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焓变、反应热
- 共2059题
煤制备CH4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
I. 煤炭气化并制备CH4包括以下反应:
C(s)+H2O(g)=CO(g)+H2 (g) ΔH 1 = +131 kJ/mol
CO(g) + H2O(g)=CO2 (g)+ H2(g) ΔH 2 = −41 kJ/mol
CO(g) + 3H2 (g)=CH4 (g)+ H2O(g) ΔH 3 = −206 kJ/mol
(1)写出煤和气态水制备CH4(产物还有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
(2)煤转化为水煤气(CO和H2)作为燃料和煤直接作为燃料相比,主要的优点有 。
(3)写出甲烷—空气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
II. 对以上反应CO(g) + H2O(g) CO2 (g)+ H2(g) ΔH 2 = −41 kJ/mol,起始时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00 molCO和1.00 molH2O,分别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影响平衡的因素(其它条件相同且不考虑任何副反应的影响)。实验条件如下表:
(1)实验①中c(CO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请在答题卡的框图中,画出实验②和③中c(CO2)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2)在与实验①相同的条件下,起始时充入容器的物质的量:n(CO)=n(H2O)=n(CO2) =n( H2)=1.00mol。通过计算,判断出反应进行的方向。(写出计算过程。)
正确答案
I.(1)2C(s)+ 2H2O(g)= CH4 (g)+ CO2 (g) ΔH = +15 kJ/mol (3分 )
(2)提高煤的利用率(节约能源或节约资源)(1分)、减少污染。(1分)
(3)CH4—8e-+10OH-=CO32-+7H2O(2分)
II. (1) 如图所示
(2)Q> 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生成CO和H2O的方向)进行 (1分)
试题分析: I. (1) 根据盖斯定律和已知方程式,煤和气态水制备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由方程式①×2+②+③而得,所以ΔH=2ΔH 1+ ΔH 2+ΔH 3 = +15 kJ/mol ,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C(s)+ 2H2O(g)= CH4 (g)+ CO2 (g) ΔH = +15 kJ/mol 。
(2) 煤气化后生成水煤气再燃烧比直接燃烧煤更加充分,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燃煤容易产生酸雨,所以燃烧水煤气还可以减少污染。
(3)用甲烷作燃料制成的碱性燃料电池中,甲烷失电子生成的CO2气体会与溶液中的碱性介质进一步反应生成CO32-,所以其负极的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H2O。
II. (1) CO(g) + H2O(g) CO2 (g)+ H2(g) 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但使平衡逆向移动,实验②曲线比实验①曲线更快达到平衡,但是平衡时CO2的浓度要低一些;相比之下,实验③比试验①缩小了体积,即增大了压强,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不变,所以增大压强只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能改变平衡,因此实验③的曲线比实验①更快达到平衡,且平衡时CO2的浓度是实验①的2倍。如图
(2)整体思路:先根据实验①充入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平衡时候CO2的浓度计算出在相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然后比较此时的浓度商Q与实验①的K值的大小,从而得出反应进行的方向。
计算过程为:
(2) 平衡时n(CO2)=0.20mol/Lx2.0L=0.40mol
CO(g) + H2O(g) CO2 (g)+ H2(g)
起始物质的量/mol 1.00 1.00 1.00 1.00
变化物质的量/mol 0.40 0.40 0.40 0.40
平衡物质的量/mol 0.60 0.60 0.40 0.40 (1分)
K=="0.44" (2分)
Q= =
=" 1.0" (1分)
Q> 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生成CO和H2O的方向)进行 (1分)
污染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现在我国最热门的一个课题,污染分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1)为了减少空气中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H2(g)+O2(g)=H2O(g) ΔH1=-241.8 kJ·mol-1
C(s)+O2(g)=CO(g) ΔH2=-110.5 kJ·mol-1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 (选填序号)。
a.Ca(OH)2 b.CaCl2 c.Na2CO3 d.NaHSO3
(2)为了减少空气中的CO2,目前捕碳技术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捕碳剂常用(NH4)2CO3,反应为:(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 ΔH3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在某温度T1下,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用氮气作为稀释剂),在t时刻,测得容器中CO2气体的浓度。然后分别在温度为T2、T3、T4、T5下,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其关系如图,则:
①ΔH3 0(填“>”、“=”或“<”)。
②在T4~T5这个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变化趋势的原因是: 。
