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综 梁平县2018年高三梁平县第二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甲处附近的原因是(  )

A地处高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

B地处内陆高原、山地,受海洋影响小

C地表缺少植被覆盖

D地表分布有大量沼泽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读某大陆沿5°S地形剖面图(横坐标为经度,纵坐标为海拔),完成4~5题。

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多为内流河

BB处附近的高山是火山

CB处附近是热带雨林景观

DC处附近为热带沙漠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下图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摄氏度),读图回答1~3题。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及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沿海向内陆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B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大陆西侧

C从甲处到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地形以平原为主

D从甲处到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此次雪灾造成重大伤亡的原因有(  )

①正值旅游旺季,到此旅游的游客较多  ②受西南季风影响,降雪丰富  ③旅游地人烟稀少,游客防护措施不完善 ④受东北季风影响,引发寒潮,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下图示意某国地理位置,该国北部的安纳普尔纳地区被誉为“徒步旅游者的天堂”。2014年10月,受气旋“胡德胡德”影响,该地区发生罕见的雪灾,造成至少43人死亡,其中以外国游客居多。读图,完成6~7题。

图示国家(  )

A地处内陆,跨纬度较少,南北气候差异小

B居民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区

C旅游业发达,经济较发达

D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丙处地形的成因是(  )

A冰川侵蚀形成的“U”型谷

B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

C板块张裂、断层下陷

D人工开挖的运河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下列关于乙、丙两地的正确判断是(  )

A乙处附近气候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B乙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林带

C丙处附近纬度太高,不利于渔场形成

D丙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关于A、B两个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热带气候分布面积广大 ②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③B区域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④A区域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A、B两个区域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

A经济

B地形

C气候

D植被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美国佛罗里达州号称 “阳光之州 ”,旅游和农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下图为该州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10~11题。

图示农业区中,该州下列经济作物产量占美国比重最大的是(   )

A甘蔗

B棉花

C大豆

D甜菜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017年5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大学参观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告诫广大青年( )

A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了世界观就能走好人生的道路

B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D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文人云: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①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是对地上之山水的真实再现 ②地上之山水是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的内容 ③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是对地上之山水的主观映象 ④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之妙源于创作者的智慧和情感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对于当前个别地方出现的浮夸风,有人写道:“莫说扶贫难上天,只在反掌间,笔头一转,油粮翻番,猪羊满圈。官升数字,数字升官,戏法常变。坑了乡民,瞒了上级,乐在当官。”这种浮夸风(  )

①没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②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③表明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④是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的思想表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一株植物单独生长容易枯萎,而与众多的植物一起生长则生机盎然,这种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倡导密切合作,先后共有25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共生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把握联系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②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个人只有在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该州城市多沿海分布,与该分布特点形成无关的是(  )

A临海交通便利

B内陆多沼泽分布

C临海开发较早

D临海地形平坦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要治理漫画中 “城市病”,应当( )

①尊重规律,协调人与自然

②端正认识,客观服从主观

③统筹兼顾,进行综合治理

④转换思维,平衡看待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下列包含的哲理排序最为正确的一组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④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妥协是一条路径,变通是一种境界;让一分山高水长,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风物长宜放眼量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在动物世界中,“小个子”并不等于“弱者”。三条两尺多长的小狼狗,能合力把一匹大斑马吃掉。有人将经济领域中的分工协作模式形象地比喻成“小狗经济”,这种经济模式能够大幅度削减管理成本和内部消耗。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用整体的发展带动局部的发展

B从部分出发,完善各部分的功能

C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

D要统筹考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海洋连接世界各地,是最便利、最经济的“公路”,是“大自然设立的伟大的流通媒介,这个“公路”、“媒介”一经充分利用,便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天的中国应当树立这样的意识:“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

①有目的有计划的意识活动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②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有意识地建立新的联系 ③要依据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事物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习近平同志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的治国模式和道路时,用“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来说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这一论断( )

①坚持实践的观点,肯定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坚持群众的观点,肯定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肯定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④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肯定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

①坚持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②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重要作用

③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④加快科技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

A③→②→④

B①→④→②

C④→③→①

D②→①→③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下图是中国古代相关王朝法律改革的信息,它主要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对法制建设的影响

B传统法律体系日趋完备

C传统法律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D社会动荡影响法制建设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

A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D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 )

A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B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C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D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教育部要求,2017 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是基于( )

A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B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

C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

D中国抗战的长久悲壮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在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把1928年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的内容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这一转变说明了( )

A当时党内“左”倾思想开始泛滥

B共产党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C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尚未成热

D根据地的革命形势日趋严峻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阎肃是深受全国群众喜爱的老辈艺术家。从艺65年来,他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突出贡献。2015 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阎肃的先进事迹并表彰他为“时代楷模”。这表明:( )

①为人民群众而创作是文艺工作者们自觉的价值取向 ②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与创造自身人生价值具有统一性 ③是否用正确价值观来指引决定了人生价值能否实现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

A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B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

C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之后门第的观念逐渐减轻。五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

B政治制度调整影响社会生活

C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已没落

D民族融合改变了世人婚姻观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于沛说: “历史研究,无论其研究的内容是多么遥远的过去,在本质上却从不曾脱离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就是倾听时代的呼声,回答时代要求解决的重大问题。”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历史研究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

B以古喻今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功能

C历史研究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

D历史研究关乎国家兴衰和民族兴亡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一规定( )

A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

B强化公民参政的责任意识

C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D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马丁·路德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 )

