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8 分

36.如图所示,质量为m1=0.01Kg的子弹A,垂直纸筒的旋转轴穿过高速旋转的纸筒B且只在B上留下一个弹孔,子弹穿过B后打入质量为m2=0.99Kg的木块C中,并在C里面(A、C可视为质点)。木块C放在长木板D的左端,D的质量m3=3kg,长度为L1=0.375m。长木板刚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水平桌面的右端有一很薄的与D等高的固定挡板E,D的右端到E距离L2=0.125m,D碰到即被粘牢,C则离开D飞到桌面下方的水平地面上。已知纸筒直径d=30cm,纸筒匀速旋转的角速度,C与D之间的动摩擦因素,木板D的上表面距离地面高H=5m,子弹穿过纸筒的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取g=10m/s2。求:

(1)若发生子弹的枪有两个档位,可以发射两种初速度不同的子弹,为了让子弹穿过纸筒的时间尽可能短,子弹两个档位的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

(2)在(1)问中,讨论子弹打入C后,整体能否与D达到共同速度,并求出AC整体能与D达到共速情况下AC整体落到地面上距桌边的距离。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匀速圆周运动动量守恒定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

33.(1)已知铝的密度为2.7×103kg/m3,相对原子质量为 27,阿伏加的罗常数6.02×1023mol-1,体积为0.17m3的铝块中的原子数为(         )

(2)如图所示,长为775px、内径均匀的细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水银柱的上端正好与管口齐平,封闭气体的长为250px,,外界大气压强不变.若把玻璃管在竖直平面内缓慢转至开口竖直向下,这时留在管内的水银柱长为375px,然后再缓慢转回到开口竖直向上,求:

①大气压强p0的值;

②玻璃管重新回到开口竖直向上时空气柱的长度;


  34.(1)如图所示,实线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一束蓝光从空气中的A点沿AO1方向(Ol点在分界面上,图中Ol点和入射光线都未画出)射向水中,折射后通过水中的B点。图中O点为A、B连线与分界面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Ol点在O点的右侧

 B.蓝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速度变小

C.若沿AOl方向射向水中的是—束紫光,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下方的C点

D.若沿AOl方向射向水中的是—束红光,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上方的D点

E.若蓝光沿AO方向射向水中,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上方的D点

(2)如图所示,质量为M=0.5kg的框架B放在水平地面上。劲度系数为k=100N/m的轻弹簧竖直放在框架B中,轻弹簧的上端和质量为m=0.2kg的物体C连在一起。轻弹簧的下端连在框架B的底部。物体C在轻弹簧的上方静止不动。现将物体C竖直向下缓慢压下一段距离x=0.03m后释放,物体C就在框架B中上下做简谐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框架B始终不离开地面,物体C始终不碰撞框架B的顶部。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0m/s2。试求:当物体C运动到最低点时,物体C的加速度大小和此时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如图,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O点,此时弹簧处于原长。另一质量与B相同的滑块A从P点以初速度v0向B滑行,当A滑过距离l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粘在一起运动。设滑块A和B均可视为质点,与导轨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求:

①碰后瞬间,A、B共同的速度大小;

②若A、B压缩弹簧后恰能返回到O点并停止,求弹簧的最大压缩量。

33.(1)已知铝的密度为2.7×103kg/m3,相对原子质量为 27,阿伏加的罗常数6.02×1023mol-1,体积为0.17m3的铝块中的原子数为

(2)如图所示,长为31cm、内径均匀的细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水

银柱的上端正好与管口齐平,封闭气体的长为10cm,,外界大气压强不变.若把玻璃管在竖直平面内缓慢转至开口竖直向下,这时留在管内的水银柱长为15cm,然后再缓慢转回到开口竖直向上,求:

①大气压强p0的值;

②玻璃管重新回到开口竖直向上时空气柱的长度;

34.(1)如图所示,实线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一束蓝光从空气中的A点沿AO1方向(Ol点在分界面上,图中Ol点和入射光线都未画出)射向水中,折射后通过水中的B点。图中O点为A、B连线与分界面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Ol点在O点的右侧

B蓝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速度变小

C若沿AOl方向射向水中的是—束紫光,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下方的C点

D若沿AOl方向射向水中的是—束红光,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上

方的D点

EE.若蓝光沿AO方向射向水中,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上方的D点

(2)如图所示,质量为M=0.5kg的框架B放在水平地面上。劲度系数为k=100N/m的轻弹簧竖直放在框架B中,轻弹簧的上端和质量为m=0.2kg的物体C连在一起。轻弹簧的下端连在框架B的底部。物体C在轻弹簧的上方静止不动。现将物体C竖直向下缓慢压下一段距离x=0.03m后释放,物体C就在框架B中上下做简谐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框架B始终不离开地面,物体C始终不碰撞框架B的顶部。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0m/s2。试求:当物体C运动到最低点时,物体C的加速度大小和此时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35.(1)完成核反应方程:        ,

衰变为的半衰期是1.2分钟,则64克经过6分钟还有      克尚未衰变.

