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的普遍性
- 共322题
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其运动轨迹被称为“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衰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12分)
正确答案
⑴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地预见企业发展趋势,居安思危,认识到“第二曲线”代表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长远利益。
⑵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开辟“第二曲线”。
⑶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创新要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推动企业的发展由“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变。
⑷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会受到习惯势力、传统思想的干扰和制约,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应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保成新事物的成长。
试题分析:该题以企业发展开辟第二曲线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的分析。第二曲线的开辟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说明事物是普遍发展的;第二曲线的开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是随意的,即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企业由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的转变要把握好时机;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依据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运用合适的原理进行分析即可。
点评:该题首先要明确原理的范围是唯物辩证法,要根据第二曲线的意思选择合适的原理进行分析。不仅要求学生对材料要准确解读,找到合适的原理,还要对选择的原理内容有系统的把握,能把原理和材料内容准确结合,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非常艰巨。节能、低碳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课题,各地政府要通过组织节能宣传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宣传报道,进行广泛动员,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每个人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同时借鉴国外的节能减排的经验为我所用。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对如何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建议。(12)
正确答案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改变原有的生活、消费模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3)
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3)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虽然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艰巨,但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我们要坚信这一工作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要坚定信心,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不断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改变人们的生活消费模式,让人们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3)
(4)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节能减排,我们要发挥自身的努力,还可借鉴国外的节能减排的经验,为我所用。(3)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辩证法发展的观点,措施类试题,考生注意答题模式一般是哲学原理+方法论+材料,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发展的普遍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6分) 攀枝花市某校高二(4)班的同学就大学生就业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搜集的部分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正确答案
体现的发展观: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事物是发展的,其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忽视素质提高,是忽视量的积累,没有看到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大学时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估计不足,没有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题中以前的做法就业靠政府和企业是旧事物,现在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新事物,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某市农村面积广,地域差别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为了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决定从2007年起启动实施“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根据各地农村的不同情况确定重点,首批选择了100个示范村和900个推进村进行试验。通过这些村的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进,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特点的新农村建设路子,起到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效果。
请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市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正确答案
①突出重点、典型示范,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4分)②逐步推进、以点带面,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4分)③根据不同情况确定重点、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路子,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4分)(本题其他切合题意的答法,亦可酌情给分,须结合材料说明)
试题分析:本题审读设问是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解答,首先要清楚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有哪些哲学原理,然后按照前后顺序一个一个在头脑里过一下,看材料适用其中的哪些原理。答题时不应急于下笔,想清楚我答题要用几个原理,形成几层意思,然后着笔用(1)……(2)……(3)……(4)……区分开来分层表述。本题结合材料认真分析,可运用抓主要矛盾,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识。注意和材料额有机结合。
点评:“体现”类设问往往以“体现”、“反映”、“蕴含”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有关经济、哲学或政治常识道理。其设问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是“××(指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哲学或政治常识道理)的”,二是“××(指材料)体现了哪些××(指经济、哲学或政治常识道理)”。“体现”类设问实现了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能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材料一:或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睁眼忙到天黑”,不存在作风问题;或是态度犹豫观望,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听不到真意见、查不准真“病灶”……查摆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却苦于“找不出问题”。2013年8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传递出这样一个判断: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
材料二:老子《道德经》里说,“夫谓无病,实则病矣”,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温水里煮青蛙”,到病入膏肓,恐怕就悔之晚矣。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中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的合理性。(11分)
正确答案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找不出问题,就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造成危害,说明在工作中已经出现了脱离实际的问题。(3分)
(2)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自我感觉良好,觉得不存在作风问题,其实是否认矛盾,或者没有揭露矛盾的勇气,从而也不能解决矛盾。所以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4分)
(3)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查不准真“病灶”,找不出问题,其实是无视小问题,无视事物的量变,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变成大问题。所以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4分)
试题分析:“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材料一与材料二中通过三个例子来说明,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查不准真“病灶”,找不出问题,其实是无视小问题,无视事物的量变,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变成大问题。二是“夫谓无病,实则病矣”体现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三是“温水里煮青蛙”,到病入膏肓,恐怕就悔之晚矣。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