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问题,在1947年提出“手指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至今仍然对哥本哈根的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读“‘手指规划’示意图”,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因素是( )
11.1楼养鱼,2楼养猪,12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的关键因素是 ( )
12.根据下图,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15.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践行天理需要培养严肃的、谨慎的、一贯的精神态度,具体应做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所谓“外无妄动”,即是在容貌、服饰、态度、动作上都要整齐严肃,“坐如尸,立如斋,头容直,目容端,足容重,手容重,口容止,气容肃”。外无妄动,便自然内无妄思。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16.苏格拉底深刻地讽刺雅典民主的某一方式:“没有人愿意用( )的方式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17.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称“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这便是当前世界思想的一个转折点”,在文章中,梁启超把中国人学西方比作沙漠中追逐幻影,而今幻影已经不见。该文章应是梁启超( )
19.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上海市政府出台一项措施,“具体规定是每四周上映国营片、苏联片各百分之廿五,大部分影院上映的英美片每四周不能超过百分之廿五,其余时间则上映私营国产片”。这一项措施( )
24. 一般地,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不仅影响该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普通商品a和b互为替代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的价格变动对它们需求的影响,可用 体现。( )
25.假设2012年某国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额为200 000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每件M商品的价格为10元。2013年该国生产M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25%,实际发行纸币60 000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2013年每件M商品的价格是( )
27.荷兰阿斯米尔鲜花市场是荷兰全球最大的鲜花市场,鲜花市场千千万万的参与者在追逐自己利益的同时,将鲜花送到最需要这些鲜花的地方,尽管远隔千山万水,各处不同时区,它一定会准确无误,绝不会搞错。从荷兰鲜花的配送可以看出( )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②单纯市场调节更能优化资源配置
③市场主体道德水平决定经济效益
④市场调节本质上是一种利益调节
28.2月11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要 对目前仍保留的审批事项,要公布目录清单,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清单以外,一律不得实施行政审批,实际上这也是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行探索。也就是说,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应( )
①理清政府和市场界限,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加强立法工作,做到行政执法有法可依
③自觉接受监督,推进政府工作公开透明
④健全各项制度,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
29.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杜、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纪念日( )
①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②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立法机关之一
③有利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④具有增强公民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以及荣誉等权利意识的功能
30.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作为第一个与中国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的西方国家,法国与中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特点。总体看来,双方科技合作是双向、互动、双赢的过程。中法科技交流与合作体现了( )
①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使得国际竞争愈演愈烈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重要基础
③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④科技竞争已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
31.子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那时就忧“德之不修”是因为他看到了道德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 )
33.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希望掌握一种可以预知疾病的方法,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防范。我国现存最早医书《皇帝内经》曾指出:“上医治未病”。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检测技术的完善,通过基因检测预测自己的健康走向,使个性化预防未病之病已经成为可能,这表明( )
①对疾病的认识随疾病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②人类认识受社会实践水平和历史条件制约
③正确认识事物本质能提高做事的预见性
④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4.中央经济再作会议指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化解产能过剩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化解产能过剩,地方要从实际出发,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材料告诉我们( )
①事物的变化发展引起事物的联系
②要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看间题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要善于抓重点,解决好主要矛盾
35.为了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我国从1980年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1982年将计划生育政策确立为基本国策。现在,随着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有些地方有意试点适度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这种政策的变化说明( )
①价值判断与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②价值判断与选择没有固定的标准
③价值判断与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④价值观决定人们改造社会的选择
26.2013年我国农民增收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十连快”。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达到88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高出GDP实际增速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实际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增速2.3%,城乡居民收人之比连续4年下降,由2009年的3.33:1下降到3.03:1。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我国农村居民收人的增长得益于( )
①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②我国城乡差距的缩小
③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
④收人分配的渐趋公平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流域上游湖泊众多,峡谷风景秀丽。下游流经波河大平原,沉积旺盛,是意大利主要的工农业分布地区。下图为波河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
(1)波河流域降水量季节差别很大,但波河流量很稳定,季节变化很小。请分别分析以上两种现象的原因。
(2)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波河上游及下游的开发利用方向。
(3)我国已规划在长江上游建立一系列水利工程进行水能开发,试评价长江上游水能资源开发的条件。
38.文化全球化强调文化在多元基础上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说“中国人在道德和政治经济学、生活必须的技艺等方面已臻完美境地。”