(2)如图,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B静止在

水平面上的O点,此时弹簧处于原长。另一质量与B相同的滑块

A从P点以初速度v0向B滑行,当A滑过距离l时,与B相

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粘在一起运动。设滑块A和B均可视为

质点,与导轨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求:

①碰后瞬间,A、B共同的速度大小;

②  若A、B压缩弹簧后恰能返回到O点并停止,求弹簧的最大压缩量。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第28、29题为物理题,第30、31题为化学题,考生从两道物理题、两道化学题中各任选一题作答。

28.[物理——选修3-3]

(1)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对石墨烯的研究.石墨烯被证实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薄、最坚硬的物质,具有很好的导电、导热等性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单层石墨烯分子排列紧密,是由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知道石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就可估算石墨分子的体积

C.石墨和石蜡都是晶体

D.利用石墨烯的强导热性可将内能全部转化为其他形式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发生变化,经历了图示A→B→C→A的循环过程,则(   )

A.气体在状态C和状态A的内能相等

B.从状态C变化到状态A的过程中,气体一定放热

C.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吸热

D.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减小

29.[物理——选修3-5]

(1)据2011年3月14日法新社报道,日本核泄漏事故正在加剧,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可能已经出现“堆芯熔毁”现象,3号机组所用核燃料为铀和钚,下列关于该核泄漏事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铀238俘获中子形成铀239,再经一次β衰变,可成为原子反应堆中的燃料钚239

B.钚的半衰期为24100年,则24100年后泄漏物质中钚原子的总数将降低为原来的

C.衰变时放出的α射线比β射线的贯穿本领强

D.在核泄漏的地区由于受到大剂量辐射,会出现癌症、甲状腺病患者增多的现象

(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b两球,其质量分别是ma、mb,两球在t1时刻发生正碰,并且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两球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ma>mb             

B.ma<mb       

C.ma=mb            

D.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

28.(1)B(6分)  (2)D(6分)

29.(1)D(6分)  (2)B(6分)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动量守恒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4 分

本题包括3小题,只要求选做2小题。

17.模块3-3试题

(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每选错一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B.一块0℃的冰逐渐熔化成0℃的水,在这个过程中分子势能和物体的内能都会增加

C.用油膜法测出油分子的直径后,要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只须再知道油的密度即可

D.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若把甲固定,使乙分子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拢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然后乙克服分子力做功

E.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气压,水蒸发越慢

F.机械能无法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无法全部用来做功以转化为机械能。

(Ⅱ)如图15所示,装有水银的一个细小U形管与一个巨型密封储气罐A相连,U形管左端封闭有一段空气柱。在气温为27℃时,空气柱长度为,右端水银面比左端低。当气温降到-23℃时,U形管两边水银高度差减小了。求:

(1)巨型密封气罐内气体的压强;

(2)U形管左端封闭空气柱的压强。

18.模块3-4试题

(Ⅰ)如图16所示,一小孩站在宽6m的河边,在他正对面的岸边有一距离河面高度为3m的树,树的正下方河底有一块石头,小孩向河面看去,可同时看到树顶和石头两者的像,并发现两个像重合,若小孩的眼睛离河面高为1.5m,河水的折射率为 ,试估算河水深度。

(Ⅱ)一根弹性绳沿x轴方向放置,左端在原点O处,用手握住绳的左端使其沿y轴方向做周期为 1s 的简谐运动,于是在绳上形成一简谐波,绳上质点N的平衡位置为x=5m ,振动传播到质点M时的波形如图所示,求:

(1)绳的左端振动后经多长时间传播到质点N;

(2)质点N开始振动时,绳的左端已通过的路程。

19.模块3-5试题

(Ⅰ)铀235在核反应堆中被中子射中后会发生裂变。裂变后产生的碘131、铯137、氙133、氪88等新原子大都具有放射性。其中碘131()放出β射线,是裂变产物中份额比较多的物质,其半衰期约为8天;铯137()放出射线其半衰期约30年。

依据上面信息

(1)请写出碘131()衰变为X原子核后的衰变方程(                  )                    

(2)设福岛核泄漏产生的铯137()质量为m,经过60年后还有质量为(           )的铯137()没有发生衰变。

(Ⅱ)一火箭质量为m,以一定的倾角斜向上发射,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v,火箭在最高点爆炸成两块,其中一块沿原轨道返回,质量为m/2 ,求:

