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共7306题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共730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康有为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新学伪经考》一书阐明了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点

B他是近代中国最早主张政治革新并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思想家

C他通过《孔子改制考》一书,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D他在广州创办的万木草堂是近代中国人开设最早的新式学堂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④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11年中国出版的《普通百科新大辞典》记载,我国新词大半由日本输入。台湾历史学者黄文雄说:“如果没有日本在维新时代创出的20万新词,中国的社会、自然科学、新闻将难以传达讯息。”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A近代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互影响

B近代中国受到日本文化的较大影响

C日本新词催生当代中国生活新观念

D思想文化成为日本控制中国的工具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人物中哪一位最有可能被称为中国的马丁·路德()

A康有为

B毛泽东

C孙中山

D陈独秀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

A经济近代化

B政治民主化

C军事科技化

D文化大众化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专制政体利于官,利于外人耳。利于官者,借压力以剥削百姓,利于外人者,借官力以压迫百姓。”这反映了郑观应主张

A发展中国的民族工商业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C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

D实行欧美的重商主义政策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文化在自己的遥远记忆中,……有过在更深层面上接受佛教文化的经验。……这个陈年经验,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面前,便变得不灵了。这时候,臃肿颟顸而又年迈气衰的古代中国文化,如何能够驾驭得住轻盈便捷的奔马之用,而不思先对自身作出必要的变动呢?”文化史专家庞朴的这段话主要是批判

A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C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

D陈独秀的民主和科学思想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选自《盛世危言》)此段材料反映了

A中体西用的主张

B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现象两者都存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对西方的工商、科技、制度都要学习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经过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进入中国以后……中国近代化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在帝国主义允许范围内的近代化,(①)是其最早的代表;另一种是突破帝国主义许可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近代化,(②)是其先驱。上文两序号指的是

A洋务派官僚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B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C洋务派官僚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人把百日维新的失败归咎为“变法之初不先变发辫”。这句话是将(  )

A发辫与机器生产相联系

B发辫与社会风俗相联系

C发辫与满汉矛盾相联系

D发辫与国家政治相联系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钱基博先生说:“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 ”“章炳麟与人论文,以为严复气体比于制举;而胡适论梁启超之文,亦称蜕自八股。斯不愧知言之士已!”这两句话

A直接肯定了八股文的积极作用

B间接批判了四书五经的消极作用

C直接肯定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

D间接批判了维新变法的不彻底性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梁启超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

A辛亥革命毫无建树

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宋伯鲁在《时务目论》中(评价康梁变法)说:“夫以子孔、子产治一小国,改革仅一二 事,犹如此之难,几于不免,况以中国之大,而见不解者之万亿于我,乃欲一朝而空数千年 之积弊,虽圣人,吾知其不能矣。”上述材料表明宋伯鲁

A主张变法应全面彻底

B批评康梁因循圣人之道

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

D认为变法无法革除积弊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