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低碳生活”倡导生活中耗用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少CO2排放

B“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D所有垃圾都可以采用露天焚烧或深埋的方法处理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二氧化碳生产肥料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B处理废水时加入明矾作为消毒剂可以除去水中的杂质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污染,废旧电池应作深埋处理

DSiO2制成的玻璃纤维,因导电能力强而用于制造通讯光缆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保护环境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造纸厂污水没经处理直接排放

B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

C电动汽车代替部分燃油汽车

D氢能源代替化石能源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冰箱中使用的含氟制冷剂泄漏后,会破坏臭氧层

BCl2和SO2都有漂白作用,都可以使有色棉布褪色

C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向空气中的排放,是防止酸雨形成的有效措施

D严格地讲实验室使用排风扇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大气污染说法中错误的是()

ASO2、NOx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发生

B煤与石油的大量燃烧是造成SO2、NOx大量排放的主要因素

C人类活动的气态污染物能全部进入大气中

D烟尘、粉尘属于固体污染物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各国共同协商对策,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利用下列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

A太阳能

B

C石油

D天然气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

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扔弃垃圾

D防止传染疾病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是()。

ASO2

B甲醛

C

DPM10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6年夏季,云南的某些湖泊发生水华现象,其原因是水体出现富营养化,使某些藻类迅速繁殖,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下列选项中能够使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是

A含氮、磷的化合物

B含氯的化合物

C含硫的化合物

D含碳的化合物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CO2

BCO

CNO

DSO2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CO2有关的是(  )。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层空洞

D温室效应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B自然界中硫化物分解

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D可燃冰燃烧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中过度排放有关物质引起的。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不相关的是

A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B光化学污染——二氧化氮

C酸雨——二氧化碳

D臭氧层破坏——氟氯烃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生产、生活中的-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稻草、秸秆焚烧后的灰烬可以为庄稼提供肥料,所以应提倡稻草、秸秆的焚烧

B用稀双氧水清洗伤口可以杀菌消毒

C日本大地震后,防疫人员在震区周围撒石灰进行环境消毒,防止灾后出现疫情

D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符合节能、低碳生活理念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