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鞅变法
- 共1504题
下列赋税制度体现了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的是
[ ]
正确答案
管仲改革期间,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数是
[ ]
正确答案
春秋末期,鲁国实行初税亩以后,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开垦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 ]
正确答案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
正确答案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结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 ]
正确答案
“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
[ ]
正确答案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 ]
正确答案
春秋时期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等政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正确答案
齐国的“相地而衰征”与鲁国“初税亩”的共同本质是
[ ]
正确答案
《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下列关于初税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下列改革中,含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
[ ]
正确答案
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中,出现了“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等内容,反映了
①各诸侯国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要求②对土地私有的承认
③生产力水平的提高④封建土地私有制得到确立
[ ]
正确答案
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 ]
正确答案
李悝主张“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其主要作用是
正确答案
谷梁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中记载“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履亩,意思是按实际亩数),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整个意思是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之后,田税既取之于公——藉田,也取于民——私田。原来私田之收全归自己,现在也要按亩纳税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收赋税,这表明公田私田之间的界限被取消了。这种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