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新华网长春2011年8月12日电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1亿这意味着未40年全球粮食需求预计将增长50%到65%这无疑对全球农业提出严峻考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近几年世界粮食库存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与2001年相比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世界粮食库存分别下降37.9%、15.1%和8.4%,2010年则下降17.3%。目前中国粮食产量可用“丰年有余灾年不足”形容。特别是受世界粮食供求不平衡的大环境影响中国粮食供求平衡能力脆弱。而世界粮食贸易竞争激烈致使粮食价格出现大幅攀升。

材料2    “粮食价格——走出危机走向稳定”成为2011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在庆祝2011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时让我们认真研究粮价波动根何在采取一切必要行动减轻粮价波动对全球社会最弱势成员的影响。

材料3   “我国部分商品粮、棉基地分布图”。 

(1)图中甲、乙两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甲________乙________。(2分)

(2)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6分)

(3)在所有粮食中玉米的发展是最快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2分)  

正确答案

(1)商品谷物农业  水稻种植业 (2分)

(2)距海近降水丰富(水热配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充足;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接近市场。(4分)

(3)C (2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甲位于东北地区,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2.丙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的新疆,甲地位于东北地区,两地比较可以从水源、土壤、热量、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市场等方面比较。

3.如果国际贸易中供大于求,那么玉米的播种面积应该减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玉米是世界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从北纬580到南纬350~400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从栽培的面积看,玉米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而总产量却占第一位。

(1)在所有粮食作物中,玉米的发展是最快的,试解释其原因。

(2)与水稻种植业相比,两者生长的自然条件有何不同?

(3)美国的玉米生产主要分布在           ,这里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4)日本是美国玉米的主要进口国,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玉米育种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单产;畜牧业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农业技术的进步,使玉米种植业高度机械化。

(2)从热量条件上看,玉米要求的温度条件比水稻低;从需水量上看,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比水稻低

(3)中部玉米带 自然条件: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年降水量较充足。社会经济条件:机械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

(4)人口众多,对粮食的消费量大;国土狭小,地形崎岖,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小。

本题综合考查了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区位因素。玉米种植历史悠久,但大规模生产比较晚,与玉米需求量、科技水平等密切相关。美国是玉米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因为具有玉米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日本玉米大量进口,即生产量低,主要是因为山地国家,自然条件不利于种植玉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水果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近十几年来,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发展,“基塘”的生产规模和面积大幅减少,并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甚至出现大片出售、出租土地等现象。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2)近十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发生了什么深刻变化?

正确答案

(l)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气候高温多雨,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2)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农业生产逐步转向为城镇提供农副产品,所以向蔬菜等商品农业发展。农业土地价格也随着城镇化速度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使生产转向产值高的部门发展;经济发展也导致劳动力价格大幅提高,劳动力大量从事非农产业,土地也大量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因而土地出现商品化现象。

本题通过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考查了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城市化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包括农村劳动力大量从事非农产业,大量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化和土地商品化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分析资料和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鲁)肃对(孙权)曰:“……肃之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寡(缝隙,可乘之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三国志·鲁肃传》

材料二

(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候,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敦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下图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

小题1:据图分析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

小题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当时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正确答案

小题1:交通区位:水陆交通要道(枢纽、节点)。分析:扼西部山区东山口,为吴蜀东西相连的水运交通要冲;西部山地与东部的湖沼阻碍了南北的联系,使荆州成为南北交通要道。

小题2:气候温暖湿润,地势较平缓,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河湖众多) ;人口较多,交通便利(商贸发达)。

根据鲁和亮所说及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荆楚地区的西部为山区地形,有东西流向和南北流向的河流经过该区;农业发展条件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应从利和不利两方面来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铁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因素以及该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图中A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以及该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B位置东西两侧雪线的高低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述40°以南地区东西海岸线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穿越安第斯山脉,地表起伏大,建设难度大;西部位于板块边界,多地质灾害;促进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横贯大陆,缩短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的行程;促进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

(2)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历史悠久,科技水平高等(答对3 点即可)

(3)东高西低;西部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4)西部曲折,东部平直,西部冰川侵蚀严重。西部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下一知识点 : 混合农业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