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宋代陈舜俞说:“千夫之乡,耕人之田者九百夫,犁牛稼器无所不赁于人,匹夫匹妇男女耦耕,力不百亩,以乐岁之收五之,……而仅食其一。……后虽有丰获,取之无所赢而食矣”。材料主要表明
5.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 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 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
6.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7.《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
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嘱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主要说明
9.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中指出:“欲建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合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材料反映陈独秀掀起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10.1928年5月,党中央通过《对湖南工作决议案》仍然重复3月10日关于举行湘鄂赣粤四省大规模暴动的指示精神,强调衡阳和郴州是“打通湘粤大道”、“连接广东”举行湖南暴动的中心。这主要说明
11.1938年10月31日,蒋介石在《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军民书》中说:“保卫武汉之军事,其主要意义,在于阻滞敌军西进,消耗敌军实力,准备后方交通运输必要武器,迁移我东南与中部之工业,以进行西北西南之建设,盖唯西北西南交通经济建设之发展,始为长期抗战与建国工作坚实之基础”。材料表明蒋介石的战略思想是
12.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当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5%,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材料说明我国
13.毛泽东在1961年9月29日给中央政治局常委及有关各同志的信中写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过去过了六年之久的糊涂日子(一九五六年高级社成立时起),第七年应该醒过来了吧。”材料表明
16.从1527年起,英王亨利八世以《圣经》中的弟娶兄嫂无后的故事为由,要求与王后离婚,结果遭到教皇拒绝批准。愤怒的英王便开始对抗教廷,秘密与安妮·博林结婚,国会立法脱离罗马教廷,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以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的英国国教会。教皇不懂爱,由一场离婚案引发的宗教改革从本质上反映了
15.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17.1796 年 9月 17 日,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说:“党派性总是在涣散人民的议会,削弱政府的行政管理。它以无理的猜忌和虚假的警报搅得社会动荡不安,煽动起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仇恨和敌意,有时……挑起骚动和暴乱。”华盛顿对党派严厉的指责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18.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
20.1927年12月,苏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决定:“继续对富农开展进攻,并采取种种新办法来限制农村资本义成份的发展,引导农民经济循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为此苏联政府
21.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l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一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
23.1961年5月,英国外交部长爱德华•希思在英国议会下院的一次演说中明确指出:“今天我们看到欧陆正在崛起一个蓬勃发展的国际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它的力量通过其规模显示出来;他有1.7亿以上的人口,相比之下,英国的人口只有5000万。他们的人力资源是非常巨大的……他们的工业生产增长率是很高的。1960年六国的内部贸易提高了30%,相比之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七国(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的内部贸易才增长了16% 。” 材料主要表明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意图是
22.1950年美国约翰·亚当斯说:“只有在实践上重申我们的价值,国内、国外皆然,我们方能保持自身的完整与正直,而这正是挫败克里母林宫真正的根本。”材料表明美国冷战的目的是
24.197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这说明
材料一 自强事业大事记
时间 自强大事
1861年 恭亲王、文祥聘请外国军官训练新军于天津;设同文馆,是为中国新学的起始;托 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人员来华创设新水师。
1863年 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
1864年 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1865年 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1869年 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1871年 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
1875年 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
1876年 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国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1880年 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设电报局,请修铁路
1881年 李鸿章设开平矿务局
1882年 李鸿章筑旅顺军港,创办上海机器制布厂
1885年 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1887年 李鸿章开办黑龙江漠河金矿
1888年 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750-1914年的100多年,是西方文明主导世界历史进程的时代。1789年7月14日,法国几十万武装市民群众攻陷巴士底狱,摧毁了象征绝对主义王权统治的堡垒,迫使国家政权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此后十多年法国政治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国长期主导欧洲国际事务,不仅为西欧大部分地区带来了革命性立法,传播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而且促进了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民族统一,由此意大利和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德国统一和迅速崛起深刻影响了欧洲的势力均衡。最初发轫于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很快传播到了西欧、美国以及其他地区,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变革。它是一场生产力的全面革命,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大大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塑造了1800年后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1870年以后,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越来越紧密,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开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新机器不断被用于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更是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使工业化更富有活力。……19世纪的自由主义一方面反对维也纳会议的封建逆流,另一方面更是为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已成为对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导向性理论。……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本和生产也迅速集中起来,这样金融资本财团操纵政府,左右国家政治生活。在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得最早和最为彻底。在欧洲的工业中心地区,这些变革波及了人们生活的核心部分:家庭、工作和村社。
―――摘编自王晋新《欧洲霸权时代(1750-1914)》
25.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洋务自强事业的特点。(10分)
26.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霸权时代欧洲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及启示。(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二 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
——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 就中国的历史环境具体条件而言,中央集权比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明显多一些。……但极端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又是以中央对地方政府“无所分画”和“无所寄任”为基础,是与皇帝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历史产物,主要是为家天下的王朝大一统服务的。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27.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柴荣青年时代办事谨慎,为人厚道,曾与一商人到江陵(今湖北荆沙)贩卖茶货。柴荣的这一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更使他有机会深入社会下层,深知民间疾苦和地方利弊。
姑父郭威死后,柴荣即帝位,是为(后周)世宗。他率军亲征,大败北汉刘崇军。战后,他针对战场上所暴露的问题,大规模整编禁军。“复命总戎者,自龙捷、虎捷以降,一一选之,老弱羸小者去之,诸军士伍,无不精当,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且减冗食之费焉”。
显德二年(955),柴荣下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桑田不计荒熟,并交还一半;五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五周年外归业者,其庄田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付之限。”显德五年(958),他命按《均田表》制成《均田图》赐给诸道节度使、刺史,随后又派“遣左散骑常侍艾颖等均定河南六十州税赋”。连历代受优待免纳租税的曲阜孔氏,也被取消特权,照平民例纳租赋。此外,柴荣在漕运和铸钱等方面也作了一些变革,减轻了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结束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柴荣认为自己“涉道犹浅,经事未深,常惧昏蒙,不克负荷”,下诏明确要求“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已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他审读后,尤对王朴的《平边策》中所提“先易后难”的主张最为赏识,并且随即付诸实践。
柴荣病逝于北伐之中,在位五年半。史评其文治武功:“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
28.依据材料,概括后周世宗柴荣改革的背景和措施。(9分)
29.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后周世宗柴荣改革的意义。(6分)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