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共1251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从北纬58°到南纬35°~40°之间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下表为美国和我国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7°N~45°N
42°N~46°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机质
3%~6%
2%
降水量(毫米)
500~7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
50%
50%~60%
玉米单产
7 500千克/公顷
6 750千克/公顷
材料三 美国玉米的用途结构。
(1)由材料一分析两个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不同之处是 。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_ 。(答出四点)
(3)在所有粮食作物中,玉米的发展是最快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
A.畜牧业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增大
B.玉米育种技术进步,单产提高
C.国际贸易中玉米供大于求,播种面积应该扩大
D.玉米种植的机械化程度提高
(4)美国玉米的用途结构说明( ) (单选)
A.玉米主要用作口粮
B.工业需要比例大于人畜消费比例之和
C.美国玉米出口比例很小
D.玉米用途已渗透到工农业的许多方面
正确答案
(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2分)小麦和玉米生产外,还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2分)
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2分)
(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水源充足(4分)
(3)C (2分) (4)D(2分)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1)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谷物生产基地,主要作物为玉米、小麦和乳畜带;我国东北地区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和水稻;
(2)两地自然条件相似,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3)供大于求,则应该缩小面积,
(4)利用材料三可直接判断。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岛国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M、N两地降水资料(单位:mm)。
(1)说明M、N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5分)
(2)与甲国相比,乙国农业地域类型的突出特点有哪些?(3分)
(3)乙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最早的国家,甲国传统工业也很发达。试分析两地工业化过程中发展条件的明显差异。(2分)
正确答案
(10分)
(1)差异:M冬季降水多于夏季(1分),N降水季节分配均匀(1分)。
原因:M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湿,加上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1分)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1分)。N终年受来自海洋上的西风控制(1分)
(2)以乳畜产品为主(1分),靠近城市布局(1分),商品率高(1分)。
(3)甲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海运便利(1分);乙传统工业区资源丰富(1分)。
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 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材料三 东北平原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
。(3分)
(2)作为商品粮基地,东北平原与其他商品粮基地比较,其突出的优势是
。(2分)
(3)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 。(2分)
(4)由于价格下跌,产品滞销,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受打击,纷纷减产或转产,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6分)
(5)生态农业作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东北大豆产区近年来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推广,试分析图示生态农业模式的好处。(6分)
(6)本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停止了在本地区的农垦项目,试分析这一措施的生态意义。(6分)
正确答案
(1)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2)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人少地多)
(3)价格低,含油量高
(4)①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②实行产业化集约经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③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④加快水利建设和提高机械化水平
(5)①缓和饲料 肥料、燃料的矛盾,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②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③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副业,提高农民收入
(6)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具有的蓄水、调节气候、河川径流的功能
略
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1分)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基地,为什么?(3分)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气候(1分)
(2)A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分);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1分);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生产为主,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1分)
(3) B(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C(位于青藏高原内部)低,热量条件较好;(1分)B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多(1分);B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1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读图分析能力。(1)图示等值线主要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故反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2)A地区为珠三角地区,其商品粮生产地位下降主要从该地区的工业化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分析。(3)图示B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于地势和气温条件较优越,降水较丰富,故生产潜力较大,而C位于青藏高原面上,地势高,气候寒冷、降水少,土壤贫瘠,故农业生产潜力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