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共7306题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共730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

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

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儒家思想在“西学东渐”中历经沉浮,康有为“尊孔”,陈独秀“排孔”二者的共同目的是(  )

A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民众

B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C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D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推动政治改革

D促进思想启蒙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到:“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想法

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他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纪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据此,康有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应该是()

A恢复传统价值观

B引进西方价值观

C实行专制政体

D实行民主革命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B儒家学说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C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工具

D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代中国各种思想家层出不穷,严复的主要成就是

A翻译《天演论》

B领导实业救国

C领导新文化运动

D编写《海国图志》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反映的理论对近代中国进步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B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严复的“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一文中说“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想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下列对梁启超所说“今日诸学日新、思想横溢”的具体表述正确的是(  )

①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②更多的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 

③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④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激烈的改革派都是急进的民族主义者,但他们仍然希望清王室可以领导中国不致危亡。”(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激烈的改革派”的思想主张是

A师夷长技

B中体西用

C维新变法

D民主共和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梁启超在《倡设女子学堂启》中写道:“女子若受教育,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妇道既昌,千室良善,岂不然哉,岂不然哉!……”这说明梁启超

①重视男女平等②认为女子受教育对家庭和社会意义重大

③仍受传统思想影响④仍主张妇女做贤妻良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传统思想的变化往往以循环的形式表现出来。士大夫相信五德转移、三统相承;老百姓则称之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古老而又懵懂的循环论,首先是被维新派用两本书打破的,它们是( )

A《海国图志》、《天演论》

B《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

C《孔子改制考》、《天演论》

D《变法通议》、《新青年》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