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有引力与航天
- 共16469题
宇航员站在一个星球表面,将一小球从离地面高为h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测出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间的水平位移为x,若该行星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
正确答案
解:对于小球平抛运动过程,有:
x=v0t
解得:
由星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则有
解得:
答:该星球的质量M为.
解析
解:对于小球平抛运动过程,有:
x=v0t
解得:
由星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则有
解得:
答:该星球的质量M为.
(1)宇航员在地球表面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回原处;若他在某星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小球,需经过时间5t小球落回原处.(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m/s2,空气阻力不计),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R星:R地=1:4,求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M星:M地.
(2)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
正确答案
解:(1)竖直上抛的小球运动时间 t=,所以g星=
g地=2m/s2,
根据mg=G,得M=
,
可解得:M星:M地=1×12:5×42=1:80,
(2)由图得:0-2s内小环的加速度 a==0.5m/s2,
前2s有:F2-mg sinα=ma,
2s后有:F2=mg sinα,
代入数据可解得:m=1kg,α=30°.
答:
(1)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M星:M地为1:80.
(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为30°.
解析
解:(1)竖直上抛的小球运动时间 t=,所以g星=
g地=2m/s2,
根据mg=G,得M=
,
可解得:M星:M地=1×12:5×42=1:80,
(2)由图得:0-2s内小环的加速度 a==0.5m/s2,
前2s有:F2-mg sinα=ma,
2s后有:F2=mg sinα,
代入数据可解得:m=1kg,α=30°.
答:
(1)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M星:M地为1:80.
(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为30°.
“嫦娥一号”探月飞船绕月球做“近月”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则月球的平均密度ρ的表达式为( )(k为某个常数)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设月球质量为M,半径为R,卫星的质量为m,周期为T,
月球给卫星的万有引力充当卫星运动的向心力,即:
=m
而ρ==
联立解得:ρ==
,k为某个常数.
故选A.
有质量的物体周围存在着引力场,万有引力和库仑力有类似的规律,因此我们可以用定义静电场场强的方法来定义引力场的场强.由此可得,与质量为M的质点相距r处的引力场场强的表达式为( )(万有引力恒量用G表示)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我们在质量为M的质点相距r处放入一个检验质点,其质量为m,则其受到的万有引力F=G与其质量m之比为
,与检验质点无关,只由场源质量M、到场源距离r决定,我们定义它为引力场强度E0=
=
.
故选:D.
为研究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需要知道太阳的质量,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太阳与地球中心间距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则太阳的质量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设T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则由万有引力定律和动力学知识得:
=
根据地球表面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
对地球表面物体m′有=m′g
两式联立得M=
故选D.
2015年3月6日,英国《每日邮报》称,英国学者通过研究确认“超级地球”“格利泽581d”存在,据观测,“格利泽581d”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27倍,密度约为地球密度的.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将“格利泽581d”视为球体,可估算(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忽略格利泽自转的影响,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出等式:
mg=
则有:g==
格利泽581d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27倍,密度约为地球密度的.
所以格利泽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是;
因此格利泽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故AB错误;
C、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解得:v=;
格利泽581d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27倍,密度约为地球密度的,
解得:格利泽581d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之比是
则格利泽的第一宇宙速度v′=v,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天文工作者观测到某行星的半径为r0,自转周期为T0,它有一颗卫星,轨道半径为r,绕行星公转周期为T.
求:
(1)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为多大?
(2)要在此行星的赤道上发射一颗同步人造卫星,使其轨道在赤道上方,则该同步卫星离地表的高度h为多大?
正确答案
解:(1)设行星质量是M,卫星质量是m,
对卫星环,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①,
设行星表面上一物体质量为m′,
则对该物体有: ②,
联立①②得, ③;
(2)设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是h,
对同步卫星,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④,
联立①④(或②③④)解得:,
.
答:(1)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该同步卫星离地表的高度h为(或
).
解析
解:(1)设行星质量是M,卫星质量是m,
对卫星环,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①,
设行星表面上一物体质量为m′,
则对该物体有: ②,
联立①②得, ③;
(2)设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是h,
对同步卫星,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④,
联立①④(或②③④)解得:,
.