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

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

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

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9世纪最后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生产力进步推动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B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C经济模式定型促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熟

D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

B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

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

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填空题 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0分,共2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一:2016年11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上强调:我国国情复杂,一时看不准、吃不透的改革,可先选择一些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以点带面;要坚定信念,在探索中“排雷”和清除“荆棘”;深化改革,千头万绪,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积极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东中西部地区的情况不同,选择突破口也要因地制宜。

材料二: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到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养老金并轨;从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到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着眼全方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突破前行。一份沉甸甸的改革清单,让2016年成为成色十足的“改革年”。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当前应该怎样深化改革?(12分)

(2)养老金并轨利好国计民生。结合材料二,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理由。(14分)

(3)改革创新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最终落在以民为本的基础上。请简述求真务实的哲学内涵。(4分)

分值: 30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材料一 受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猛涨的影响,近些年来下图中甲地区大面积种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和有机大豆。

材料二 生物柴油是指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等为原料油通过酯交换工艺制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2006~2014年,甲地所在国生物柴油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增加了22.5倍,并大量远销欧盟。

(1)评价B处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条件。(10分)

(2)阐述甲地区种植大豆的有利条件。(10分)

(3)分析甲国大力发展生物柴油的主要原因。(8分)

分值: 2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根据图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俄罗斯主要地形和水系分布图。

材料二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70°N以南的绝大部分地区是森林地带,主要树种为针叶树,木材蓄积量丰富,成熟林和过熟林比重达到80%,但发展林业却比较困难。

材料三 今年5月21日,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30年每年380亿立方米。按初步设计,该管道中国段起自黑龙江黑河市,途经黑、吉、内蒙古、辽、冀、津、鲁、苏、沪9个省区市止于上海市。

(1)说明西伯利亚的纬度位置对发展交通运输的影响。(4分)

(2)勒拿河中、下游每年晚春时期,常常河水猛涨,请分析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一和二,推测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干湿状况并说出推测的依据。(10分)

(4)分析东西伯利亚地区发展林业所面临的主要障碍。(8分)

分值: 2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礼记》就强调“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德治与法治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历来都是统一的,只是侧重不同。

春秋晚期,礼坏乐崩,孔子在任鲁国大司寇期间,采取德治和刑罚相结合、注重德治的方略,形成了鲁国政清民安的社会局面。明朝建立伊始,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因“纲纪废弛,有法不依”导致吏治腐败的教训,采取“重典治国、礼刑并用”的方略,在一定程度上整顿了吏治,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法制建设的决定、作为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产生深远影响。

社会主义法治的历史进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建设目标,实现了从法制向法治的历史性转变;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提出推进依法行政;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原则,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荐你,坚持发展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016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结合材料一, 有人通过材料得出结论:“推行治国理念所取得的成效往往与其动机是一致的。”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依法治国理论历史进程的哲学依据。(12分)

分值: 2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法律、伦理道德的原则,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

——摘编自《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独特贡献》

材料二 “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

——《秋瑾集》(1874--1907)

材料三 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巴黎,女裁缝.女鱼贩和洗衣妇加入了攻占巴士底狱的行列。 10月,一支六.七千人的妇女队伍排在游行队伍的前列,她们强迫沿途所遇的妇女参与进来,涌向凡尔赛,包围了王宫。 随后法国革命者对妇女进行了政治教育和动员,他们授给妇女“女公民”的称号,允许她们出席旁听议会和各区大会,接纳妇女进入俱乐部等等,随后妇女们开始组建了妇女俱乐部。1791年9月,从事戏剧创作的妇女玛丽•古兹发表了以《人权宣言》为蓝本的《妇女与女公民的权利宣言》。1792年3月6日,波林娜・莱昂向立法议会递交了一份由319名妇女签名的请愿书,要求成立妇女国民自卫军,保卫祖国。

——摘编自舒丽萍《法国大革命时期公共领域中的妇女》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妇女的地位有哪些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巴黎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并说明理由。(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分)

分值: 2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由秦汉的郡县两级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增加了中央到基层的中间环节,且州郡随意增设,地方官僚队伍膨胀,豪家大族把握地方大权。为了解决这一弊端,隋文帝加大了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设计了以整顿地方为核心、以致治安民为主旨的整体改革方案,并很快付诸实践。

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取消了地方官署选用属吏的权力,缩减行政支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州县官吏的选拔、考课、职权等有关制度。隋文帝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完全由中央任命,州县长官不得自行选用属吏,县佐也不得用本地人,避免其凭籍权势横行地方。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要求他们每年年终到中央政府汇报工作。隋文帝曾派出巡视使者,一次罢免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对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导,提倡节俭政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9分)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晚清时期,西方医学大规模输入中国。民国时期,知识界批评中医愚昧落后之声日渐高涨,医药界也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对峙阵营。最终,中医走向衰落。时人言论如下:

存中医:

唐宗海:“ 西医云,人之才智, 均出于脑髓。究问脑髓何物, 则西医不知也…… 西医论髓之法多, 而治髓之法少, 以不知髓是肾所生, 是以无从施治也。”

杜亚泉:“ (西)医学的初步虽靠机械的试验,而医学的大本营不能不驻扎于心灵的体会。中医长于心灵的体会”。

废中医:

陈独秀:“(中)医不知科学……其术殆与矢人(手艺人)同科”。

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梁启超:“强国必先强种, 强种必先强身, 强身必先强医(西医)”。

——摘编自郎栋、张婷婷、盛海英等学者中医相关学术论文

以“传统与变迁”为主题,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

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42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