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差数列
- 共11217题
己知各项均不相等的等差数列{an}的前四项和S4=14,且a1,a3,a7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Tn为数列的前n项和,若Tn≤
¨对
恒成立,求实数
的最小值.
正确答案
(1)(2)
试题分析:(1)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基本方法为待定系数法,即求出首项与公差即可,将题中两个条件:
前四项和S4=14,且a1,a3,a7成等比数列转化为关于首项与公差的方程组解出即得
,(2)本题先求数列
的前n项和,这可利用裂项相消法,得到
,然后对恒成立问题进行等价转化,即分离变量为
对
恒成立,所以
,从而转化为求对应函数最值,因为
,所以
试题解析:(1)设公差为d.由已知得 3分
解得,所以
6分
(2),
9分
对
恒成立,即
对
恒成立
又
∴的最小值为
12分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证明
是等差数列;
(2)若,求数列
的前
项和
正确答案
(1) 通项公式,证明过程详见试题解析;(2)
.
试题分析:(1) 先根据,求出当
时
的表达式;再验证
时是否满足;证明
是等差数列,即证明
是定值即可;(2)先求出
的表达式,再用裂项相消法求数列前n项和.
试题解析:(1)当时,
3分
当时,
适合上式,所以
4分
因为当时,
为定值,
所以是等差数列 6分
(2),
所以
所以 12分
设数列{an}满足an+1=2an+n2-4n+1.
(1)若a1=3,求证:存在(a,b,c为常数),使数列{an+f(n)}是等比数列,并求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an是一个等差数列{bn}的前n项和,求首项a1的值与数列{bn}的通项公式.
正确答案
(1),(2)
试题分析:(1)解一般数列问题,主要从项的关系进行分析.本题项的关系是:型,解决方法为:构造等比数列
,再利用
等式对应关系得出
的解析式,(2)解等差数列问题,主要从待定系数对应关系出发.令
,则利用
等式对应关系得出
,再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得
试题解析:解(1)
设 2分
也即 4分
6分
所以存在使数列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8分
则 10分
(2)即
即
12分
14分
是等差数列,
16分
设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n,记Dn内的整点个数为an(n∈N*)(整点即横坐标和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记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Tn=.若对于一切的正整数n,总有Tn≤m,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正确答案
(1)an=3n(n∈N*)(2)m≥.
(1)由x>0,y>0,3n-nx>0,得0<x<3.
∴x=1,或x=2.∴Dn内的整点在直线x=1和x=2上.
记直线y=-nx+3n为l,l与直线x=1、x=2的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y1,y2.
则y1=-n+3n=2n,y2=-2n+3n=n.∴an=3n(n∈N*).
(2)∵Sn=3(1+2+3+…+n)=,
∴Tn=,∴Tn+1-Tn=
,
∴当n≥3时,Tn>Tn+1,且T1=1<T2=T3=.
于是T2,T3是数列{Tn}中的最大项,故m≥.
已知等差数列中满足
,
.
(1)求和公差
;
(2)求数列的前10项的和.
正确答案
(1);(2)
.
试题分析:本题是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计算问题.(1)将题中条件用首项与公差表示,可得,然后求解即可;(2)由(1)中计算得的
,结合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
计算即可.
试题解析:(1)由已知得 3分
所以 5分
(2)由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可得
8分
所以数列的前10项的和为
10分.
项和.
已知数列中,
,
.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
的通项公式;
(2)设,
,试比较
与
的大小.
正确答案
(1) ;(2) 当
时,
;当
时,
.
试题分析:(1)要证是等差数列,按照等差数列的定义,即证:
常数;由
代入化简得到,
是等差数列,
,然后反解出
的通项公式;(2)由
,
,再计算
,先将其裂项,由其形式确定用累加法求
,用做差比较
与
的大小,注意讨论
的范围,确定
与
的大小.此题考察了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运算量比较大,属于中档题,
试题解析:(1)因, 3分
故数列是首项为-4,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5分
所以,即
. 7分
(2)因,故
,则
, 9分
于是, 11分
从而, 12分
所以,当时,
;当
时,
. 14分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
,公差
,且
分别是正数等比数列
的
项.
(1)求数列与
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对任意
均有
成立,设
的前
项和为
,求
.
正确答案
(1),
;(2)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先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将
展开,因为
成等比,利用等比中项列等式求出
,直接写出
的通项公式,通过求出来的
得出
和
,写出数列
与
的通项公式;第二问,用
代替已知等式中的
,得到新的等式,2个等式相减,把第一问的两个通项公式代入得到
的通项公式,注意
的检验,最后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
试题解析:(1) ∵且
成等比数列
∴,整理得
,因为公差
,所以
3分
4分
又,
,
,
,
6分
(2) ①
当时,
②
①②得:
8分
,又
即
10分
则
12分.
项和公式.
已知数列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
,且
是
和
的等比中项.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
项和为
,
,试问当
为何值时,
最大?并求出
的最大值.
正确答案
(1) ;(2) 当且仅当
时,
取得最大值
.
试题分析:(1) 设出等差数列的公差
,利用
是
和
的等比中项列方程求出公差而得通项公式.
(2)根据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求出
,从而得出并化简
,最后结合
的特点,用函数的方法或不等式的方法求出的
最大值.
试题解析:解:(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则
2分
∵是
和
的等比中项
∴,即
3分
∵
∴ 4分
∴ 5分
(2)由(1)可得,
6分
∴
8分
10分
当且仅当,即
时,
取得最大值
. 12分
项和公式;2、等比中项的性质;3、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已知为等差数列,且
,
为
的前
项和.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及
;
(II)设,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及其前
项和
.
正确答案
(Ⅰ);(Ⅱ)
试题分析:(Ⅰ)确定等差数列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由,可得
,代入
,
中可得;(Ⅱ)由(Ⅰ)可得
,求数列前
项和,要根据通项公式的具体形式,选择适合的求和方法,常用的数列求和法有①裂项相消法;②错误相减法;③分组求和法;④奇偶项分析法等,该题
=
,利用裂项相消法.
试题解析:(Ⅰ)设数列的公差为d,由题意得
,
解得, 2 分
所以, 4分
, 6分
(Ⅱ)=
, 8分
∴=
. 10分.
项和;2、裂项相消法求数列前
项和.
已知数列中,
,前
和
(Ⅰ)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Ⅱ)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Ⅲ)设数列的前
项和为
,是否存在实数
,使得
对一切正整数
都成立?若存在,求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Ⅰ)详见解析;(Ⅱ);(Ⅲ)存在,
.
试题分析:(Ⅰ)对条件式进行变形,得到递推关系得证;(Ⅱ)由条件求出首项和公差即得;(Ⅲ)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出
,再考察
的上确界,可得
的最小值.
试题解析:(Ⅰ)因为,所以
,
所以,
整理,得,所以
,
所以,
所以,所以
,
所以,数列为等差数列。
(Ⅱ),
,所以
,
即为公差,
所以;
(Ⅲ)因为,
所以,
所以对时,
,且当
时,
,所以要使
对一切正整数
都成立,只要
,所以存在实数
使得
对一切正整数
都成立,
的最小值为
.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