答:(1)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该同步卫星离地表的高度h为(或
).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地球半径R1,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r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T1,月球半径R2,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r2,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T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请根据已知条件用二种估算方法地球的质量M.
正确答案
解: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
解得M=.
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解得M=.
答:地球的质量为M=.或M=
.
解析
解: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
解得M=.
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解得M=.
答:地球的质量为M=.或M=
.
第三代海事卫星采用同步和中轨道卫星结合的方案,解决了覆盖全球的问题.它由4颗同步卫星与12颗中轨道卫星组成的卫星群构成,中轨道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2倍,分布在几个轨道平面上(与赤道平面均有一定的夹角).若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中轨道卫星的轨道处受地球引力产生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中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3倍,设地球半径为R,则中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为3R,
在地球表面有:G=mg,
对中轨道卫星有:G=m′a,
解得:a=g;
故选:C.
甲、乙两天体的质量之比为l:80,它们围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据此可知甲、乙绕O点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80:1
解析
解:设甲的质量为m,乙的质量为M.甲乙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的向心力,则甲乙的向心力相等.
且甲乙和O始终共线,说明甲乙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因此有:
mω2r=Mω2R
又由于
v=ωr
所以:
故答案为:80:1.
某研究小组用天文望远镜对一颗行星进行观测,发现该行星有一颗卫星,卫星在行星的表面附近绕行,并测得其周期为T,已知引力常量为G,根据这些数据可以估算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研究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m
由于卫星在行星的表面附近绕行,并测得其周期为T,所以R为行星的半径.
M=,由题意只知道周期T,引力常量为G,不知道行星的半径R,所以无法估算出行星的质量M.故A错误.
B、研究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m
由于卫星在行星的表面附近绕行,并测得其周期为T,所以R为行星的半径.
R=,由题意只知道周期T,引力常量为G,不知道行星的质量M,所以无法估算出行星的半径R.故B错误.
C、根据A选项分析知道:M=,其体积为V=
πR3行星的平均密度ρ=
=
=
,所以可以估算出行星的平均密度,故C正确.
D、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
=mg,M=
g==
,g为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卫星在行星的表面附近绕行,周期为T,由于无法知道行星的半径R,所以无法估算出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2016•兰州模拟)北京时间2016年2月11日23:40左右,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负责人宣布,人类首次发现了引力波.他来源于距地球之外13亿光年的两个黑洞(质量分别为26个和39个太阳质量)互相绕转最后合并的过程.合并前两个黑洞互相绕转形成一个双星系统,关于此双星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双星系统的结构是稳定的,故它们的角速度相等,故A正确;
B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其中:r1+r2=L
故
故
故质量大的黑洞转动半径小,线速度小,故B错误,D错误;
C、两个黑洞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故两个黑洞的向心加速度不等,故C错误;
故选:A.
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轨道半径为r,则地球的质量为______,若地球的半径为R,则地球的密度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设M为地球质量,m为月球质量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m
r,解得:M=
;
地球体积为:V=πR3,
地球的密度:ρ==
=
;
故答案为:;
.
两个质量相等的质点相距r,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若它们的质量都加倍,距离也加倍,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得,将这两个质点的质量都加倍,距离也加倍,则万有引力的大小变为:
.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附近,在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绕月飞行,如图所示.已知“嫦娥二号”的质量为m,远月点Q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运行到Q点时它的角速度为ω,加速度为a,月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它在远月点时对月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设卫星在月球表面对月球的万有引力即重力为F1,在远月点时对月球的万有引力为F;
A、据万有引力公式得 在远月点时对月球的万有引力为,故A错误;
B、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得 在远月点时卫星所受合力即万有引力 F=ma; 故B正确;
C、据万有引力公式得 在月球表面时卫星所受重力即二者万有引力 ①
在远月点时卫星对月球的万有引力 =
②
把①代入②可得 故C正确;
D、此公式适用于匀速圆周运动,而卫星在绕月椭圆运动时速度变化不均匀,不适用.
此题选择正确项,故选 B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