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 共1066题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如下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中(A下端活塞关闭).
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A中液体微沸,并有有色气体产生,该反应是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有色气体的成分是______;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笨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方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2Fe+3Br2=2FeBr3,C6H6+Br2C6H5Br+HBr
放热
Br2
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
Br2+2NaOH=NaBr+NaBrO+H2O,或是3Br2+6NaOH=5NaBr+NaBrO3+3H2O
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
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滴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石蕊试液;现象是溶液变红色
解析
解:苯和纯溴在三溴化铁催化剂作用下,苯环上一个氢原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反应为:2Fe+3Br2=2FeBr3,C6H6+Br2C6H5Br+HBr;
苯和液溴均易挥发,溴蒸气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A中液体微沸,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并有有色气体产生,是溴蒸气进一步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A中的溴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以将溴苯中的溴除去,即Br2+2NaOH=NaBr+NaBrO+H2O,或是3Br2+6NaOH=5NaBr+NaBrO3+3H2O;
CCl4能溶解溴不能溶解溴化氢,四氯化碳能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
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方法是:如果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化氢,溴化氫易溶于水电离出H+和Br-,只要检验含有氢离子或溴离子即可,溴离子的检验:取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淡黄色沉淀就证明是溴离子;氢离子的检验:如果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就证明含有氢离子,
故答案为:2Fe+3Br2=2FeBr3,C6H6+Br2C6H5Br+HBr;放热;Br2;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Br2+2NaOH=NaBr+NaBrO+H2O,或是3Br2+6NaOH=5NaBr+NaBrO3+3H2O;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滴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石蕊试液;现象是溶液变红色.
(2014春•南长区校级月考)【实验化学】
水杨酸甲酯最早是在1843年从冬青植物中提取出来,故俗称冬青油.现被广泛用于精细品化工中作溶剂,防腐剂,固定液;也用作饮料、食品、牙膏、化妆品等的香料;以及用于生产止痛药、杀虫剂、擦光剂、油墨及纤维助染剂等.
在实验室中合成冬青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原理: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100mL圆底烧瓶中放入6.9g水杨酸和30mL甲醇,再小心地加入6mL浓硫酸,混匀.
②加入1~2粒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在石棉网上保持85~95℃,加热回流1.5~2h.
③反应完毕,将烧瓶冷却,改回流装置为蒸馏装置,回收溶剂和多余的甲醇.
④待装置冷却后,向烧瓶中加入25mL正己烷,然后转移至分液漏斗分离.
⑤取得有机层后,再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50mL 5% NaHCO3洗1次(溶液呈弱碱性),30mL水洗1次(产物皆在下层),有机层得到粗酯.
⑥然后将粗酯进行蒸馏,收集221℃~224℃的馏分.
(1)步骤⑤中,最后用水洗涤的作用是______.将分液漏斗中两层液体分离开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先______后______.
(2)步骤②中沸石的作用是______.
(3)步骤⑤中加入NaHCO3的目的是______,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步骤⑥中粗酯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主要是除去苯甲酸钠和碳酸氢钠等杂质
把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
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防止暴沸
除去杂质水杨酸,将冬青油中的甲醇溶解,便于液体分层
正己烷
甲醇
解析
解:(1)反应后的溶液要经过多次洗涤,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大部分催化剂硫酸,5%NaHCO3溶液既可以除去未洗净的硫酸,也可以降低酯的溶解度,但第二步洗涤后生成的酯中混有NaHCO3,所以第二次水洗,主要目的是除去产品中残留的苯甲酸钠和碳酸氢钠等杂质,分液操作应先把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为防止污染上层液体,所以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故答案为:主要是除去苯甲酸钠和碳酸氢钠等杂质;把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2)沸石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防暴沸作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3)步骤⑤中加入NaHCO3的目的是:除去的杂质是酸性物质水杨酸,将冬青油中的甲醇溶解,便于液体分层,水杨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邻羟基苯甲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除去杂质水杨酸,将冬青油中的甲醇溶解,便于液体分层;;
(4)④待装置冷却后,向烧瓶中加入25mL正己烷,进行分液,所以步骤⑥中粗酯的主要成分有正己烷,水杨酸制备冬青油,发生水杨酸中-COOH与甲醇中的-OH发生酯化反应,加入NaHCO3除去杂质水杨酸,所以粗酯中含有甲醇,
故答案为:正己烷、甲醇.
