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美许多学者都认为,长期以来,中美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多源于误解和相互猜疑,建立对话机制将有利于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而战略对话就是要用一种至深至远的眼光来审视双边关系。战略也韵味着高度。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美两国只有用全球视野来看待双边经贸关系,才能有效地减少摩擦,找到合适的出路。中美两国之间的摩擦越小,世界经济受益越多。

结合材料,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9分)

正确答案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中美关系必须面向未来,着眼长远。(3分)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美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多源于误解和朴素猜疑,建立对话机制将有利于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问题是前进的问题,双方能够站在战略高度,着眼长远发展。(3分)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即对立统一,推动整改的发展。中美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也有摩擦,只要双方能求同存异,一定能实现互利。(3分)

本题以中美关系中的许多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发展的观点知识的理解。发展的观点可以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方面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今年是中国入世10周年,十年前的12月11日中国经过艰苦漫长的谈判,终于签署了协议,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入世”的利和弊。当时人们认为“入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也有弊。对于纺织业、小家电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是有利的,对于汽车、农业等敏感行业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但总的说来是利大于弊。“入世”以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并没有大幅度增加;我国的汽车产量却大幅度增加。可见利和弊不是绝对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的?(12分)

正确答案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利和弊不是绝对的,体现了这一点。(3分)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入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也有弊体现了这一点。(3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入世”对不同部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体现了这一点(3分)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入世”有利也有弊,但利大于弊,体现了这一点。(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1年10月13日,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连遭两车碾过,十多名路人经过未施援手,一名捡破烂的阿婆将孩子扶起,最终“小悦悦”还是因医治无效离开人世。“小悦悦事件”后,冷漠路人受到严厉谴责。

2011年11月20日,宝山四岁女孩“小苗苗”遭遇车祸,私家车主潘先生在第一时间主动上前及时救助,挽救了她的性命。潘先生的行为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赞赏。

请用哲学常识中“发展”的有关观点分析和评价上述两个事件。(12分)

正确答案

(12分)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1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道德问题(1分)。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总要经历一个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2分)。“小悦悦事件”就是社会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不和谐音符(2分)。

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2分)。“小苗苗”的获救,广大市民对潘先生的高度赞赏,以及“小悦悦事件”后冷漠路人受到严厉谴责,都说明道德素质的提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播出后,引起广泛热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时,提笔忘字,书写汉字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专家表示要加强汉字文化教育。汉字文化教育是循序渐进的,对初中以上的学生,让他们大量、渐进地接触古文名篇,培养对汉字文化的兴趣,而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则不应超越孩子现有的文化程度,迫使他们去接触过于生僻晦涩的字词。

材料二 :中国汉字发展至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的演变过程。近现代以来,首次受到拉丁文化冲击,但是汉字并没有被拉丁字母替代,而是吸取其有益成分出现了汉语拼音。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6 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汉字的演变历程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2 分)

正确答案

(8分)

(1)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方便了人与人之间交流,也使汉字书写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或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 分)

②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专家表示,汉字文化教育对于中学生和小学生不能一刀切,要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办法。(3 分)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2分)

试题分析:

本题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本题的原理限定为矛盾观,题型为认识类的,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时,提笔忘字,书写汉字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这体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对初中以上的学生,让他们大量、渐进地接触古文名篇,培养对汉字文化的兴趣,而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则不应超越孩子现有的文化程度,迫使他们去接触过于生僻晦涩的字词。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题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说明汉字的演变历程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本题的原理限定为方法论,题型为启示类的,中国汉字发展至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的演变过程。近现代以来,首次受到拉丁文化冲击,但是汉字并没有被拉丁字母替代,而是吸取其有益成分出现了汉语拼音。这体现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下一知识点 : 发展的实质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发展的普遍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