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SO2和NOx在化学工业上有重要用途,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开发和利用并重,预防和治理并举是当前工业上和环境保护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1)在接触法制硫酸的过程中,发生2SO2(g)+O2(g) 2SO3(g) △H<0反应,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平衡状态由A到B时,平衡常数K(A)     K(B)(填“>”、“<”或“=”);

②将2.0molSO2和1.0molO2置于10L的密闭容器中,若40s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体系总压强为0.10MPa,这一段时间内S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消除氮的氧化物的污染,例如:CH4(g)+4NO2(g) = 4NO(g)+CO2(g)+2H2O(g) △H=-574kJ·mol—1

CH4(g)+4NO(g) = 2N2(g)+CO2(g)+2H2O(g) △H=-1160kJ·mol—1

取标准状况下4.48LCH4并使之完全反应:

①若将NO2还原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②若还原NO2和NO的混合物,放出的总热量Q的取值范围是              

正确答案

(1)①=;(1分)②0.0040mol·L-1·s-1,800L·mol-1;(共4分,各2分,无单位或错误扣1分)(2)①1.6mol(2分,无单位扣1分)②173.4kJ<Q<232kJ(3分)

试题分析:(1)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则压强不变,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则k(A)=k(B);(2)由图象知,体系总压强为0.10MPa时SO2的平衡转化率为0.8,则

2SO2(g)+O2(g)2SO3(g)

起始:2.0mol    1.0mol         0

转化:1.6mol    0.8mol        1.6mol

平衡:0.4mol    0.2mol         1.6mol

则平衡时:c(SO2)=0.04mol/L,c(O2)=0.02mol/L,c(SO3)=0.16mol/L,S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6mol/10L/40s=0.0040mol·L-1·s-1,K=c(SO3)2/c(SO2)2·c(O2)=(0.16)2/(0.04)2×0.02=800;(2)①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2可得: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kJ/moln(CH4)=4.48L/22.4L/mol=0.2mol,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0mol×8=1.60mol,放出的热量为:0.2mol×867kJ/mol=173.4kJ。②上述可知,若反应物中全部是为二氧化氮,放出的热量为173.4kJ。根据盖斯定律可据算出若全部为一氧化氮放出热量为232kJ,故放出的热量范围是173.4kJ<Q<232kJ。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4分)2014年10月初,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区。其中,燃煤和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 + 2CO(g)2CO2(g)+ N2(g)。△H<0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②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代号)。

(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 kJ/mol

2NO2(g)N2O4(g)  △H=-56.9 kJ/mol

H2O(g) = H2O(l)  ΔH = -44.0 kJ/mol

写出CH4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                            

(3)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用NH3处理NOx。已知NO与NH3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现有NO和NH3的混合物1mol,充分反应后得到的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多1.4 g,则原反应混合物中NO的物质的量可能是_____________。

(4)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则2 molCH4与足量H2O(g)反应最多可生成_______mol 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方法制得的H2可以和CO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和二甲醚(CH3OCH3)及许多烃类物质。当两者以物质的量1:1催化反应,其原子利用率达100%,合成的物质可能是                     

a.汽油        b.甲醇           c.甲醛            d.乙酸

正确答案

(1)①K=(2分) ②bd (2分)

(2)CH4(g)+N2O4(g)=N2(g) +2H2O(l) + CO2(g) △H=—898.1kJ/mol (2分)

(3)0.3mol或0.8mol(2分)

(4)8 mol (2分) CH4(g)+2 H2O(g)= CO2(g)+4H2(g)(2分) (5)c(2分)

试题分析:(1)①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因此根据反应式2NO(g) + 2CO(g)2CO2(g)+ N2(g)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②a、到达平衡后正、逆速率相等,不再变化,t1时刻V最大,之后随反应进行速率发生变化,未到达平衡,故a错误;b、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到达平衡后,温度为定值,达最高,平衡常数不变,为最小,图象与实际符合,故b正确;c、t1时刻后二氧化碳、NO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t1时刻未到达平衡状态,故c错误;d、随着反应的进行,NO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t1时刻NO的质量分数为定值,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d正确,答案选bd。

