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1)分析禹城气候统计资料,说明该地区在风力、气温、降水量方面表现的季节变化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自然条件分析图中河流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哪些河流(水系)为本区工农业及人民生活提供水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区能否发生地震灾害?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春季多大风天气;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7、8两月。

(2)上游发源于山地,河流流速太急;下游平原地形低平,多洼地,排水不畅;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水系成扇形,各支流同时进入汛期,且干流独流入海,使水位猛涨;植被覆盖差,河流含沙量大,造成河道淤塞,行洪不畅。

(3)海河、滦河、黄河

(4)能发生地震灾害,因本区处于环太平洋板块交界(火山地震)带的边缘;本区境内地下岩层多断层(断裂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青草沙水库12月1日起供水,2012年惠及1000多万市民,2015年1500万市民可饮用长江水。青草沙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位于长江口长兴岛以北,年均径流总量为4896亿立方米,是黄浦江的49倍。青草沙水源地位于长江口江心部位,不受陆域排污的干扰,水体水质属于一类至二类。水量丰富、水质优良,使青草沙成为上海市难得的优良水源地和城市供水的战略储备。上海中心城区供水系统水源不外乎有三:黄浦江、地下水、长江。地下深井水水质较好,目前已超过应控量。另外两大水源相比:长江的可采水量是黄浦江的300倍。而且,黄浦江水质为Ⅲ类到V类水,长江为II类水。上海自来水的取水口已历经变迁,从最初的苏州河,到黄浦江中下游段,再到黄浦江上游临江段。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黄浦江已不堪重负,每年的“黑臭期”呈增长趋势。同时,上游太湖水质也开始出现富营养化,上海饮用水的源头同样受到被污染的威胁。

咸潮,是指海洋的高盐水团随潮汐向上推进,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

(1)图示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主要受到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图中岛屿类型为________岛。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目前开始使用长江为饮用水水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草沙水库从长江“江心”取水,可能会面临______问题而影响水质,该问题一般多发于________

    (季节),长江上游的________(填水利工程),也可能会加剧这个问题,为此上海已经在长江设置

    了十几个水质氯度监测探头,提前发布预警,并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问题。

(4)目前已在长兴岛和市区之间修建了8.9公里的越江隧道,长兴岛和崇明岛之间10.3公里的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主要面临_________(自然灾害)的考验;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在长兴岛和市区之间修建隧道

    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流水地貌(三角洲地貌);流水堆积(沉积);冲积

(2)苏州河和黄浦江水源受污染严重,水质较差;地下水水质好但以超量开采,易导致地面下沉;长江

    水受沿岸污染少,水质好,且水量丰富,能满足上海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3)咸潮(海水倒灌);冬季;南水北调(三峡);水库提前蓄足一定量的淡水,采取“蓄淡避咸”的

    措施

(4)台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兴岛南岸地区水流速度较快,泥沙沉积较少,水位较深,是长江的主

    航道,修建隧道不会影响船只通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淮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淮河流域的干支流水系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河流域成为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应如何解决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支流众多,北岸支流多而长,南岸支流少而短,南北不对称。

(2)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大,暴雨多;地势低洼,河流排水不畅;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人海,泥沙淤塞河道;淮河人海口少。

(3)技术上,通过卫星监测,及时预报暴雨的发生和水情状况;生物措施上,在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工程措施上,修建水库蓄洪,开挖新的人海口泄洪。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回下列问题。

(1)选择下列适当项目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_______________(每项限用一次)A、土地肥力下降B、洪水灾害增多C、河道淤塞加快D、水土流失加剧

(2)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_____,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图中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__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__资源。

(3)1998年长江洪水并未达到历史上最大流量,却创下多次洪涝灾害的历史记录。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人为原因:上游_________;中游_______________;下游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分析,你认为人类在利用资源时需注意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D;②B;③C;④A

(2)整体;水;土地

(3)乱砍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对干流的调节作用占用沿岸河道种田建厂,使排洪、泄洪能力下降

(4)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必须预先就其对环境及资源整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全面的评估,综合平衡,防止和减少人类开发可能造成的破坏,并促使环境及各种资源正常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1月1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南部的著名旅游岛屿格兰德岛因连降大雨,引发泥石流,一家位于山脚下的豪华旅馆被埋,至少15人死亡。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1)从地形要素看,图(一)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2)图(二)为局部的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填线路序号),(2分)

正确答案

(1)乙地

(2)③

试题分析:

(1)泥石流发生所具备的三个条件:1、流域内具备大量的易于搬运的破碎固体物质;2、具备丰富的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在一起的水;3、具备比降比较大的沟谷。正确答案是乙地。

(2)图示地带为河谷地带,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正确的逃生路线垂直于等高线向高处逃生。符合的是②。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泥石流易发生地区及正确的逃生路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台风影响区域及10个国家级防灾物资储备库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读图,简述我国受台风影响程度的分布规律。(2分)

(2)读图,简要分析在上述10个城市中建设国家级防灾物资储备库的原因。(4分)

(3)结合图,简析重庆多泥石流的自然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从东南沿海向内陆递减(2分)

