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足够长,质量为M=1kg的木块随传送带一起以v1=2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传送带的速度恒定),木块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μ=0.5,当木块运动到最左端A点时,一颗质量为m=20g的子弹,以v0=300m/s的水平向右的速度,正对射入木块并穿出,穿出速度v=50m/s,设子弹射穿木块的时间极短,(g取10m/s2)求:

(1)木块遭射击后远离A的最大距离;

(2)木块遭击后到相对传送带静止所经历的时间.

正确答案

(1)设木块遭射击后的速度瞬间变为V,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1=mv+MV

则V=-v1,代入数据解得V=3m/s,方向向右.

木块遭击后沿传送带向右匀减速滑动.

摩擦力f=μFN=μMg=5N

设木块远离A点的最大距离为S,此时木块的末速度为0.

根据动能定理得,-fs=0-MV2

则s==m=0.9m.

(2)木块遭击后沿传送带向右匀减速滑动,加速度a1==μg=5m/s2

经历时间t1===0.6s              

木块在传送带上向左加速运动一段时间t2之后速度达到2m/s,与传送带相对静止.a2==μgt2=0.4            

所求时间  t=t1+t2=0.6+0.4=1.0s

答:(1)木块遭射击后远离A的最大距离为0.9m.

(2)木块遭击后到相对传送带静止所经历的时间为1.0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20kg的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上最左端停放着质量为m=5kg的电动车,电动车与平板车上的挡板相距L=5m.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2s电动车与挡板相碰,问:

(1)碰撞前瞬间两车的速度大小各为多少?

(2)若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且碰后电动机关闭并刹车,使电动车只能在平板车上滑动,要使电动车不脱离平板车,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多大?

正确答案

(1)如图,电动车向右运动的过程中长板车将向左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

由图可知,令电动车相对地面产生的位移大小为x,则长木板车的位移大小为(L-x),负号表示长木板车的位移方向与电动车位移方向相反,令与挡板相碰前电动车的速度为vm,长木板车的速度vM,则据动量守恒有:

mvm+MvM=0…①

又因为在碰撞前两车均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所以有:

=,电动车运动的时间t===2s…②

=,长木板车运动的时间t===2s…③

由①②③式可解得:

vm=4m/s

vM=1m/s

(2)因为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又因为在碰撞中系统动量守恒可知碰撞前后,两车速度均反向,且不改变原速度的大小

vm′=4m/s,方向向左;

vM′=1m/s,方向向右.

∵MvM=mvm

∴系统总动量为0,即当系统稳定时两车均静.

因为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应该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要使电动车不滑离长木板车,则长木板车的长度满足:

μmgL≥mvm′2+MvM′2

代入数据可解得:μ≥0.2

答:(1)碰撞前瞬间两车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m=4m/s,vM=1m/s

(2)若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且碰后电动机关闭并刹车,使电动车只能在平板车上滑动,要使电动车不脱离平板车,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0.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甲所示,水平天花板下悬挂一光滑的轻质的定滑轮,跨过定滑轮的质量不计的绳(绳承受拉力足够大)两端分别连接物块A和B,A的质量为m0,B的质量m是可以变化的,当B的质量改变时,可以得到A加速度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和所有的摩擦,A加速度向上为正.

(1) 求图乙中a1、a2和m1的大小.

(2) 根据牛顿定律和运动学规律,证明在A和B未着地或与滑轮接触时,AB系统机械能守恒.

(3) 若m0=0.8kg,m=1.2kg,AB开始都在离水平地面H=0.5m处,由静止释放AB,且B着地后不反弹,求A上升离水平地面的最大高度.(g取10m/s2)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绳突然断开时小球的速度;

(2)小球刚开始运动时,对绳的拉力。

正确答案

(1)2(2)9mg

(1)设绳断后小球以速度v1平抛

竖直方向上:2R=g t2        (3分)

水平方向上:4R=v1t          (3分)  

解得v1=2             (1分)

(2)小球从最低点到最高点过程,小球机械能守恒(选地面为零势能面)

            (3分)   

合力提供向心力有:F-mg = m    (3分)

解得F=9mg                        (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木块B与水平面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此系统在从子弹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则(  )

正确答案

A、B在从子弹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子弹和木块的机械能不守恒,转化为系统的内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故A错误,B正确.

C、D、子弹、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要克服阻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系统的机械能减小转化为内能.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将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放置在一个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物体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设斜面足够长)如图所示,滑到某一位置开始离开,求:

(1)物体带电荷性质

(2)物体离开斜面时的速度及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长度是多少?

正确答案

(1)当小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时,随着速度的增加,洛伦兹力逐渐增大,为了使小物体离开斜面,洛伦兹力的方向使必须垂直于斜面向上,可见,小物体带负电.

(2)

小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受力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ma,加速度a=gsinθ,

洛伦兹力F=qvB,当FN=0,即qvB=mgcosθ,

v= 时,小物体开始离开斜面;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可得:

v2-0=2aL,

则小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距离L=

答:(1)物体带负电荷;

(2)物体离开斜面时的速度及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长度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a)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相距为l,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下端通过导线连接的电阻为R.质量为m、阻值为r的金属棒ab放在两导轨上,棒与导轨垂直并始终保持良好接触,整个装置处于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的磁场中.

