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近年来,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渐增多,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造谣诽谤等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鉴于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尤其是关注了互联网上许多网友的意见,并借鉴其他国家通行的法律规制原则,经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于2013 年 9 月 10 日起正式实施。

材料二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三庭庭长戴长林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上举报一些国家公职人员有渎职、贪污行为,或者新闻记者正常在上进行舆论监督,这些行为属于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如果举报失实,并非故意捏造事实来诽谤他人,这样的不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部司法解释出台过程的认识。(9 分)

(2)作为一名民,请你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角度分析应如何利用网络行使好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6 分)

正确答案

(1)(9分)《解释》出台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分),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1分),《解释》的出台是为了维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1分)。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1分),这有利于集中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1分);集中民智,体现决策的科学性(1分);关注广大网友的意见建议,有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1分),推动其实施,增强我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感(1分)。

(2)(6分)答:应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2分),在利用网络表达言论自由和行使监督权的同时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1分);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2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1分)。

试题分析:(1)司法解释的出台,目的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国家出台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体现民主科学决策的要求,从其意义上加以表述。(2)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学生需要准确回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利用网络行使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的正确做法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暴力拆迁、极端对抗、因拆暴富等现象不断出现……针对“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新条例无论从名称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无疑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在拆迁问题上如何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12分)

正确答案

①政府要正确行使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正确对待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服务。(4分)

②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正确行使公共权力;要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真正在折迁问题上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4分)

③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合的原则;依法行使监督权,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有序参与社会各项事务,不在合理房屋征收等问题上胡搅蛮缠。(4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政府职能、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等知识点,考生首先要注意审题,题问的是如何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涉及到的主体是政府和公民,所以考生可以分别从政府(行使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和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合的原则、监督权、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角度进行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责任。如今,人们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的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凸显,中国式养老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困局:“老人多”、“资金紧”、“资源少”。截至2012年底,中国4.4万个各类老年服务机构所拥有的床位仅为416.5万张。“中国式养老”应走创新之路。

(1)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谈谈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6分)

(2)有人认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老有所养”应该是政府的责任。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加以评析。(6分)

正确答案

(1)(6分)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2分)“养儿防老”观念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情结;(1分)②对待“养儿防老”观念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分)应继承和发扬   其优良传统,剔除其愚昧思想,增加时代内涵,使其顺应社会发展要求。(1分)

(2)(6分)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老有所养”是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1分)②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老有所养”提供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3分)③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有享受国家养老保险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公民在养老问题上要正确看待与政府的关系,履行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2分)

试题分析:

(1)该题以中国人固有的“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为材料,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角度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该观念体现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从继承性、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上回答,如何对待这一观念,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该题是辨析题,要分析该观点的合理之处与不科学之处,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上讲,老有所养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养老政府有责任,但公民在享受政府养老的同时要履行一定的义务。观点没有意识到公民的义务,故是片面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打造“美丽江苏”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确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综合发展目标,也是每一个江苏人的期盼。

期盼一 “美丽江苏”,生态文明是必然选择。面对浓重的雾霾、恶劣的空气质量,江苏需要反思当下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城市生活方式,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让江苏的山更清、水更绿,环境更优美。

期盼二 无论是婉约的小桥流水,还是雄浑的楚汉文化,这些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浸透江苏人的风貌气质,展现出江苏之美。“美丽江苏”,除了物质上的富饶之外,还应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期盼三 美丽江苏,最美的是人。建设美丽江苏,需要有关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也需要每个江苏人积极参与其中,从自身做起,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经济生活》的一个知识,分析生态文明是打造“美丽江苏”的必然选择。(6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建设“美丽江苏”应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6分)

(3)政府有关部门准备开展“美丽江苏我的家”主题创建活动,请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自己可以怎样去做。(6分)

正确答案

(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生态文明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紧密相联,建设生态文明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打造美丽江苏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3分) 

(2)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培养文化自信需要传承江苏优秀的传统文化。(2分)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培养文化自信需要立足江苏的实践,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③培养文化自信,必须积极促进江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学习、借鉴全国各地优秀文化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2分) 

(3)参与民主决策,为活动的开展建言献策。(2分)参与民主管理,为建设美丽社区做贡献。(2分)参与民主监督,保证创建活动造福于人民。(2分)

试题分析:(1)准确解读问题要求很重要,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知识,分析建设美丽江苏为什么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江苏,需要协调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关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需要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打造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2)如何培养文化自信,是原因类题目。培养文化自信,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对文化进行创新,要在交流中促进文化的传播。(3)该题原理范围固定,指向性明确。公民的政治参与,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途径,在政府推出的主题创建活动中,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提出建议;可以参与民主管理,为建设美丽社区做贡献;进行民主监督,保证活动为民造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年2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374个项目和10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6项,其中一等奖空缺,这是该奖项第八次空缺。这反映了一个尴尬的现实:戒国原创性科技水平亟待提高、科技产业化能力需要加强、尖端人才的极度缺乏、公众的参与热情度不高、法律政策支持力度的疲软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多年空缺的尴尬现实,你有哪些好的建议?(12分)

正确答案

①完善立法,制定和出台鼓励科技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科技发展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和物质支持。(3分)

②积极履行政府职能,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不断增加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和良好社会公共服务有利于促进科技事业发展,大力发展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更多创新性人才,为科技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3分)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积极发挥党在科技创新中的领导核心作用。(3分)

④完善和落实各项民主制度,依法实行民主决策,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为科技创新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3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多年空缺的尴尬现实为背景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提出可行性建议。回答该题,要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并能针对这一事件,从不同的行为主体出发,努力改变这种尴尬。可以从立法机关、政府、党和公民等不同的主体角度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分析。要重点突出政府的作用,从政府履行职能的做法具体阐述。对学生理解和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