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2.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r > HI

B0.1 mol·L-1溶液的pH:NaOH > LiOH

C向Na2SO3溶液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DMg、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Mg更剧烈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非金属性Br>I,氢化物稳定性:HBr>HI,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正确;

B.金属性Na>Li,0.1 mol•L-1溶液的pH:NaOH>LiOH,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正确;

C.向Na2SO3溶液中加盐酸,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错误;

D.金属性Mg>Al,Mg与酸反应剧烈,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正确;

考查方向

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解题思路

A.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B.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

C.向Na2SO3溶液中加盐酸,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

D.金属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

易错点

物质的性质及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液体燃料电池相比于气体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无需气体存储装置等优点。某科研人员设计了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某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新型燃料电池(如图所示)。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的工作温度高达700~900℃时,O2-可在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自由移动,反应生成物均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甲为电池正极

B电池总反应为N2H4+2O22NO+2H2O

C电池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图示中的O2-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电极甲通入的是N2H4在电池工作中发生氧化还原,是电池的负极,A错误。题目中讲明反应中生生物均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不会产生有毒的NO,B错误。因为本电池是以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新型燃料电池,O2-可在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自由移动,正极反应为O2+4e2O2-,C错误。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区移动,D选项正确。

考查方向

电化学

解题思路

由电池二极通入物质确定正负极,结合选项逐一分析。

易错点

原电池工作原理、电极反应书写

知识点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K+、NH4+、MnO4、HCO3

B0.10 mol·L-1 KI溶液:Al3+、Fe3+、Cl、SO42-

C滴入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Na+、Ca2+、NO3、Cl

Dc(H+)=1×10-12 mol·L-1的溶液:Mg2+、Cu2+、NO3、SO42-

正确答案

C

解析

A.MnO4在溶液中为紫色,错误B.Fe3+ 和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 错误;C.滴入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说明溶液呈酸性,可以共存,正确;D.c(H+)=1×10-12 mol·L-1的溶液的PH为12,溶液为碱性,不能与Cu2+共存,生成弱电解质,错误。

考查方向

离子共存问题

解题思路

注意审题,离子共存问题条件很重要

易错点

审题不清

知识点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6.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收集SO2并验证其漂白性

B用装置乙验证氯气与水反应有盐酸生成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

D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反应后分液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错误;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也可能是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错误;C.澄清的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Ca2++CO32-=CaCO3,澄清的石灰水和碳酸氢钠溶液,会中和HCO3-中的H,中和后产生了CO32-,与溶液中的Ca2+结合,也会产生沉淀:(根据碳酸氢钠用量不同,方程式有两种写法) 碳酸氢钠少量时,Ca2++OH-+HCO3-=CaCO3沉淀+H2O, 或碳酸氢钠足量时,Ca2++2OH-+2 HCO3-=CaCO3沉淀+CO32-+2H2O,因都会产生沉淀,所以无法鉴别,错误;D.因苯酚难溶于水,且酸性比碳酸弱,可在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待完全反应后,用分液漏斗分离,正确。

考查方向

化学实验方案的知识整理能力,侧重实验装置的正确使用

解题思路

注意实验装置的细节,再结合相关实验原理进行解题

易错点

实验装置的原理易混淆

知识点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A干燥Cl2 将气体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装置

B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取样,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AgNO3溶液

C测定混有NaCl的Na2CO3固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取m1 g样品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后,称量固体质量为m2 g

D配制100 mL 1.0 mol•L-1 CuSO4溶液 将25 g CuSO4•5H2O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正确答案

C

解析

A.氯气能与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A错误;

B.酸性条件下,溴离子和银离子发生离子反应,所以在做溴离子的检验中要首先中和碱,故B错误;

C.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1g-m2 g可计算碳酸钠的质量,然后计算质量分数,故C正确;

D.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应加水至溶液的体积等于100mL,故D错误.

考查方向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题思路

A.氯气能与碱石灰反应;

B.检验溴离子应在酸性条件下;

C.根据质量差可计算质量分数;

D.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

易错点

气体的干燥和溶液的配制、物质的检验

知识点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下一知识点 : 氮族元素简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