(1)若金属棒距导轨下端距离为d,磁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b)所示,为保持金属棒静止,求加在金属棒中央、沿斜面方向的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2)若所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恒为B′,通过额定功率Pm的小电动机对金属棒施加沿斜面向上的牵引力,使其从静止开始沿导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1电动机达到额定功率,此后电动机功率保持不变.金属棒运动的v-t图象如图(c)所示.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3)若金属棒处在某磁感应强度大小恒定的磁场中,运动达到稳定后的速度为v,在D位置(未标出)处突然撤去拉力,经过时间t2棒到达最高点,然后沿轨道返回,在达到D位置前已经做匀速运动,其速度大小为v,求棒在撤去拉力后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正确答案

(1)金属棒沿斜面方向受力平衡,外力应沿斜面向上,设其大小为F1,则  

   F1-mgsinθ-B1Il=0

由图(b)可知,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与t关系为B1=2t

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S=l•d,

此时回路中的感应电流  I=

得 F1=mgsinθ+B1l=mgsinθ+4t

(2)由图(c)可知,金属棒运动的最大速度为v0,此时金属棒所受合力为零.

设金属棒此时所受拉力大小为F2,流过棒中的电流为Im,则  F2-mgsinθ-BIml=0

 Em=B´lv0

 Pm=F2•vm   

得 -mgsinθ-Bl=0

解得  B=

(3)设磁感应强度为B,棒沿斜面向上运动时,mgsinθ+BIl=ma得

  a=gsinθ+

取极短时间△t,速度微小变化为△v,△v=a△t,△s=v△t

得 △v=gsinθ△t+

在上升的全过程中,∑△v=gsinθ∑△t+

即0-v=-[t2gsinθ+]

又下滑到匀速时有  mgsinθ-=0

由上两式得s=-

上升的高度H=s•sinθ=

答:

(1)加在金属棒中央、沿斜面方向的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F1=mgsinθ+4t;

(2)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

(3)棒在撤去拉力后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一水平直轨道CF与半径为R的半圆轨道ABC在C点平滑连接,AC在竖直方向,B点与圆心等高.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F处,右端与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的小铁块甲相连.开始时,弹簧为原长,甲静止于D点.现将另一与甲完全相同的小铁块乙从圆轨道上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D点与甲碰撞,并立即一起向左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E点后再返回,结果乙恰回到C点.已知CD长为L1,DE长为L2,EC段均匀粗糙,ABC段和EF段均光滑,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1)求直轨道EC段与物块间动摩擦因素.

(2)要使乙返回时能通过最高点A,可在乙由C向D运动过程中过C点时,对乙加一水平向左恒力,至D点与甲碰撞前瞬间撤去此恒力,则该恒力至少多大?

正确答案

(1)设乙与甲碰前瞬间速度为v1,碰后瞬间速度为v2,甲乙一起返回到D时速度为v3

乙从B到D有 mgR-umgL1=mv12  ①

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得   mv1=2mv2

甲乙从D到E再回到D有 -μ•2mg•2L2=2mv32-2mv22  ③

乙从D到C 有          -μmgL1=-mv32  ④

联立解得 μ=

(2)设对乙加的最小恒力为F

从B到D有 mgR+FL1-μmgL1=mv42  ⑤

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得    mv4=2mv5

甲乙从D到E再回到D有  -μ•2mg•2L2=2mv62-2mv52  ⑦

乙从D到A有  -mg•2R-μmgL1=mvA2-mv62  ⑧

在A点有      mg=  ⑨

联立⑤⑥⑦⑧⑨解得   F=

答:

(1)直轨道EC段与物块间动摩擦因素为

(2)要使乙返回时能通过最高点A,可在乙由C向D运动过程中过C点时,对乙加一水平向左恒力,至D点与甲碰撞前瞬间撤去此恒力,则该恒力至少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静止于竖直方向上的P点.现用一水平恒力F将小球由P点移动到Q点,OQ与竖直方向成θ角.某同学认为此过程中力F所做功为W=mgl(1-cosθ).

你同意上述解法吗?若同意,说明理由;若不同意,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与前一种结果比较,两种求法求得的功大小有什么关系,也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这种解法是错误的.

正确的解法为:

由功的公式可知,W′=FLcosθ=F•LPQcosθ

由几何关系可知,LPQcosθ=Lsinθ

故拉力的功为:W′=FLsinθ

W'≥W                   

因为W=mgl(1-cosθ)是认为力所做的功全部用来增加小球的重力势能.

实际上,小球在水平恒力作用下并不处于平衡状态,力做的功除了增加小球的重力势能,还增加了小球的动能;如果Q点是最高点,那么两者相等.    

答:这种解法是错误的.此过程中力F所做功为W′=FLsinθ,且W'≥W.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木箱,箱中的顶端用一长为L的轻细绳悬挂着一质量为m的小铁球,地面与箱子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木箱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定拉力,系统稳定后轻细绳向右偏离竖直方向β角,某时木箱的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v,如图所示.

(1)求此时水平拉力的大小.

(2)此时,由于某种原因木箱突然停下来且以后保持静止不动,求以后运动过程中小球对细绳的最大拉力.(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与木箱不碰撞)

正确答案

(1)以木箱和小球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M+m)g=(M+m)a   ①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牛顿定律有:

a=gtanβ    ②

根据方程①②解得:

F=μ(M+m)g+μ(M+m)gtanβ

(2)小球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v2+mgL(1-cosβ)=mvr2    ③

在最低点细绳的拉力最大,对小球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T-mg=m   ④

根据方程③④解得:细绳的最大拉力为:T=3mg-2mgcosβ+m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细绳的最大拉力为:

T=3mg-2mgcosβ+m

答:(1)水平拉力为μ(M+m)g+μ(M+m)gtanβ;(2)小球对细绳的最大拉力为3mg-2mgcosβ+m

下一知识点 :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机械能守恒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