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共76题
2.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具有“外溢效应”,对知识溢出的吸收与接受主体紧密相关。提高对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需要( )
①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②推进去库存化,淘汰落后产能
③完善创新体系,加强研企合作
④完善社会保障,改革养老保险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中提到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知识溢出和经济增长有密切的联系,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能够传播知识,提高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促进经济的增长,故①正确;材料所问的是对于提高对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要采取的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与提高对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无关,故②错误;完善创新体系,加强研企合作,有利于知识、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使知识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提高对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故③正确;材料所问的是对于提高对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要采取的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与提高对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无关,故④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教育和创新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要准确概括材料主旨,结合题意做出正确选择。
易错点
学生对知识的“外溢效应”理解不到位。
知识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材料一 当前,我国国内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实体经济效益不佳,经济增速下降。与此同时,我国大量关键装备、高端产品依赖进口,消费者大量“海淘”、出境购物,消费能力严重外流。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买走全球46%的奢侈品。数字背后折射的是我国民众巨大的消费潜力和供需错配的尴尬。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必须从生产端入手,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材料二 产能过剩问题是供给侧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些长期亏损的“僵尸企业”,在银行信贷和地方政府支持下,占用着大量社会资源。去产能短期内会影响地方经济增长和就业,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但这是结构性改革不得不迈过的坎。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
26.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当前我国着力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理性。
27.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在当前化解产能过剩中政府应如何作为。
正确答案
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通过供给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日益升级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②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供给引导需求,创造需求的作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③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问题主要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必须着力进行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当前我国着力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类型,材料显示供给侧是生产端,需求侧是消费端,因此此题的理论依据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再加上现实原因,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问题主要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此题的答案就比较全面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设问,设问类型是原因类,原因类一般从理论依据,现实原因,意义等角度来组织答案,再审读材料,找到理论原因和现实原因,组织答案时根据原因有针对性的添加意义即可了。
易错点
学生容易忽视回答现实原因
正确答案
①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尊重市场规律,为实施市场化退出创造条件。
②科学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引导企业调整发展战略,严控过剩行业新增产能。
③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④求真务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的检验。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在当前化解产能过剩中政府应如何作为,是措施类,行为主体是政府,可从政府的职能,依法行政,宗旨原则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设问,审问类型是措施类,措施类一定要找准行为主体,本题的主体是政府,再审读材料,根据材料信息,把政府的相关知识与材料进行有效对接即可了
易错点
切忌回答的大而空,一定要具体,答案要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3.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2016年3月,供给侧改革成为两会的热点。下列做法与之相符合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B、D两项不属于供给侧,而属于需求侧,不符合题意,排除;农垦改革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无关,排除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理解供给侧的内涵,根据材料,A符合题目要求。
易错点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注意要与需求侧区分开。另外,供给侧改革很重要,但也不可能替代“三驾马车”的作用,未来需要在需求和供给两侧一起做“文章”。
知识点
2.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下列做法与之相符合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选项,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当选,
B选项,属于扩大内需,
C选项属于调整生产关系,
D选项,属于需求侧改革。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题,抓关键词,根据设问要求选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易错点
区分供给侧和需求侧,实质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知识点
4.李克强总理指出本届政府要解决好“三个一亿人”问题,即:促进一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一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政府解决好三个一亿人问题( )
①有利于完善初次分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②有利于扩大社会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优化资源分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④有利于保障就业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扩大内需的原因和措施及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1.扩大内需的原因和措施.
(1)原因:①.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国际市场风险加剧,外贸出口难度加大.
②.由我国国情决定,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未来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
③.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国内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⑤我国多数行业产能过剩,供需矛盾突出.
(2)措施:
①.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配合运用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全力解决有效内需不足的矛盾.
②.提薪.适当提高社会保障“三条线”的保障水平,提高工职人员工资.
③.调整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更新消费观念,千方百计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假日经济,调整限制消费 的税费政策等.
④.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加强对人们经济消费的引导.
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免除消费后顾之忧.
⑥.推行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
⑦.完善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缩小贫富差距.
⑧.最根本的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未来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对于这群转移的农村人口,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是必不可少的生存需求.
考查方向
扩大内需的原因和措施;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解题思路
材料所述与完善初次分配无关,故①排除.
政府解决好三个一亿人问题有利于扩大社会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故②正确.
有利于优化资源分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符合题意,故③正确.
材料所述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无关,故④排除.
故选B.
易错点
初次分配主要指工资收入,再分配主要为财政转移性支付。题中所指的“三个一亿人”的问题主要是再分配。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学生要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以及对无关项的排除.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