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共7306题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共730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达到958种,期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由开放走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创办《中外纪闻》的城市分别是()

A广州、上海

B上海、北京

C广州、北京

D香港、北京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动摇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理论基础的是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仁学》

D《中外纪闻》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合评价

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D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纽约时报》1908年在专电中提到中国一位刚刚去世的皇帝时说,1898年这位皇帝“表现出了鼓励改革运动的愿望”,“如果这些法令真正实行的话,将意味着大清国全盘西化”。下列与这个皇帝的改革运动无关的是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传播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改变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A“托古改制”

B“变者古今之公理”

C“祖宗之法不可变”

D“中体西用”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面对瓜分豆剖的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艰深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月,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学者冯兆基认为:“清末改良派倡导的是民权而不是民主,康有为、严复和黄遵宪等人都提倡民权,反对民主。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梁氏的新民说,乃是现代国家公民的意思。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材料反映了清末

A维新派提倡的民主是强调个体的尊严权利

B梁启超眼中的民主忽视国家的整体利益

C维新派对民主的多元理解

D民主是立宪政体的核心思想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

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

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

C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

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除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

——胡适《归国杂感》 1918年

那么,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两种人都批判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

A托故改制

B学习西方

C变革制度

D救亡图存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