(3)催化反硝化法和电化学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
①催化反硝化法中,用H2将NO3-还原为N2,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碱性明显增强。则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②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图,电源正极为: (选填填“A”或“B”),阴极反应式为: 。
正确答案
(1)① C(s)+H2O(g) = CO(g) +H2(g) ΔH=+131.3kJ·mol-1 k=c CO)·c( H2)/c(H2O)
② a c(各1分)
(2)① <
② T4~T5 反应达平衡,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2的吸收效率降低(或NH4HCO3部分分解,意思相近均给分)。
(3)①2 NO3-+5H2N2+2OH-+4H2O
②A 2 NO3-+12 H++10e-= N2↑+6H2O
试题分析:(1)①两个给出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式减上式即得C(s)+H2O(g) = CO(g) +H2(g) ΔH=+131.3kJ·mol-1;②试剂Ca(OH)2、Na2CO3与二氧化硫反应,可以作为其吸收剂;(2)①该图是相同时间时测定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先打到平衡,所以图像从T3为界,后面是平衡曲线,据此分析温度高二氧化碳含量高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3< 0;②T4~T5 反应达平衡,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2的吸收效率降低;(3)该反应氢气化合价升高,根据溶液碱性增强,考虑生成OH-,由此书写方程式;②在与B相连的电极NO3-得到电子生成N2,为阴极,故A为正极,B为负极。
(15分)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不仅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重新获得燃料或重要工业产品。
(1)以CO2与NH3为原料可合成化肥尿素[CO(NH2)2]。已知:
①2NH3(g)+ CO2(g)= NH2CO2NH4(s) △H = -159.47 kJ·mol-1
②NH2CO2NH4(s)= CO(NH2)2(s)+ H2O(g) △H = +116.49 kJ·mol-1
③H2O(l)= H2O(g) △H =+88.0 kJ·mol-1
试写出NH3和CO2合成尿素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反应如下:
CO2(g)+4H2(g)CH4(g)+2H2O(g) ΔH<0
①向一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和H2,在300℃时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O2:0.2mol·L—1,H2:0.8mol·L—1,CH4:0.8mol·L—1,H2O:1.6mol·L—1,起始充入CO2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CO2的平衡转化率为 。
②现有两个相同的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I、II,在I中充入1 molCO2,和4 molH2,在II中充入1 mol CH4和2 mol H2 O(g) ,300℃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3)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出一种方法,可实现水泥生产时CO2零排放,其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①上述生产过程的能量转化方式是 。
②上述电解反应在温度小于900℃时进行碳酸钙先分解为CaO和CO2,电解质为熔融碳酸钠,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正确答案
(1)2NH3(g)+ CO2(g)=CO(NH2)2(s)+H2O(l)△H =—130.98 kJ·mol-1 (3分)
(2)①2mol(1分);8mol(1分);80% (2分) ②CD(2分)
(3)①太阳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2分)
②2CO32--4e-=2CO2↑+O2↑(2分);3CO2+4e-=C+2CO32-(2分)
试题分析:(1)由①+②-③可得:2NH3(g)+ CO2(g)=CO(NH2)2(s)+H2O(l) △H =—130.98 kJ·mol-1 (3分)
(2)①假设起始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mo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ymol:
CO2(g) + 4H2(g) CH4(g) + 2H2O(g) ΔH<0
起始物质的量: xmol ymol 0 0
转化物质的量: 1.6mol 6.4mol 1.6mol 3.2mol
平衡物质的量: 0.4mol 1.6mol 1.6mol 3.2mol
那么:x=0.4mol+1.6mol=2.0mol y=6.4mol+1.6mol=8.0mol
CO2的平衡转化率为:
②A、容器I、II中的起始反应物不一样,因此正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错误;B、如果不是一个绝热容器,那么在两个容器中按题中的投料是等效平衡,也就是说两个容器中甲烷的含量应该相等,但这是一个绝热的容器,如果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烷和水,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容器温度升高,升高温度会使得平衡逆向移动,使得甲烷的含量比前述的等效平衡时的要低,而投入甲烷和水,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氢气,要吸热,使得体系的温度降低,而温度的降低使得平衡正向移动,使得甲烷的含量比前述的等效平衡时的要高,因此容器I、II中CH4的物质的量分数不相同,错误;C、容器I中是在前述等效平衡的基础上逆向移动,容器II中是在前有识述等效平衡的基础上正向移动,所以容器I中CO2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中的多,正确;D、如果按照等效平衡来考虑的话,容器I中CO2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H4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但这是在绝热容器中,是在等效平衡的基础上又分别进行了移动,因此,容器I中CO2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H4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正确。
