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产的转换
- 共1028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13年1月1日,甲公司将对外出租的一幢办公楼由成本计量模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该办公楼于2009年12月31日对外出租,出租时办公楼的原价为10000万元,已提折旧为20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2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假定甲公司计提折旧的方法及预计使用年限符合税法规定。
从2009年1月1日起,甲公司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甲公司对外出租的办公楼2009年12月31日、2010年12月31日、2011年12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和2013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分别为8000万元、9000万元、9600万元、10100万元和10200万元。假定按年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要求:
编制2009年12月31日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投资性房地产 10000
累计折旧 2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2000
解析
暂无解析
甲公司为房地产开发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将一项账面原值5000万元、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0万元的待售商品房转为经营性出租,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转换日公允价值为5200万元,2010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5100万元。税法规定,对该项房地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0年,预计净残值为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假定甲公司对本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则2010年12月31日因该项房地产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 )。
A.0
B.197.5万元
C.50万元
D.175万元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2010年12月31日该房地产的计税基础=5000-5000/50=4900(万元),账面价值=2010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510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0万元(200×25%)。
尽管金融机构对次贷衍生产品建立了精巧繁杂的定价和评级模型,但面对2008年年末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突然逆转的实际情况,模型的前提假设和市场现实风险严重偏离,导致风险定价功能失效,引发投资者的恐慌,并通过“羊群效应”传导放大风险,最后酿成全面性的金融危机。该事件说明在企业倒闭中受( )影响。
A.企业总体环境
B.企业政策
C.企业和利益相关者质检单的互动
D.管理者风格的影响
正确答案
A
解析
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必须考虑可能影响企业的总体环境。例如,尽管金融机构对次贷衍生产品建立了精巧繁杂的定价和评级模型,但面对2008年年末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突然逆转的实际情况,模型的前提假设和市场现实风险严重偏离,导致风险定价功能失效,引发投资者的恐慌,并通过“羊群效应”传导放大风险,最后酿成全面性的金融危机。这加速了一些自有资本较少的投资银行倒闭。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下列关于信用风险评级标准法下信用风险计量框架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有居民房产抵押的零售类资产给予35%的权重
B.表外信贷资产采用信用风险转换系数转换为信用风险暴露
C.商业银行只能用信用衍生工具进行信用风险缓释
D.无居民房产抵押的零售类资产给予25%的权重
E.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包括表外债权
正确答案
B,E
解析
[解析] A项中应为25%;C项中,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抵押、担保、信用衍生工具进行信用风险缓释;D项中应为35%;B、E项正确。故选BE。
案情:市纺织厂(位于和平区)于2003年8月30日,为了转变企业长期亏损的局面,以市河东区房地产开发公司为担保人向市河西区城市信用社贷款200万元,合同在河西区签订,后纺织厂用贷款购买了一套德国产的纺织生产线。贷款合同约定,贷款期限为6个月,贷款利息为9.6%。由于市纺织厂的技术力量不够,结果导致该生产线无法正常运转,直到2004年4月仍无法归还信用社的贷款及利息。后信用社多次与市纺织厂交涉未果,信用社得知市纺织厂已将生产线转卖,且资金已用于归还别的债务,又经过调查,信用社发现该市服装一厂(位于广泰区)购买纺织厂的棉纱欠货款80万元,而且该款项已经到期,但纺织厂不积极主张自己的债权。为了保证贷款及利息及时收回,信用社于2004年4月29目向河东区人民法院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要求查封河东区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河东区滨河路20号刚刚建成的一座正在出售的价值1亿元的写字楼。同时,为了保障代位权的正常行使,信用社又向法院提出将次债务人市第一服装厂的相当于80万元的财产进行诉前的财产保全。后来,该案经过两审终审后,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对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案件进行抽查时,发现此案的判决有错误。遂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指令原一审人民法院再审。
问题:
该案是否存在程序方面的错误
正确答案
省高级人民法院发现此案判决有错误时,不应指令河东区人民法院再审,而应指令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因为本案是经过两审终审的,生效判决是由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