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共7306题
3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器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请按朝代顺序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十项成果,并逐项概要说明理由。
例:战国时期的“四诊法”,奠定了中医诊断的基础。
汉代的造纸术,方便了文字记录,也是对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大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假如老师让你到图书馆查阅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你应该找哪个朝代?
[ ]
正确答案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其中,指南针发挥的作用是:
[ ]
正确答案
下列材料中不能直接相互印证的是
[ ]
正确答案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其中,指南针发挥的作用是
[ ]
正确答案
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
[ ]
正确答案
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一发明是
[ ]
正确答案
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你觉得最适宜的是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④印刷术——文艺复兴的催化剂
[ ]
正确答案
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 ]
正确答案
张艺谋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一张巨大的“纸”,向世界呈现一幅中国的长卷、历史的长卷、文明的长卷。以下有关造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中学西传
材料一: “公元8世纪中国发明了印刷术,11世纪发明了活版印刷,但直到15世纪这一技术才传到欧洲。造纸术公元2世纪出现于中国,7世纪传到日本,8世纪向西传播到中亚,10世纪到北非,12世纪到西班牙,13世纪到北欧。中国的另一项发明——火药,产生于9世纪,几百年后它才传到阿拉伯国家,14世纪才到达欧洲。”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三: 18世纪时,欧洲对中国的崇拜达到异乎寻常的高度,那些以耶稣会士的报告作为自己观点基础的启蒙思想家们在这方面堪称独步。伏尔泰曾把中国的政治制度誉为“人类精神所能设想出的最良好的政府”。这种崇拜在英国也引起了回应和共鸣,但是其热烈程度却要低得多,而且还夹杂着一些敌视的言论。1719年,英国出版了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作者笛福就把中国人描写成是一个“可恶的民族”。
——摘编自英?罗伯茨编著《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为什么历时几个世纪之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以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三来看,同时代的英、法对中国文化的看法有何差异?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交通及工具不发达、国与国之间交流往来不频繁、对文明的认识程度不同、战争阻隔等。
(2)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和民族文化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有利消除封建割据;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和到达亚洲,促进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历史的舞台不再是孤立的欧洲、非洲、美洲和亚洲。
(3)法国:赞誉;英国:批判。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君主专制统治根深蒂固;启蒙思想家理性的蓝图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治,他们对这一时期中国出现的开明君主制推崇备至;英国历经“光荣革命”已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资本主义得到较大发展,对法治的要求更强烈。
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各种文明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出现过“中学西传”为主到“西学东渐”为主再到如今东西文化双向交流频繁的演变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进行物品和人员的交流。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马克思所说“三大发明”对欧洲文明进程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认识或态度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指出材料三体现的三种基本主张。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在学习世界文明方面的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或新航路的开辟,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郑和:展示明朝的强大和富有;加强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增进了解。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交往,认识到中国科技落后,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林则徐:学习西方“长技”,睁眼看世界,反对侵略,主张平等交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3)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
特点:侧重社会政治思想学说;学习外来文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不同的政治派别采纳不同的思想主张。(多种学说交织、交替;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等)
(4)认识: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先进文明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吸收世界文明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自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纸一直是人类交流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更是所有科学和文化进步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若乃六亲乖方,离群索居,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晋书五十一卷《纸赋》
材料二 造纸术西传过程一览表时间,重大事件,时间,重大事件,793年,大马士革也开办了造纸厂,1405年由法国传入比利时,900年造纸术传入埃及,1494年传入英国,1150年阿拉伯人渡过地中海,在西班牙的沙提瓦城建起了一座造纸厂,1567年传入俄国 1189年 由西班牙传入法国的耶洛城,1856年传入荷兰,1276年阿拉伯人通过地中海,经西西里岛在意大利建立了造纸厂。1694年由荷兰传入美国。
——根据王连科的《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编制材料三 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但是我国在纸发明以后)1700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材料二中一处明显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纸术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作契以代绳”是指用文字来替代结绳记事;“造纸以当策”是指用纸来替代竹木简牍。
(2)错误:“1694年由荷兰传入美国”。理由:因为美国于1776年建国。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
(3)欧洲:18世纪后欧洲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工业革命的展开推动了造纸术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中国:封建制度和传统观念阻碍了科技进步;长期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使新的生产方式未能得到正常发育,从而使造纸术一直停留在手工业阶段。
(22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就会发现,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驶出中世纪的港湾后,它虽然易桅换桨,可又面对着险恶风云和那般多激流险滩。”
材料三: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古代中国科技的什么信息?(2分)你还有哪些医学和农学的史实能够证明古代中国科技“让西方人望尘莫及”。(4分)
(2)材料二说明了我国古代科技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造成这种问题的关键在哪里?(4分)
(3)材料从材料三到材料四,我国科技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四的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4)材料三中的现象不是偶然间形成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6分)
(5)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等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分)
正确答案
(1)古代科技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2分)
医学上:《本草纲目》(2分)
农学上:《农政全书》(2分)
(2)说明了古代中国科技开始衰落,发展曲折(2分)
关键在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使古代科技缺乏必要的内在动力(2分)
(3)新中国初期我国科技基础力量薄弱到改革开放后实力增强;(2分)
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2分)
(4)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十一后三中全会的召开,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第二,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三,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创新精神。
(5)战略决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可以分析的出中国的三大发明对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欧洲的社会的转型。第二问可以直接列举一些中国古代的科技方面的成就。(2)从材料“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驶出中世纪的港湾后,它虽然易桅换桨,可又面对着险恶风云和那般多激流险滩”可以分析的出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在近代以后发展缓慢了下来。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长期固守在小农经济的轨道上,社会上缺少科技发明的动力。(3)从材料三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建国初期科技实力还是比较薄弱的,从材料四可以分析的出,经过改革开放的推动,我国科技力量得到迅速的提高。从材料“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可以看出科技的力量。(4)此题考查的是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可以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科技工作者自身的努力等角度进行分析。(5)此题比较简单,我国科技方面的战略决策是科教兴国的策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