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共1251题
某镇周围要发展鲜花、乳牛、水稻、水产养殖四种农业,请在A、B、C、D四个区位安排四种农业,并说明安排的理由。
(1)A应布置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应布置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应布置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应布置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水产养殖;水域面积大
(2)乳牛;接近城区,交通便利
(3)鲜花;接近城区,水源充足
(4)水稻;面积大,离城区远,地价低
(24分)下图为中国主要农业贸易流量示意图,表格为中国主要农业区域间贸易流量统计表,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为中国主要农业贸易流量示意图,下表为中国主要农业区域间贸易流量统计表。
(1)据图表说出我国农业贸易的主要特点。(6分)(2)说出图中A组箭头所示农业贸易的主要农产品,并分析新疆成为其贸易输出地的主要区位因素。(10分)
(3)据图表分析湖南广东两省之间农业贸易量最大的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中、东部间贸易量多,东西部间的贸易量少,(贸易流量东多西少,青藏地区最少)(2分),主要贸易输出地为东北、中南、广西、新疆等地(2分),主要贸易输入地主要为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2分)。
(2)棉花(2分)、水果(2分)。光热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2分),质量好,有灌溉水源(2分),产量高;交通便利(2分)、纺织等加工业不及东部发达(2分)(7选5)。
(3)地域位置邻近(运输便利、成本低;食品结构相近)(2分);广东城市化水平高,耕地面积小(2分);人口众多,需求量大(2分),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发达,需要农产品为原料(2分);湖南有全国商品粮基地,农产品产量高(2分)。(5选4,得8分)
试题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我国东西部农业贸易差异较大,我国农业贸易主要集中在中东部,中、东部间贸易量多,而与西部间的贸易量少,青藏地区最少,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主要贸易输出省区有中南地区的湖南、湖北,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西北地区的新疆,西南地区的广西,主要贸易输入地区主要为广东所在的珠三角地区、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地区、及山东省、京津唐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
(2)读图可以看出A组箭头所示农业贸易的农产品主要输往京津唐、山东省、河南省、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地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地处我国内陆,降水虽少,但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晴天多,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盛产优质长绒棉和葡萄、哈密瓜等优质水果,产量高,所以该组箭头所示农业贸易的主要农产品最可能的是棉花、水果,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农产品输出,而且纺织等加工业不及东部发达,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新疆农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
(3)湖南、广东两省地域位置邻近,交通运输便利,运输成本低,而且两地生活习惯相似,食品结构相近,而广东城市化水平高,耕地面积小,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广东省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发达,需要大量的农产品作为原料,而湖南有全国商品粮基地,农产品产量高,是重要的农产品输出基地,所以两省之间农业贸易量最大。
读“亚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分析评价下列地区气候资源及其农业发展的条件:
①A处__________条件配合好,宜种植以_____________为主的高产粮食作物;
②C处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好,但__________资源不富裕,宜发展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旱
作农业;
③D、E处充分利用具有很大优势的____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____资源,发展畜牧业和__________
农业,生产优质的畜产品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农产品。
正确答案
水热;水稻;光照和热量;水;小麦和棉花;草场;光热;灌溉(绿洲);长绒棉;葡萄(或哈密瓜)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1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区位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
①粮食产区 ②花卉蔬菜园艺区 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 ④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
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
(2)布局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城市发展到图2时,据图信息分析,城市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压力及对策。
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②;③;④;①
(2)花卉蔬菜等产品产值高,城市需求量大,易腐烂,不便长距离运输,应布局在地价高的近郊。
(3)压力: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剧增,对粮食乳肉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城市面积扩大,大量
占用耕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副产品供应紧张。 对策:城市建设尽量节约用地,少占农田;
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
(10分)根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主要发源地,冰层厚达2000米;冰川侵蚀力与冰川的厚度、山地的坡度成正相关,与河谷的宽度成负相关。北欧森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早期木材运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浮运。主要依靠河水浮运(浮运从春季开始直至夏末,借助河流进行漂浮木材);另一种是陆运,冬季用马拉木材在积雪上滑行。
(1)说出甲城市所在国家耕作业不发达的主要原因。(6分)
(2)在未修公路、铁路前,M国高纬度森林的木材运往河口加工厂采用浮运,试从河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纬度高,热量不足;阴雨天多,光照不足;多山地,平原狭小,不便耕作。(6分)
(2)河流的流向与木材的运输方向一致;河网密度大;河道平直,流速快,流程短;河流水量较为充足,利于浮运。
试题分析:
(1)甲地处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低,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生产;受海洋的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甲地降水量多,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山地多,平原面积狭小,不利于耕作。
(2)M国高纬度森林的木材运往河口,河流的流向与木材的运输方向一致;该地区河网密度大,运输便利,运输量大;河道平直,由于地势作用,流速快;降水多,河流水量充足,河水流量大,利于浮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