(1)另一块爆炸后瞬时速度大小

(2)爆炸后系统增加的机械能







17.模块3-3试题

(Ⅰ)(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每选错一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a.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存在张力B.一块0℃的冰逐渐熔化成0℃的水,在这个过程中分子势能和物体的内能都会增加C.用油膜法测出油分子的直径后,要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只须再知道油的密度即可D.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若把甲固定,使乙分子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拢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然后乙克服分子力做功E.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气压,水蒸发越慢F.机械能无法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无法全部用来做功以转化为机械能。

(Ⅱ)如图15所示,装有水银的一个细小U形管与一个巨型密封储气罐A相连,U形管左端封闭有一段空气柱。在气温为27℃时,空气柱长度为60cm,右端水银面比左端低44cm。当气温降到-23℃时,U形管两边水银

高度差减小了4cm 。求:

(1)巨型密封气罐内气体的压强

(2)U形管左端封闭空气柱的压强

模块3-4试题

(Ⅰ)如图16所示,一小孩站在宽6m的河边,在他正对面的岸边有一距离河面高度为3m的树,树的正下方河底有一块石头,小孩向河面看去,可同时看到树顶和石头两者的像,并发现两个像重合,若小孩的眼睛离河面高为1.5m,河水的折射率为 ,试估算河水深度。

(Ⅱ)一根弹性绳沿x轴方向放置,左端在原点O处,用手握住绳的左端使其沿y轴方向做周期为 1s 的简谐运动,于是在绳上形成一简谐波,绳上质点N的平衡位置为x=5m ,振动传播到质点M时的波形如图所示,求:

(1)绳的左端振动后经多长时间传播到质点N

(2)质点N开始振动时,绳的左端已通过的路程

模块3-5试题

(Ⅰ)(4分)铀235在核反应堆中被中子射中后会发生裂变。裂变后产生的碘131、铯137、氙133、氪88等新原子大都具有放射性。其中碘131()放出β射线,是裂变产物中份额比较多的物质,其半衰期约为8天;铯137()放出射线其半衰期约30年。

依据上面信息

(1)请写出碘131()衰变为X原子核后的衰变方程

(2)设福岛核泄漏产生的铯137()质量为m,经过60年后还有质量为

的铯137()没有发生衰变。

(Ⅱ)(8分)一火箭质量为m,以一定的倾角斜向上发射,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v,火箭在最高点爆炸成两块,其中一块沿原轨道返回,质量为 m/2 ,求:

(1)另一块爆炸后瞬时速度大小

(2)爆炸后系统增加的机械能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4 分

请考生在第15、16、17三题中任选二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二题计分。

15.模块3—3试题

(1).关于分子动理论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布朗运动是水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

B.每一个分子都有势能和动能,每个分子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就是该分子的内能

C.只有热传递才可改变物体的内能

D.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也是其内能的一部分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27℃。求:

①该气体在状态B、C时的温度分别为多少摄氏度?

②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的热量是多少?

16.模块3—4试题

(1)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传到x=1m的P点时,P点开始向下振动,此时为计时起点,已知在t=0.4s时PM间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此时x=4m的M点正好在波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P点的振动周期为0.4s    

B.P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 

C.当M点开始振动时,P点正好在波峰

D.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10m/s 

E.从计时开始的0.4s内,P质点通过的路程为30cm

(2)1966年33岁的华裔科学家高锟首先提出光导纤维传输大量信息的理论,43年后高锟因此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如图所示一长为L的直光导纤维,外套的折射率为n1,内芯的折射率为n2,一束单色光从图中O1点进入内芯斜射到内芯与外套的介质分界面M点上恰好发生全反射,O1O2为内芯的中轴线,真空中的光速为c。求:

Ⅰ.该单色光在内芯与外套的介质分界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时临界角C的正弦值;

Ⅱ.该单色光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时间。

17.模块3—5试题

(1)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辐射出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群氢原子能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 

B.这群氢原子在辐射光子的过程中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减小, 电势能增大 

C.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光有三种  

D.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9.60eV

(2)如图,Q为一个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其DB段为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AD段为—长度为也R的粗糙水平轨道,二者相切于D点,D在圆心O的正下方,整个轨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物块P的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P与AD段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力为正压力的0.1倍,物体Q的质量为2m,重力加速度为g,

(1)若O固定,P以速度从A点滑上水平轨道,冲至圆弧上某点后返回A点时冶好静止,求的大小;

(2)若Q不周定,P仍以速度从A点滑上水平轨道,求P在光滑圆弧轨道上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动量守恒定律分子的热运动 布朗运动物体的内能 热量光导纤维及其应用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下一知识点 :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动量守恒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