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四: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是什么政策?它说明了美国的什么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前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因素促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所学知识谈谈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冷战”或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控制欧洲称霸世界。

(2)1949年,苏联和东欧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5月,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说明美苏双方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3)①日本和欧洲共同体的崛起。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发展壮大)。③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4)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美国《新闻周刊》最新一期封面文章发表著名学者法力德.扎卡里亚的文章,文章称当今世界已进入后美国时代。阅读摘自本文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真正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1)15世纪前后到19世纪中叶,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说明西方世界是如何崛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全球发展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新经济强国的出现,而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是这个后美国时代最直白的表现。

(3)许多“新经济强国的出现”体现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趋势?这一趋势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美国人现在很郁闷。4月,一项新的民意调查表明,81%的美国人认为这个国家走的是“错误路线”。美国人确实有理由悲观,这包括金融领域的恐慌,萧条阴影、看不到头的伊拉克战争、不断攀升的失业人数,还有愈演愈烈的恐怖威胁。

(4)你认为材料三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2)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的崛起。

(3)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实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4)同意。  美国面临很多问题; 新经济强国的不断出现。 

         不同意。尽管美国面临很多问题,但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势力依然很强大,其他国家无法与之相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摘自《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

(1)概括上述材料的核心思想。简述欧洲一体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冷战后成为”一超多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下材料是关于欧洲一体化发展简史: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2004年)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1967年,1965年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一次扩大。     

1975年,欧共体首脑会议正式定名为欧洲共同体。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关系。

1981年,希腊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二次扩大。

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三次扩大。

1987年,《单一欧洲法》生效。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成为成员国,欧盟第四次扩大。

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

2004年5月1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十国正式加入欧盟,欧盟第五次扩大。

(1)通过欧共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规模的变化,指出其经济一体化的演进趋势。

                                                                                                                                                                

(2)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成立,表明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出现这一趋向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正确答案

(1)规模的变化:一方面,成员国的数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欧共体内部各成员国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细。演进趋势:由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到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启动,至最后统一货币欧元的流通。

(2)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成立,表明欧共体由经济方面的合作向政治方向发展。内部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联合必然要求政治上联合。外部原因: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争霸,特别是在欧洲,因此成立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可以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关系,维护欧洲自身的利益和安全。

下一知识点 :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欧共体的形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