植中国的根本目的。

易错点

(1)学生读不懂材料或者是没有耐心读材料,找不到材料的关键信息导致回答错误;不能分析材料,无法说明《开罗宣言》签署的意义。(2)学生缺乏对材料的提炼的能力,找不到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无法根据材料回答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47.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分)

正确答案

(1)季礼是品德高尚、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3分)

季礼精通儒家经典与孔子所倡的“六艺”,并能对时政做出独到点评;

吴国地处江南季礼却能将“仁、礼”思想理解透彻,予以教化民众带动儒家思想的传播;(2分)

较好的践行宗法制,名利淡泊,是仁德礼让的楷模;(2分)

(2)季礼出使各国,发展友邻关系,利于两国间睦邻发展,便于儒家文化的渗透和传播;(3分)

对提高华夏文化作出了贡献(3分)

出使北方各国,尤其是保存周代礼乐文化最完备的鲁国,赢得了敬重,对秦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文化导引和贡献。(2分)

解析

(1)从材料“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可以看出季札具有外交才能,能够出访他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说明季礼精通儒家经典与孔子所倡的“六艺”,并能对时政做出独到点评;“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说明季札能够以儒家思想教化民众,传播文明;“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说明季札讲究诚信和宗法原则。这些品质使得儒家遵从季札为贤人。)(2)季札出访他国,有利于促进各诸侯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同时处处以儒家思想作为自身行为的指导思想,传播了儒家文化,有利于文化的统一和融合。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季札

解题思路

(1)仔细的分析材料,找到季札的行为和人格特点,依据其特点分析受尊重的原因;(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即季札的行为和主张,分析产生的影响

易错点

(1)学生读不懂材料不能从材料中分析季札的人格特点导致回答错误或者遗漏答案;(2)学生对材料分析的不透彻,不能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说明季札的行为产生的影响。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