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旱灾呈现持续时间长、干旱面积大、影响程度重的特点,部分地区遭受了六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困难,也给春耕备耕带来不利影响。

材料二:据统计,截至2010年3月10日,云南、四川、贵州、广西、重庆五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达7935万亩,占全国受旱面积的86%;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1371万人,占全国的75%。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对五省区市抗旱救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一场万众一心降伏旱魃的战役,在西南大地上打响。

(1)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说明如何正确抗旱保民生、促春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在自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旱灾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现了自然界的客观性。各地积极抗旱,体现了人的能动性。②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旱灾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③人们可以利用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趋利避害,造福人类。通过多种方式抗旱保民生、促春耕,体现了这一点。

(2)①必须承认自然的客观性,这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必须面对现实,正视自然,从实际出发。面对旱情抓春耕时机,制定正确的方案措施,是正视自然,从实际出发的表现。②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抗旱中既要保障居民饮水,又要保春耕,各地应共同努力。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抗旱保民生、促春耕,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做到持续发展。④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必须按规律办事。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必须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材料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从哲学上看,材料一所提到的四个“更加”体现了哪些方法论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请你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了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②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的观点。③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更加注重统筹兼顾”体现了我们党既善于抓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

(2)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④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⑤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⑥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务院新闻办2011年11月16日发表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该文件称:近十年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取得很多新进展。全国农村扶贫标准从2000年的865元逐步提高到2010年的1274元,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10.2%下降到2.8%。中国的扶贫开发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材料二:近年来,广东省实行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简称“双到”),并提出三年完成的工作目标。扶贫驻村干部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探索创新了多种扶贫“双到”工作模式。目前,广东省被帮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被帮扶的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

(1)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说明材料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请你对广东省的扶贫工作经验进行哲学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近十年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取得很多新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10.2%下降到2.8%。②全国农村扶贫标准从2000年的865元逐步提高到2010年的1274元,这体现了人的认识是发展的。③中国的扶贫开发目前转入新阶段,这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广东省实行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简称“双到”),并提出三年完成的工作目标。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因此,广东省扶贫驻村干部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法。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广东省探索创新了多种扶贫“双到”工作模式,使被帮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被帮扶的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最近,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鼓励政策。行业专家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社会和消费者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给予更多耐心,不能因新能源汽车尚不完善而予以否定;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坚定信心,不断改进完善新能源汽车生产工艺,逐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满足大规模量产要求。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行业专家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事物是普遍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 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汽车是必然趋势。(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能源汽车是新生事物,我们既要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满信心,又要支持和保护其发展。(3)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发展新能源汽车,要注重量的积累,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质量,促进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其发展轨道被称为“第一曲线”。为了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衰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地预见企业发展趋势,居安思危,认识到“第二曲线”代表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长远利益。②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开辟“第二曲线”。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创新要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推动企业的发展由“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变。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会受到习惯势力、传统思想的干扰和制约,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应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下一知识点 : 发展的实质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发展的普遍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