(2)根据反应①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 kJ/mol、

②2NO2(g)N2O4(g)  △H=-56.9 kJ/mol、③H2O(g) = H2O(l)  △H = -44.0 kJ/mol并依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2即得到反应CH4(g)+N2O4(g)=N2(g) +2H2O(g) + CO2(l) ,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867 kJ/mol+56.9 kJ/mol-44.0 kJ/mol×2=—898.1kJ/mol。

(3)氨气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其中氨气是还原剂,NO是氧化剂,则氮气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多1mol,质量是28g,则

6NO+4NH3=5N2+6H2O   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多

6mol  4mol                       28g

0.3mol 0.2mol                      1.4g

所以如果NO过量,则原反应混合物中NO的物质的量是1.0mol-0.2mol=0.8mol

如果氨气过量,则原反应混合物中NO的物质的量是0.3mol

(4)CH4与足量H2O(g)反应要产生最多的氢气,则为生成物应该是氢气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g)+2 H2O(g)= CO2(g)+4H2(g),.所以2mol甲烷与足量水蒸气反应最多生成8mol氢气。

(5)当H2和CO以物质的量1:1催化反应,其原子利用率达100%时,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物的化学式应该是CH2O,该物质是甲醛,答案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能源,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

Ⅰ.工业制备二甲醚的生产流程如下:

催化反应室中(压强2.0~10.0 MPa,温度230~280℃)进行下列反应:

CO(g)+2H2(g) CH3OH(g)ΔH=-90.7 kJ/mol ①

2CH3OH(g) CH3OCH3(g)+H2O(g)ΔH=-23.5 kJ/mol ②

CO(g)+H2O(g) CO2(g)+H2(g)ΔH=-41.2 kJ/mol ③

(1)甲烷氧化可制得合成气,反应如下:CH4(g)+O2(g) CO(g)+2H2(g) ΔH=-35.6 kJ/mol。该反应是       反应(填“自发”或“非自发”)。

(2)催化反应室中总反应3CO(g)+3H2(g) CH3OCH3(g)+CO2(g)的ΔH=           。830℃时反应③的K=1.0,则在催化反应室中反应③的K       1.0(填“>”、“<”或“=”)。

(3)上述反应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Ⅱ.如图为绿色电源“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b电极是       极。

正确答案

Ⅰ.(1)自发 (2)-246.1 kJ/mol >

(3)CO、H2、甲醇和水

Ⅱ.正

Ⅰ.(1)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混乱度增加,熵增大,ΔS>0,由复合判据得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2)反应3CO(g)+3H2(g) CH3OCH3(g)+CO2(g)可利用题给的三个反应,将①×2+②+③得到,则ΔH=-90.7 kJ/mol×2+(-23.5 kJ/mol)+(-41.2 kJ/mol)=-246.1 kJ/mol;因为催化反应室中的温度低于830℃,温度降低,反应③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K>1.0。

(3)从流程图中可以看出排出的物质CO、H2、甲醇和水在反应①、②、③中可以作为反应物,故均可以循环利用。

Ⅱ.燃料电池中通入O2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即b电极是正极。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7分)CO和H2的混合气体俗称合成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制备甲醇,二甲醚等多种有机物。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水进行高温重整制备合成气。

(1) 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分别为890.3kJ/mol、285.8kJ/mol和283.0kJ/mol,且1mol液态水汽化时的能量变化为44.0kJ。写出甲烷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合成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在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40mol CH4和0.60mol H2O(g),测得CH4(g)和H2(g)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3—4min之间,化学平衡向___   ____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②3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种条件的改变)

(3)已知温度、压强、投料比X〔n(CH4)/n(H2O)〕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图1中的两条曲线所示投料比的关系X1____X2(填“=”“>”或“<”下同)

②图2中两条曲线所示的压强比的关系:p1_______p2

(4)以天然气(设杂质不参与反应)、KOH溶液为原料可设计成燃料电池

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装置中盛有100.0mL 3.0mol/L KOH溶液,放电时参与反应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8.96L,放电过程中没有气体逸出,则放电完毕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____。

正确答案

(17分)

(1)CH4(g)+H2O(g)=CO(g)+3H2(g)  △H=+206.1kJ/mol(3分,状态或配平或单位或+每少(或错)一项扣1分,最多扣3分;△H数值错了0分。)

