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的普遍性
- 共322题
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此背景下,政协委员为发展低碳经济献计献策,提出了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模式。他们纷纷表示,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周惠敏委员强调,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宗成中委员和宗金明委员指出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徐群委员特别强调,发展低碳经济不完全等于发展新能源,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协委员们观点的正确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人们在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的背景下,提出了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模式。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发展低碳经济,要树立环境优先的理念,摒弃错误观念,符合这一观点。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否则会遭受自然的惩罚。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节能减排,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符合这一观点。
(5)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符合这一观点。
(6)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防止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的出现,防止节能减排负面影响的出现,符合这一观点。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走过的历程,我国从1997年开始进入通货紧缩期,市场上大量商品待售积压,消费者却持币观望,需求不足,一度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局面。为此,中央政府通过西部大开发、打击走私、公务员提薪、住房货币化等方式,推行扩大内需政策,以拉动消费需求。2006年前后,我国国内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期,我国及时推出了银行加息的政策,以调节大量流入市场的资金,保持商品与市场购买力的平衡,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试分析我国政府的做法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任何时期政府都是根据客观情况制定政策的。
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政府解决现实问题,制定政策体现了尊重规律基础上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解决矛盾的关键。政府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情况,调整宏观政策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变化,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宏观政策也要适时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至1979年,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的资金约为4500亿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50年为39%,1979年为5.5%,2005年降至0.05%。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渐增加,2005年达到2975年亿元,我国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为此,全国人大决定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如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农业税收政策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②要坚持全面看问题,农业税收政策是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关系出发确定的。
③要坚持发展地看问题,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材料一:2010年11月12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并发表了题为《再接再厉共促发展》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我们要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成员国主导原则,充分考虑各国不同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理解并尊重各国选择发展道路和发展政策的自主权。加强各国中长期政策协调、促进各国经济优势互补和互惠增长。
材料二:缩小发展差距,推动平衡发展。我们应该建立更平等、更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理解、相互协调;重视二十国集团宏观经济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外溢效应,着力推动南北合作,拓展利益交汇点,树立以发展促增长、以合作抗风险的新发展理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早日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促进各国经济优势互补和互惠增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实践的社会历史性,说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举行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从和平与发展的角度,说明建立更平等、更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各国要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促进世界经济不断增长。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充分考虑各国不同的国情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③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加强各国中长期政策协调,促进各国经济优势互补和互惠增长。
(2)①实践的社会性是指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生产劳动的社会性越来越表现在国际关系上,峰会的举行正是基于现代生产实践的社会性。②实践的历史性是指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当代,世界各国有着紧密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活动,都与世界密切相关,现代实践活动要求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闭关锁国不利于实践的进行和发展。
(3)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建立更平等、更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有利于增强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②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建立更平等、更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能使双方在相对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得到发展。③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建立更平等、更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双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消除不稳定因素,壮大世界和平力量,建立国际新秩序。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REN)团队最近发现微中子的速度比光速还快。为了确认,该团队调整微中子的形态后再进行廿次的实验。同时CREN专家艾瑞迪塔多博士表示,新实验除证实先前成果外,另排除某些系统性出错的可能,但他们仍期盼能有其它科学团队来证实成果确然无误。
结合材料,我们可以从这个科学事件中获得哪些哲学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事物处在永恒的发展中,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实验启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2)科学实验是带有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多次的实验启示我们要勇于实践,发挥科学实验的积极作用。
(3)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的认识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实践启示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科学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意识具有主观能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实践精神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