(3)①从图中可知装置是将太阳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2分)
②阳极是失去电子的反应:2CO32--4e-=2CO2↑+O2↑;阴极是得到电子的反应,得电子的物质只能是二氧化碳:3CO2+4e-=C+2CO32-。
合成氨然后再生产尿素是最重要的化工生产。
I.在3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在相同的温度下、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分别进行反应:
3H2(g) + N2(g)2NH3(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
(1)容器乙中反应从开始到达平衡的反应速率为v(H2)=___________。
(2)在该温度下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 (用含c1的代数式表示)。
(3)分析上表数据,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2c1 > 1.5 b.2ρ1 = ρ2 c.ω3 = ω1
II.工业上用氨气合成尿素(H2NCONH2)的反应在进行时分为如下两步:
第一步:2NH3(l)+CO2(g) H2NCOONH4 (l) (氨基甲酸铵) △H1
第二步:H2NCOONH4(l)H2O(l)+H2NCONH2(l) △H2
(4)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一体积为0.5 L密闭容器中投入4 mol氨和1mol二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随时间的变化如左下图I所示:
①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 步反应决定。
②第二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T的变化如右上图II所示,则△H2 0;③若第一步反应升温时氨气浓度增大,请在图II中画出第一步反应K1随温度T变化曲线,并作出必要的标注。
(5)氨和尿素溶液都可以吸收硝工业尾气中的NO、NO2,将其转化为N2。
①尿素与NO、NO2三者等物质的量反应为:CO(NH2)2+NO+NO2 =CO2+2N2+2H2O
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写化学式)。
②已知:N2(g)+O2(g)= 2NO(g) △H ="a" kJ·mol-1
N2(g)+3H2(g)= 2NH3(g) △H2="bkJ·" kJ·mol-1
2H2(g)+O2(g)= 2H2O(g) △H=" c" kJ·mol-1
则4NH3(g) +4NO(g) +O2(g)= 4N2(g)+6H2O(g) △H= 。
③尿素燃料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其工作时负极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 。
正确答案
(16分)
I.(共8分)(1)0.3 mol·L-1· min-1(2分)[数据正确1分,单位1分]
(2)或
(2分,不写单位不扣分)
(3) ab(2分,选1个且正确1分,错1个0分)
II.(共8分)(4)①二(1分,从氨、CO2曲线下降及氨基甲酸铵曲线升高看出第一步是快反应;从尿素曲线升高缓慢看出第二步是慢反应) ②>(1分)
③(2分)
(5)①NO、NO2(2分,对1个给1分,错1个0分)
② (3c—2a—2b)(2分)
③CO(NH2)2+H2O—6e-=CO2+N2+6H+(2分)
[以下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如果2分,化学式1分、系数和条件合起来1分。如果是3分:无条件的方程化学式2分、系数1分;有条件的方程化学式1分、系数1分、条件1分]
答:-1446.6kJ·mol-1答案:CO(NH2)2+H2O—6e-=CO2+N2+6H+
试题分析:(1)先用定义式求v(N2),再用系数之必等于速率之比求v(H2),由于n/V=c,则乙容器中氮气的起始浓度为2mol/L,v(N2)=△c(N2)/△t=(2—1.5)mol/L÷5min=0.1mol/(L•min),由于v(H2)/v(N2)=3/1,则v(H2)=3v(N2)= 0.3mol/(L•min);(2)用三行数据法和定义式求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则:
3H2(g) + N2(g) 2NH3(g)
起始浓度/mol•L-1 1.5 1 0
变化浓度/mol•L-1 3—3c1 1—c1 2—2c1
平衡浓度/mol•L-1 3c1—3 c1 2—2c1 (2分)
K==
或
;
(3)对比甲、乙容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平衡时将甲容器容积减半,就能变为乙平衡,容积减半可以使氮气、氢气、氨气浓度都立即加倍,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因为合成氨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氮气的浓度减小,因此2c1 > 1.5,故a选项正确;对比甲、乙容器,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甲容器中混合气体总质量是乙的一半,两容器容积均为2L,由于混合气体的密度等于质量除以容器容积,则乙容器种混合气体密度是甲的2倍,故b选项正确;对比甲、丙容器可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丙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1molN2时,所达平衡与甲容器中平衡等效,由于平衡时加入了氮气,增大氮气浓度,使平衡向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则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因此甲丙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相等,故c选项错误;