(2)①正 (2分),②升高温度或增大H2O的浓度或减小CO的浓度 (2分)

(3)①>;(2分) ②>。(2分)

(4)O2+4e+2H2O=4OH(2分,没配平扣1分。)

c(K+)>c (HCO3- )>c (CO32- )>c (OH- )>c( H+ ) (4分)

试题分析:(1)已知:①H2(g)+1/2O2(g)=H2O(l)△H=-285.8kJ•mol-1

②CO(g)+1/2O2(g)=CO2(g) )△H=-283.0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

④H2O(g)=H2O(l)△H=-44.0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将④+③-②-3×①可得:CH4(g)+H2O(g)=CO(g)+3H2(g),△H=(-44.0kJ•mol-1)+(-890.3kJ•mol-1)-(-283.0kJ•mol-1)-3×(-285.8kJ•mol-1)="+206.1" kJ•mol-1

(2)①3—4min之间,甲烷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所以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3min时,甲烷、氢气的浓度未变,说明与容器体积无关,而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或增大H2O的浓度或减小CO的浓度 ;

(3)①根据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会增大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本身转化率降低,X1时甲烷的含量高,说明增大了甲烷的浓度,所以X1>X2

②p1时的甲烷的含量高于p2,压强大对逆反应有利,所以p1>p2

(4)①放电时,正极是氧气发生还原反应,结合电解质溶液,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②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8.96L,物质的量是0.4mol,则转移电子1.6mol,根据CH4~8e-~CO2,可知生成二氧化碳0.2mol,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是0.3mol,n(CO2):n(KOH)=2:3,介于1/2-1之间,所以产物既有碳酸钾,又有碳酸氢钾,根据C元素与Na元素守恒,计算K2CO3、KHCO3的物质的量均是0.1mol,溶液中CO32-的水解程度大于HCO3-的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c(K+)>c (HCO3- )>c (CO32- )>c (OH- )>c( H+ )。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过度排放CO2会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少煤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煤的气化是高效、清洁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煤综合利用的一种途径如图所示。

(1)已知①C(s) + H2O(g) = CO(g)+H2(g)      ΔH1=+131.3 kJ·mol-1

②C(s) + 2H2O(g) = CO2(g) + 2H2(g) ΔH2=+90 kJ·mol-1

则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下图原电池装置可以完成过程⑤的转化,该装置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压强为0.1 MPa条件下,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a mol CO与2a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

CO(g)+2H2(g) C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

①p1________p2(填“>”、“<”或“=”)。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容器中再增加a mol CO与2a mol H2,达到新平衡时,CO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在p1下,100 ℃时,CO(g)+2H2(g) CH3OH(g)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用含a、V的代数式表示)。

(4)如图表示CO2与H2反应生成CH3OH和H2O的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

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5)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O2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__。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及时液化移出

C.选择高效催化剂       D.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正确答案

(1) CO(g)+H2O(g)=CO2(g)+H2(g) ΔH=-41.3 kJ·mol-1 (2) O2 +4e +2H2O = 4OH               (3)①<②    V 2 / a2  ③增大    (4)C   (5)①0.075 mol/( L·min). ②BD

试题分析:(1)②-①可得:CO(g)+H2O(g)=CO2(g)+H2(g) ΔH=-41.3 kJ/mol.. (2)在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作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作正极。a电极是负极,b电极是正极。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 +4e +2H2O = 4OH (3) ①由图可以看出:在温度相同时,转化率P2>P1。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这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所以P12。即增大了体系的压强,这时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达到新平衡时,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③在p1下,100 ℃时,CO(g)+2H2(g) CH3OH(g)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C" (CH3OH)/ { C(CO)·C2(H2)} ="(" a/2V):{(a/2V) ·(a/V)}2=" V" 2 / a2.(4)CO2(g)+3H2(g)CH3OH(g)+CO(g).由图可看出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正反应是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所以△H<0;△S<0。选项为:C。(5)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O2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1-0.25)mol/L÷10min="0.075" mol/( L·min). ②A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将CH3OH(g)及时液化移出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催化剂 对化学平衡无影响。D.达到平衡时若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即增大了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及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措施是BD。

下一知识点 :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焓变、反应热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