(2)都是省会城市,交通便利,经济实力强;(2分)所在区域自然灾害相对严重,有利于及时救灾。(2分)

(3)地壳活跃,岩石破碎;(2分)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2分)

试题分析:

(1)由左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我国受台风影响程度的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内陆递减。

(2)结合我国灾害的分布和上述10个城市分析,建设国家级防灾物资储备库的原因:都是省会城市,交通便利,经济实力强;所在区域自然灾害相对严重,有利于及时救灾。

(3)结合右图信息,重庆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以上是导致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 【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3年11月8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多,台风“海燕”从菲律宾东海岸登陆,然后由东到西横扫该国中部多个地区。此次台风造成大规模损坏,死亡人数达上万人。下图为局部地区气压分布状况图(等值距为4 hpa)。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菲律宾中部前后,该地的风向、风速有何变化?(4分)

(2)图中的台风靠近菲律宾时,对该国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6分)

正确答案

(1)风向:由西北风转变为东南风(2分);风速:先增大后减小(或者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后减小)(2分)

(2)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每点2分,共6分)

试题分析:

(1)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是低压中心,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辐合。过境菲律宾中部前风向是西北风,过境后,风向由西北风转变为东南风。台风中心附近,风力最强,在此过程中,距台风中心附近距离先变小,后变大。所以风速先增大后减小。如果考虑台风中心是无风区,则风速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后减小。

(2)台风带来的危害主要是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某次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9日14:00,台湾南部的风向是___________。

(2)此次台风经过菲律宾时,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风暴潮吗?说明理由。

(3)你知道风暴潮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吗?

(4)你认为哪些措施可以减轻风暴潮的损失。(答三条即可)

正确答案

(1)偏北风

(2)可能。台风带来大风;菲律宾海岸线曲折,多海湾,潮势汇集;沿海多低地,潮水容易涌向陆地。

(3)地下水污染、耕地盐渍化等。

(4)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通知海上船只进港;加固防护大堤;加固危房;风暴潮来临时尽量不要外出;阳台、晒台上的花盆等物品搬进室内等。(答三条即可)

此时台风中心位于台湾岛南部海域上,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为从台湾南部指向台风中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右偏,形成偏北风。

风暴潮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海湾地形、沿海低地;菲律宾是群岛国,有大量的沿海低地和海湾,台风经过时带来大风,使潮水容易涌向陆地。

风暴潮发生时使大量海水涌向陆地,使地下水质变差、土地盐碱化。

减灾防灾措施可从工程性措施(指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和非工程性措施(减灾规划、防灾法律、行政管理、公众教育)两方面来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4月26日清晨,大雾笼罩长沙城区,市区许多道路能见度一度不足10米,给人们出行带来影响。而从4月25日晚上开始,黄花机场受雾影响暂时不能正常起降。据机场气象部门预测,大雾将在9:30消散。截止26日8:30,受雾影响取消航班46架次。

(1)分析大雾的危害及防范措施。(6分)

(2)解释“十雾九晴”和日出后几小时大雾逐渐消散的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危害:能见度小,影响交通出行;(1分)空气质量差,危害人体健康。(1分)

防范措施:及时预报预警;加强宣传教育;关闭高速公路等。(4分,1点2分,答对2点给满分)

(2)“十雾九晴”的原因:晴朗的夜晚近地面气温迅速降低,容易出现逆温,从而容易出现雾。(2分)

日出后几小时大雾逐渐消散的原因:日出后,气温逐渐升高,逆温结束,大雾逐渐消散。(2分)

试题分析:

(1)此题以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防范措施的综合分析能力。大雾天气直接导致空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出行;由于逆温现象严重,空气以下沉为主,质量较差,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雾天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口罩;驾车出行须打开防雾灯,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制动距离,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气象部门要及时预报预警;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注意交通安全,必要时暂时封闭或停航;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醒民众做好提前准备工作。

(2)此时考查逆温现象的应用。形成雾的条件有三个:一是近地层的水汽比较充足;二是空气中要有较多的凝结核;三是空气中的水汽要能够达到过饱和。“十雾九晴”主要是晴朗的夜晚近地面气温迅速降低,容易出现逆温,从而容易形成雾。日出后,气温逐渐升高,过饱和状态的逆温逐渐结束,雾也就逐渐消散,天气晴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弯曲处的外侧在中国古代风水学中称为“反弓煞”,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建筑选址方位。

(1)“反弓煞位置”易发生哪些自然灾?(4分)

(2)简述当地可采取的的防御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洪水(洪涝)、河岸崩塌。(4分)

(2)加强灾害预警;兴修工程加高、加固河堤;及时搬迁等。(6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反弓煞位置”指的是河流的 凹岸,因受流水侵蚀作用强,易发生河岸崩塌,导致决堤造成洪水或洪涝灾害。

(2)当地可以对危险河段加强灾害预警。在“反弓煞位置”,兴修工程加高、加固河堤。组织群众及时搬迁等。

下一知识点 : 中国的气象灾害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中国的水文灾害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