(4)①读图,从氨、CO2曲线快速下降及氨基甲酸铵曲线快速升高看出第一步是快反应;从尿素曲线升高缓慢看出第二步是慢反应,因此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二步反应决定;②读图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逐渐增大,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平衡常数计算表达式可知,前者使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后者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焓变大于0;依题意,氨气浓度增大,说明第一步反应所达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第一步反应的平衡常数逐渐减小,由此可以在图II中画出第一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1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的曲线;
(5)①观察化学方程式,由于尿素中C、H、O的化合价分别为+4、+1、—2价,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氮元素为—3价,氮元素由尿素中的—3价升为0价,被氧化,则尿素是还原剂,氮元素由NO中的+2价降为0价,NO2中的+4价降为0价,均被还原,则NO、NO2都是该反应的氧化剂;②先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编号为①②③,观察发现③×3—①×2—②×2可以约去6H2(g),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得到热化学方程式:4NH3(g) +4NO(g) +O2(g)= 4N2(g)+6H2O(g) △H=" (3c—2a—2b)" kJ·mol-1;读图可知,负极主要反应物和产物分别为CO(NH2)2、N2,氮元素由—3价升为0价,根据电子守恒可得:CO(NH2)2—6e-→N2;根据质子交换膜必须用氢离子使左右电荷守恒,则CO(NH2)2—6e-→N2+6H+;根据H、O、C原子个数守恒,则CO(NH2)2+H2O—6e-=CO2+N2+6H+。
高炉炼铁是冶炼铁的主要方法,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Fe2O3(s)+3CO(g) 2Fe(s)+3CO2(g) ΔH =" a" kJ mol-1
(1)已知:
①Fe2O3(s)+3C(石墨) = 2Fe(s)+3CO(g) ΔH1 =" +" 489.0 kJ mol-1
②C(石墨)+CO2(g) = 2CO(g) ΔH2 =" +" 172.5 kJ mol-1
则a = kJ mol-1。
(2)冶炼铁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温度升高后,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在2L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中,分别按下表所示加入物质,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① 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 。
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若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时,标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大于乙的
c.甲、乙容器中,CO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3
d.增加Fe2O3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
(4)采取一定措施可防止钢铁腐蚀。下列装置中的烧杯里均盛有等浓度、等体积的NaCl溶液。
①在a~c装置中,能保护铁的是 (填字母)。
②若用d装置保护铁,X极的电极材料应是 (填名称)。
正确答案
(1)-28.5 (2) 减小
(3)①60% ②ac(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4)①bc(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②锌
试题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H=ΔH1 -3ΔH2=-28.5kJ•mol‾1,所以a="-28.5" 。
(2)因为Fe和Fe2O3为固体,所以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向左移动,K值减小。
(3)①根据三段式进行计算:设消耗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
Fe2O3(s)+3CO(g)⇌2Fe(s)+3CO2(g)
起始量(mol) 1 1
变化量(mol) x x
平衡量(mol) 1-x 1+x
K==
=64,计算得到x=0.6,则转化率=60%
②a、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变化,体积不变,若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时,标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b、乙容器中一氧化碳增加,相当于增大压强,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等于乙的转化率错误;c、甲容器中平衡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4mol;乙容器中结合平衡常数计算得到消耗一氧化碳为1.4mol,平衡物质的量为0.6mol,甲和乙容器中CO的平衡浓度之比为0.4+0.6=2:3,正确;d、固体量增加不影响化学平衡,增加Fe2O3不能提高CO的转化率,故d错误,故答案为:ac 。
(4)①装置中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可以得到保护;bc可以保护铁;故答案为:bc。
②装置为原电池,若用d装置保护铁,X极的电极材料应比铁活泼可以选择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