材料二 文化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往中,会经历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内卷化”即修正或改造的过程。
——据江宁康《文化全球化一个需要探讨的命题》
材料三 未来全球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各文明根本的文化差别,世界变小后人与人交互频繁,不同文化特色的互动增加激发了文化差别感觉和敌意,西方经济霸权地位影响下的文化模仿与归根,文化发展的排他性和独立性,这导致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
——据黄皖毅、邵鹏《国外文化全球化研究述评》
(1)结合明清历史,列举当时伏尔泰认为“中国经济已臻完美”的史实。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对外来文化“内卷化”的主要历程。
(3)据材料三, 概括指出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的原因。
(4)综合以上问题,针对文化全球化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39.中国近现代外交理念与世界意识的变化,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传统模式是朝贡模式。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节来华被视为“蛮夷之邦”的“朝贡”,以朝贡为媒介确立宗藩关系。清朝前期,中国是朝鲜、越南等国家的宗主国,各国向清政府“称藩纳贡”,接受册封,清朝则以“天朝”职责,庇护属邦,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宗藩体系。
材料二 从自居世界文化中心、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到主动承认西方为文明,而自认野蛮,退居世界文化的边缘;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近代中国人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这一转变是充满屈辱的,但又是国家观念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的必然结果。
材料三 一个国家领导集团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对国家外交关系影响巨大。新中国1978年前与1978年后的外交活动就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领导人思想的差异。
(1)中国传统的宗藩体系受到近代国际关系模式的挑战。举一例说明清政府为维护这一体系作出的努力。结果如何?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所说的“转变”? 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
(3)毛泽东对世界形势的判断是“战争和革命是时代的主题”,邓小平则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判断各有何依据?请结合史实说明他们是如何围绕其判断展开外交活动的?
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中共十八届三币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重大决定。
材料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改却折射出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变革。国家治理让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成为治理的主体。人民有更多的话语权、决策参与权。国家治理是法治机制上的治理,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治理。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从“管理”到“治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
材料二 全会指出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人,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2)运用经济生活说明为什么要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四百多年来的近现代文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每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都极大地推进了社会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材料一 30多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国开展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这场大讨论,对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对重大历史关头实现伟大转折,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极化背景下,促进文化繁荣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有专家认为“文化如人,有了性格就变得鲜活起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见,只能是别人的影子受人摆布,文化亦如此。没有性格的文化就没了脾气,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自信可言.如何让丈化有性格呢,一是要传承,不忌本,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东西继承下来;二是要吸收,只要有营养,对中华文化有益,尽管拿来;三是要创新,时代总是不断更迭,再优秀的文化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辉煌过后,总要重头来过,因此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用最美的音符奏出中国丈化最强音。”
(1)当前我国改革进人深水区,重温30多年前的这场大讨论仍有现实意义,结合材料一,说明其对我们当前的改革有哪些哲学启示。
(2)结合材料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3)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广大青少年的参与,试为广大青少年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请从42——44题任选一题作答
42.【地理—旅游地理】
2014年2月2日,国家旅游局发布春节前三天假日旅游市场信息中称:北方地区的冰雪旅游和南方地区的避寒旅游是今年春节旅游市场的热点,市场呈现“一南一北”两头热。下图为“我国春节假日前三天主要旅游地接待人次统计图”。
分析旅游市场呈现“一南一北”两头热的主要原因。
43.【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试分析上述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
(2)如何解决我国的城市内涝,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4. 【地理—环境保护】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2)简述图示A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请从45——47题任选一题作答
45.【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 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
——查常平《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三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46.【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及卢梭出,以为人也者,生而有平等之权,即生而当享自由之福,此天之所以与我,无贵贱也……谓国家之所以成立,乃由人民合群结约,以众力而自保其生命财产者也,各从其意之自由,自定约而自守之,自立法而自遵之,故一切平等。若政府之首领及各种官吏,不过众人之奴仆,而受托以治事者耳……
——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伏尸二十九万,变法三次君权变复,而绵祸八十年……至夫路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之台,盖大地杀戮变乱之祸,未有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大自法肇也。
——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
(1)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主要政治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并指,出康有为的政治用意。
47.【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37年8月14发表的《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是抗战期间的重要文件。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此等条约,其最大目的,在维持正义与和平。中国以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 摘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
(1)各举一例说明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对于国家间关系的规定。日本为什么敢于破坏这些规定?
(2)根据材料,评价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