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星的一生
- 共265题
读图和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见图。
材料二 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的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三 额济纳旗草原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草木枯萎,到处是戈壁沙漠,一片荒凉,已难见草原风光。
(1)额济纳旗草原的气候类型属____________________。
(2)弱水水源的补给源于( )
A. 大西洋上带来的少量水汽形成的雨水
B. 祁连山北坡极地大陆气团带来的地形雨
C. 黑河地区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D. 祁连山顶的冰川融水
(3)弱水为一条季节性河流,其流量最小时期在( )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4)额济纳旗草原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地区也是华北地区沙尘暴源地之一,沙尘暴大多发生于春、夏、秋、冬的______季(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
(2)D
(3)D
(4)河流上游过度取水,导致下游缺水草原退化(人口增长,工农城市用水增加)
(5)春 气温渐暖,蒸发渐大,缺乏植被沙地无雪覆盖,冷锋活动频繁,西北风强劲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地理位置和地表特征分析:额济纳旗草原的气候类型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2)图示区域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所以弱水水源的补给源于祁连山顶的冰川融水。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弱水为一条季节性河流,其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所以流量最小时期在冬季。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4)额济纳旗草原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河流上游过度取水,导致下游缺水草原退化,人口增长,工农城市用水增加。
(5)该地区也是华北地区沙尘暴源地之一,沙尘暴大多发生于春季(节)。其原因是气温渐暖,蒸发渐大,缺乏植被沙地无雪覆盖,冷锋活动频繁,西北风强劲。
点评: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秋季等压线分布图
(1)图中M为锋线,简述此时甲地的天气状况。(2分)
材料二:乙、丙是我国苹果的主产区,果农为减少冻害对苹果造成的损失,在气象预报将有霜冻出现的夜晚,点燃发烟物,提高果园气温。
(2)乙、丙两省发展苹果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3分)
(3)阐释果农采取防冻措施所依据的地理原理。(2分)
材料三:甲城工业结构及变化图
(4)简析该城市节能减排的压力。(3分)
正确答案
(10分)
(1)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2分)
(2)暖温带地区夏季光热充足;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地处黄土高原,宜林宜果土地广。(3分)
(3)点燃发烟物所释放的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近地面大气热量损失,提高大气的保温作用。(2分)
(4)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大,且煤炭、油气等工业比重呈上升趋势;(2分)能源利用中煤炭占绝对地位;(1分)这种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能耗大、排污大,使节能减排压力大。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锋面气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图中等压线越往中心气压越低,为低压系统,M处为锋面,甲处位置位于冷气团一侧所以甲地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2)乙位于陕西省,丙位于山西省。两地都位于黄土高原,苹果为暖温带水果,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属于暖温带地区,夏季光照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适合种植苹果的土地面积广阔。
(3)本题考查大气的保温作用。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点燃发烟物所释放的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
(4)本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表格数据,该区域煤炭、油气工业比重上升,能源利用中煤炭占绝对地位。重工业比重大,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污染大,不利于节能减排。
点评:冷、暖锋面与天气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援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小题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加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 带。
小题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 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 地。
小题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 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 的地带性差异。
小题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
正确答案
小题1: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小题2:乙,丙
小题3:乙;湿带荒漠;温带草原;从沿海到内陆
小题4:地形;海陆位置
小题1:甲地位于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属地中海气候,生长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小题2:乙位于安第斯山脉,海拔高,能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丙处在温带荒漠地区--缺水。
小题3:四地纬度相当,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海拔最高的乙地(安第斯山脉)。
小题4:四地纬度相当,造成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下垫面不同。
读图,完成下列2道问题。
小题1:请分别分析图中A、B阴影区域在气候特征和影响气候成因条件上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小题2:请分别指出图中A,B阴影区域在自然带分布规律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正确答案
小题1:气候特征:气候干旱;成因:深受地形影响(安第斯山脉)
小题2:相同点:非地带性明显;不同点:A纬度地带性强;B是典型的非地带性
分析图像判断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A在西侧纬度较低,为热带荒漠带,B在东侧纬度较高,为温带荒漠带。A沿岸从北向南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B为处于山地背风坡形成的荒漠带,属于非地带性规律。
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判断依据是
。
2.该地区位于 半球,判断依据是
。
3.按岩石成因分类,甲地岩石以 为主,判断依据是 。
4. 如果在甲处修建大坝,则对乙处河流的水文特征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
5.正常情况下,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湖泊水位较 。
6.丙地的气候特点是 ,该气候向高纬地区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由南向北流 河流发源于河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说明南面地势高
2.北半球 河流东岸受流水侵蚀较严重,说明河水流动过程中向右偏,所以是北半球
3.沉积岩 岩石层理构造明显
4.含沙量减小;流量或水位的季节变化减小
5.高
6.冬暖夏凉,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