1-乙氧基萘常用作香料,也可合成其他香料.实验室制备1-乙氧基萘的过程如图1:
已知:1-萘酚的性质与苯酚相似,有难闻的苯酚气味.相关物质的物理常数:
(1)将72g 1-萘酚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加入5mL浓硫酸混合.将混合液置于如图2所示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实验中使用过量乙醇的原因是______.
(2)装置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
(3)该反应能否用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简述理由______.
(4)反应结束,将烧瓶中的液体倒入冷水中,经处理得到有机层.为提纯产物有以下四步操作:①蒸馏;②水洗并分液;③用10%的NaOH溶液碱洗并分液;④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并过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选填编号).
a.③②④①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
(5)实验测得1-乙氧基萘的产量与反应时间、温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时间延长、温度升高,1-乙氧基萘的产量下降可能的两个原因是______.
(6)提纯的产品经测定为43g,本实验中1-乙氧基萘的产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该反应中乙醇的量越多,越促进1-萘酚转化,从而提高1-萘酚的转化率,故答案为:提高1-萘酚的转化率;
(2)长玻璃管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使挥发出的乙醇冷却后回流到烧瓶中,从而提高乙醇原料的利用率,故答案为:冷凝回流;
(3)该产物沸点高于乙醇,从而降低反应物利用率,所以不能用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故答案为:不能,产物沸点大大高于反应物乙醇,会降低产率;
(4)提纯产物用10%的NaOH溶液碱洗并分液,把硫酸洗涤去,水洗并分液洗去氢氧化钠,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并过滤,吸收水,控制沸点通过蒸馏的方法得到,实验的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①;
故答案为:a;
(5)时间延长、温度升高,可能是酚羟基被氧化,乙醇大量挥发或产生副反应等,从而导致其产量下降,故答案为:1-萘酚被氧化,温度高乙醇大量挥发或温度高发生副反应;
(6)根据方程式知,1-萘酚与1-乙氧基萘的物质的量相等,则n(C10H8O)=n(C12H12O)=
=0.5mol,则m(C12H12O)=0.5mol×172g/mol=86g,其产率=
×100%=50%,
故答案为:50%.
解析
解:(1)该反应中乙醇的量越多,越促进1-萘酚转化,从而提高1-萘酚的转化率,故答案为:提高1-萘酚的转化率;
(2)长玻璃管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使挥发出的乙醇冷却后回流到烧瓶中,从而提高乙醇原料的利用率,故答案为:冷凝回流;
(3)该产物沸点高于乙醇,从而降低反应物利用率,所以不能用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故答案为:不能,产物沸点大大高于反应物乙醇,会降低产率;
(4)提纯产物用10%的NaOH溶液碱洗并分液,把硫酸洗涤去,水洗并分液洗去氢氧化钠,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并过滤,吸收水,控制沸点通过蒸馏的方法得到,实验的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①;
故答案为:a;
(5)时间延长、温度升高,可能是酚羟基被氧化,乙醇大量挥发或产生副反应等,从而导致其产量下降,故答案为:1-萘酚被氧化,温度高乙醇大量挥发或温度高发生副反应;
(6)根据方程式知,1-萘酚与1-乙氧基萘的物质的量相等,则n(C10H8O)=n(C12H12O)=
=0.5mol,则m(C12H12O)=0.5mol×172g/mol=86g,其产率=
×100%=50%,
故答案为:50%.
