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棋最大,其余几类墓的规棋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阵低。类似的这种“族坟墓”,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3.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门阀政治,出现“王与马,共天下”(贵族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东晋大权)的民间谚语,而到了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这-变化从根本上有助于()
5.在新文化活动百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报》发文指出,“回顾百年……不同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关于新文化的唯一共通之处大约就是他们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称为新文化。”这种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6.1937年3月,国民政肩侧定的《民国二十六年度作战计划(甲案)》中明确规定“作战期间,应有专门机关指导民众,组织义勇军并别动队,采用游击战术,以牵制敌军,并扰乱其后方。”这份作战计划()
7.三大改造后,陈云指出“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特别是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这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依据材料可知()
10.据统计,英国政府所提议案在1867—1869年被议会修正的年均为5.7项;在1880—1885年被修正的年均为1.8顶;在1896—1900年被修正的年均为0.2顶。这反映了英国()
11.一五期间,苏联利用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之机,从西方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二五期间,政府则注意大力发展本国机器制造业,到1937年机器进口的比重仅占苏联需求量的0.9%。这-变化表明苏联()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优,而且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国家的长洽久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管子·入国》述周代实施“养疾之政”,专设“掌病”一职,负责给老人“问病”;有“八十者,一子不从政(意为不服徭役);九十者,其家不从政”一说。汉代《王杖诏令册》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北魏,首创“存留养亲”制度,准许死囚在家“侍亲缓刑”,等家里老人去世后再服刑。《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贞观政要·孝友》又称,房玄龄“事继娘,能以色养(和颜悦色之意),恭谨过人”。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太祖朱元璋曾先后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对孤贫老人实行终身养老。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史料汇编》等
材料二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
材料三我国预计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阵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13.概括材料一中我国古代各个时期养老政策的特点,(8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析中国古代重视养老的原因。4
14.结合材料二,归纳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有何特点。(10分)
1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养老制度的社会价值。(3分)
16.通过解读材料推导结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下列对四组材料的推论均有不当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组,结合所学史实说明结论的不当之处,并从解读材料方法的角度,简析“不当之处”产生的主要原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一、"有军功者各以率(标准)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列入家族谱牒)";三、"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按等级分享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四、"有军功者显荣,无军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这四条法令对秦国的历史可以说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朱绍侯《商鞅变法与秦国早期军功爵制》
材料二 17世纪末,当英、荷等国沿着资本主义道路迅猛前进的时候,俄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1697年,(沙皇)彼得一世派遣高级使团出访西欧,回国后立即进行改革。其中在用人制度上,颁布官职等级,规定所有贵族都从低级做起,按功晋升。非贵族出身者也可做官,升到8等以后列为贵族。它打破了按门第论资排辈的传统……俄国初步迈开了实现近代社会政权组织的职能分化和规范管理的步伐。
——摘鳊自赵虹《俄国近代社会转型刍议》
17.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内容的基本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背景?(6分)
18.据材料二,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动机。归纳其用人制度改革与商鞅推行军功爵制的相似历史作用。(9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皇帝五十八年八月二十九日(1793年10月3日)就英国使节马戛尔尼赴华要求通商致英王的敕谕摘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向来西洋各国,前赴天朝地方贸易,俱在澳门,设有洋行收发各货,由来已久,尔国亦一律遵行,多年并无异语,其浙江宁波、直隶天津等海口均未设洋行,尔国船只到彼,亦无销卖货物,况该处并无通事,不晓谙尔国语言,诸多未便。除广东、澳门地方仍照旧交易外,所有尔使臣恳请海船贸易之处,皆不可行。”
——《评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敕谕》
材料二中国“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如果说已在过去的150年间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是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马戛尔尼眼中的“清朝盛世”》
19.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乾隆帝信件的主旨并作简要评价(9分)
20.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帝和马戛尔尼看待事物的角度有何差异。(6分)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