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9年1~6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2 209万吨。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很畅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根据材料三,分析中美两国玉米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正确答案

(1)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4分)

(2)土地肥沃,地广人稀(4分)

(3)价格低,含油量高(2分)

(4)相同点:均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在50%以上。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带所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土地价格低。(4分)

本题考查中美农业生产的比较。(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而影响机械化和水利化的主要是地形条件。(2)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的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且黑土肥沃。(3)结合资料二反映进口大豆的含油量高,且价格较低。(4)结合材料三,从纬度、地形、土壤有机质、气候、种植面积比重、单产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①、②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                                       

(2)①区主要农作物种类在我国输出量最大的省区是  (    ) 

(3)说明①②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1)玉米 小麦

(2)B

(3)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第(1)题,①为玉米带,邻近乳畜带,可为乳畜业发展提供饲料。②为小麦带。故①区农作物主要为玉米,②区主要为小麦,而且北部小麦区为春小麦,南部为冬小麦。第(2)题,玉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松嫩平原,它有“中国最大的玉米带”之称,因此,松嫩平原的吉林省是玉米输出量最大的省。第(3)题,

①②位于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应为商品谷物农业,它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最大的特征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9分)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读我国某区域图,图示区域内有季风水田农业、旱作农业、灌溉农业和高寒牧业等,请分别说出A、B、C三地所属的农业类型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正确答案

A地为季风水田农业(1分):(位于四川盆地)地势低平(1分);水热条件好(1分);

B地为高寒牧业(1分):(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1分),气温低,水分不足(1分);

C地为旱作农业(1分):(位于渭河平原)地势低平(1分),年降水量小于800mm,水分相对不足。(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4分)竹是草本植物,禾本科的一个分支,为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入菜,倍受中国人民喜爱。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制作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竹笛。因其长直且冬季依旧翠绿,素有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和岁寒三友(梅松竹)之一的美称。

材料一 亚太竹区分布图                                                         

材料二 世界主要产竹国竹类种数对比图,及世界主要产竹国竹林面积对比图

材料三 竹子在合适生长的地带具有“强势”、“霸道”的个性,竹林中竹鞭(竹子的地下茎)系统十分发达,使土壤中的养分消耗极快;茂盛的竹叶遮光蔽日,地下竹鞭盘根错节,让其他植物难以立足,甚至还能“攻城略地”。

(1)依据所给材料判定竹子主要的生长习性。(6分)

(2)根据材料,说出我国竹子资源的优势并分析原因。(12分)

(3)贵州赤水为“中国十大竹乡”之一,竹产业发达,近年来竹林面积快速增长,有人对此表示担忧。请结合材料说出其担忧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喜温、好湿,耐酸(6分) 

(2)分布广;种类多(4分) 

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性气候范围广;多山地丘陵,宜林面积广。竹子分布区空间跨度大;山地丘陵垂直分异明显,气候土地类型多样(8分)

(3)竹林面积快速增长,可能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树种资源单一,生物多样性锐减(6分)

试题分析:

(1)从竹区分布图分析,主要分布在水热资源充足的地区,且土壤呈酸性,所以竹子的主要生长习性是喜温、好湿,耐酸。

(2)从对比图分析,我国竹林的分布面积广,种类多。从气候条件分析,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性气候范围广,水热资源丰富;从地形分析,我国多山地丘陵,宜林面积广,因此我国竹林的分布面积广。又因山地丘陵垂直分异明显,气候土地类型多样,适合多种竹子的生长,所以竹子的竹子种类多。

(3)从材料分析,竹子在合适生长的地带生长快,土壤中的养分消耗极快,所以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茂盛的竹叶遮光蔽日,地下竹鞭盘根错节,让其他植物难以立足,所以竹林生长,使树种资源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分10分)

(1)A地的农业以                为主,其所在省区的简称是              

B山脉的走向是                  走向。(3分)

(2)甲地地区粮食生产的商品率较高,请分析其形成原因。该地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什么?(4分)

(3)乙地的地形区是              。甲乙两地最应该保护的生态系统是什么?(2分)

(4)丙地区发展工业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1分)

正确答案

(1)畜牧业 内蒙古 西北----东南 (2)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 热量不足   (3)松嫩平原 沼泽(湿地)

(4)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

图中A为内蒙古高原上的内蒙古自治区;B为小兴安岭。甲为东北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但 热量不足;乙为松嫩平原,这里的沼泽(湿地)要保护。丙为辽中南工业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

下一知识点 : 混合农业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