(2015•莱州市校级模拟)氢化钙固体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长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
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
①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______.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______(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氢化钙和金属钙都是极强的还原剂,遇水、遇空气都能发生剧烈反应,因此在制取氢化钙时,必须要除去空气、水等其他杂质;在题给的实验装置中,不难判断出氢气的发生装置,氢气的净化装置和氢化钙的生成装置等,其连接顺序为i→e→f→d→c→j→k(或k→j)→a;故答案为:i→e,f→d,c→j,k(或k,j)→a;
(2)为保证整个装置内已充满氢气,因此实验的操作程序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产生氢气→收集氢气并进行验纯→加热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至冷却→停止通入氢气,故答案为:BADC;
(3)CaH2和Ca与水反应都能产生Ca(OH)2和H2,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aH2+2H2O=Ca(OH)2+2H2↑和Ca+2H2O=Ca(OH)2+H2↑,因此不能根据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判断是否含有CaH2,故答案为:CaH2+2H2O=Ca(OH)2+2H2↑;金属钙与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
(4)CaH2可以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现象是白色变为蓝色,故答案为:取适量氢化钙,在加热条件下与干燥氧气反应,将反应气相产物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观察到白色变为蓝色;取钙做类似实验,观察不到白色变为蓝色;
(5)作为能源,氢化钙明显比氢气更易携带,使用也较方便,故答案为: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
解析
解:(1)氢化钙和金属钙都是极强的还原剂,遇水、遇空气都能发生剧烈反应,因此在制取氢化钙时,必须要除去空气、水等其他杂质;在题给的实验装置中,不难判断出氢气的发生装置,氢气的净化装置和氢化钙的生成装置等,其连接顺序为i→e→f→d→c→j→k(或k→j)→a;故答案为:i→e,f→d,c→j,k(或k,j)→a;
(2)为保证整个装置内已充满氢气,因此实验的操作程序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产生氢气→收集氢气并进行验纯→加热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至冷却→停止通入氢气,故答案为:BADC;
(3)CaH2和Ca与水反应都能产生Ca(OH)2和H2,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aH2+2H2O=Ca(OH)2+2H2↑和Ca+2H2O=Ca(OH)2+H2↑,因此不能根据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判断是否含有CaH2,故答案为:CaH2+2H2O=Ca(OH)2+2H2↑;金属钙与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
(4)CaH2可以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现象是白色变为蓝色,故答案为:取适量氢化钙,在加热条件下与干燥氧气反应,将反应气相产物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观察到白色变为蓝色;取钙做类似实验,观察不到白色变为蓝色;
(5)作为能源,氢化钙明显比氢气更易携带,使用也较方便,故答案为: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
工业上生产高氯酸(沸点:90°C)时还同时生产了亚氯酸钠,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亚氯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且在175°C时分解.
(1)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的常用玻璃仪器有______.
(2)反应器I中的温度最佳为______(填序号);操作②的名称为______.
A.0°C B.20°C C.80°C D.120°C
(3)反应器I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加快反应器II中反应速率的措施有______(写出一种措施即可)等.从反应器II中获得NaClO2粗品的实验操作依次是______(填序号,下同),获得的粗产品中含少量硫酸钠,进一步提纯的操作名称为______.
A.过滤 B.重结晶 C.蒸馏 D.蒸发浓缩 E.蒸干灼烧 F.冷却结晶 G.萃取分液.
正确答案
解:(1)过滤操作的常用玻璃仪器有(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
故答案为:(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
(2)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温度太高不利于NaHSO4结晶析出,而且会造成高氯酸的损失,因为高氯酸的沸点为90℃,所以温度应<90℃,应选C; 互溶的液体,可根据沸点的不同用蒸馏法分离蒸馏,
故答案为:C;蒸馏;
(3)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物有ClO2+SO2+NaOH、生成物有NaClO2,由ClO2变成ClO2-,化合价降低,则SO2应被氧化生成SO42-,然后根据守恒配平即可;
故答案为:2ClO2+SO2+4OH-=2ClO2-+SO42-+2H2O;
(4)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知,加快反应器Ⅱ中反应速率的措施有:适当升高温度、增大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气体(SO2、ClO2)和NaOH溶液的接触面积等;从反应器Ⅱ中获得NaClO2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要除去NaClO2粗品中的少量可溶性杂质,进一步提纯的操作名称为重结晶,
故答案为:适当升高温度、增大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气体(SO2、ClO2)和NaOH溶液的接触面积等;DF(A);B.
解析
解:(1)过滤操作的常用玻璃仪器有(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
故答案为:(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
(2)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温度太高不利于NaHSO4结晶析出,而且会造成高氯酸的损失,因为高氯酸的沸点为90℃,所以温度应<90℃,应选C; 互溶的液体,可根据沸点的不同用蒸馏法分离蒸馏,
故答案为:C;蒸馏;
(3)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物有ClO2+SO2+NaOH、生成物有NaClO2,由ClO2变成ClO2-,化合价降低,则SO2应被氧化生成SO42-,然后根据守恒配平即可;
故答案为:2ClO2+SO2+4OH-=2ClO2-+SO42-+2H2O;
(4)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知,加快反应器Ⅱ中反应速率的措施有:适当升高温度、增大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气体(SO2、ClO2)和NaOH溶液的接触面积等;从反应器Ⅱ中获得NaClO2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要除去NaClO2粗品中的少量可溶性杂质,进一步提纯的操作名称为重结晶,
故答案为:适当升高温度、增大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气体(SO2、ClO2)和NaOH溶液的接触面积等;DF(A);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