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共7306题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共730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

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

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 )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马关条约》签署后,廷臣交章论奏。顺天府尹胡燏棻说:“但求皇上一心振作,破除成例,改弦更张,成与维新,事苟无益。”这说明

A甲午战争是导致维新变法爆发的根本原因

B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官僚体系的重要成分

C光绪帝成为变法图强的实际领袖

D维新变法得到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在其规章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这从根本上说明

A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性

B清政府坚持“中体西用”

C维新派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D京师大学堂对封建教育体制的冲击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胡适在其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 ()

A主张民主共和

B学习西方

C主张君主立宪

D救亡图存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康有为曾将《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并说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康有为这种做法的实质是()

A托古改制容易让人接受,不但风险

B主张托古改制,反对布衣改制

C认为改革是惊人的大事

D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早期维新思想认为:“欲张国势,……莫要于设议院。”“能通上下之情,则地有余地,民有余力,闾闾自饶,盖藏库无虞匮乏矣。”“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学习西方议会制度②将近代西方制度与中国传统制度结合

③提出了制定宪法的要求④通过改革政治体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谭嗣同在其代表作《仁学》中说,幸亏清朝的兵不够强,假如其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那么君主专制的祸害会更大。此话主要

A体现谭嗣同的汉奸卖国思想

B强调君主专制的祸害

C提出学习英法德俄民主政体

D指出清朝军事的落后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03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一套“蒙学教科书”,其中《蒙学修身教科书》分修己、保身、待人、处世四章,有关守法、纳税、财产和政治等内容属于“处世”章,相关课文有:“纳税者皆有监督用此税项之权”;“我于公财产无取用之权,我于私财产有支付之权”;“天下无无政治之国家……同一政治,必民之多数以为可者,方著为令”。这一事件()

A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型教育制度的确立

B推动了国人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的更新

C推动学校教育内容开始突破传统经学典籍

D反映了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

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

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90年代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不包括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李鸿章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谭嗣同在《仁学》中说:“两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两千年之学,荀学也,皆乡愿(注:伪善)也。唯大盗利用乡愿,唯乡愿工媚于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这反映出谭嗣同

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②反对封建伦理纲常

③彻底地否定传统文化④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其大民族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主要价值是

A协调民族矛盾,缓和社会局势

B突破传统“天下观”,否定专制

C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

D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改良变革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

A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

B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

C没有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学习西方

D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