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共1251题
(14分)根据所给图文材料,问答下列问题。
图11
材料一:图11为我国东北地区简图,图中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
材料二: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外国人耕种。
(1)指出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8分)
(2)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地处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丰富的灌溉水源;(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共6分)
(2)原因: ①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 ②两国政策的支持
③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 ④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⑤中国面临乙地区 ⑥中国劳动力充足(每点2分,答对4点即可,共8分)
本题考查中外区域地理比较分析。(1)甲地区为我国三江平原,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2)乙地区为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稀疏,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低;注意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人地关系、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7分)
(1)A、B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 、 。(2分)
(2)说明A、B、C三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要特点。(5分)
正确答案
(1)春小麦 冬小麦(2分)
(2)商品谷物农业(1分) 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等(2个要
点得4分)
本题考查美国农业生产。
(1)A处纬度较高,为春小麦;B处纬度较低,为冬小麦。
(2)ABC为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小麦、玉米带,为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特征:大规模生产、
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31分)
材料一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18个地市及周边四省的12个地市3个县区,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亿人。该经济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
材料二 焦作铁棍山药在国内享有盛名,发展山药产业成为煤城焦作探索城市转型途径之一。铁棍山药喜光,耐寒性差,忌水涝,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近年来铁棍山药的生产、加工多沿袭传统方法,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销售市场鱼目混珠。
(1)中原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较,有哪些突出的优势区位条件?(10分)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焦作成为铁棍山药主产地的自然原因?(8分)
(3)为促进山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你有哪些好的建议?(12分)
正确答案
(1)(10分)地处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交会处,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经济腹地宽广,消费市场广阔;土地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价劳动力丰富(10分)(答交通便利、优惠政策、科技先进、工业基础雄厚等不得分,因为是和珠江三角洲比较)
(2)(8分)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地处太行山冲积扇平原上,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黄河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每个要点2分,光照充足,冲积扇平原不答各扣除1分)
(3)(12分)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发展山药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兴修水利工程,改善排灌条件;规范生产基地,形成规模化生产;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意识;提供优惠政策,做大做强山药产业。(每个要点2分)
试题分析:
(1)中原经济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的优势区位在于地理位置、资源、土地、劳动力和市场等方面,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地理位置优越;从资源上看,中原经济区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贫乏;从土地和劳动力上看,中原经济区较珠三角地区落后,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等。答题时要注意交通、政策、科技和工业基础等区位条件是珠三角地区的优势。
(2)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一般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四个方面。焦作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地处华北平原太行山冲积扇上,土壤肥沃,有黄河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3)可从山药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提出建议。如生产上主要是依靠科技,围绕稳产、高产提建议;加工上主要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销售上主要是树立品牌意识等。
读图和阅读资料,完成下面问题。(16分)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3分)
(2)归纳该国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6分)
(3)一般而言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1分)
(4)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6分)
(1)位于热带(1分);东濒红海(1分);非洲东北部(1分)。
(2)中部高,东、西部相对较低(3分);东南地势低气温高,中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西北部地势下降气温随之升高(3分)。
(3)A、B、C(1分)。
(4)问题: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3分)。
措施:在高原修建水库与水坝,实现雨水的季节调配;培养农业技术人员;推广喷灌与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国际合作,解决资金短缺困难等(3分,任答三点即可)。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1)地理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分析。(2)根据图例分析地势高低分布,利于地势的差异分析气温的变化即可。(3)图示的等降水量线分布可判断三条河流发源地的降水量差异。(4)根据图示判断,该国家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故水资源影响农业生产;且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故从社会经济因素角度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主要措施可结合问题,从水资源的开源、节流和技术的引进,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
(26分)读下图 “北欧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分析该国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2分)
(2)指出甲、乙两地自然带类型及导致差异的主要因素。(6分)
材料一: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图中等值线示意
半岛及周边地区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
(3)根据材料一结合图分析该半岛等固态降水率线西(北)部沿海密集,东(南)部沿海稀疏的原因?(4分)
材料二: 丹麦农业历史悠久,19世纪70年代起,北美和俄国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输往西欧,廉价的粮食冲击着欧洲市场,迫使丹麦进行了重大的农业结构调整:由种植小麦为主调整为畜牧业和海洋渔业为主。
(4)根据材料二结合丹麦的农业区位,说明其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8分)
(5)读图说出半岛东西两海岸线的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2分)
(2) 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亚寒带针叶林带(4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任选2点给满分)(2分)。
(3)西北部是山地,坡度陡变化大,东南部地势缓,变化小(4分)
(4)自然条件:丹麦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光热不足,不适合发展粮食作物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发展畜牧业;多海湾和沿海低地,适合发展海水养殖;
社会条件:欧洲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畜牧业和渔业市场广阔;欧洲粮食市场受到美、俄低价粮食冲击;(8分)
(5)西部海岸线曲折,为峡湾海岸;东部海岸线平直,(2分)西部海岸线为冰川侵蚀作用和海浪侵蚀作用所形成;东部为众多河流带来的泥沙在下游沿海地区沉积下来所形成的流水沉积作用(4分)
试题分析:
(1)由图经纬网可知道,挪威位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山的西侧,地势海拔高,形成河流落差大。
(2)甲地位于挪威位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山的西侧沿海平原地区,同时受西风带、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 位于波的尼亚湾附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类型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3)由图中可知道,西北地区的固态降水率比东南的大,且固态降水率线较为稠密,而东南地区的固态降水率小,且固态降水率线较为稀疏,主要是因为西北地区纬度高且地势海拔高,落差大,而东南地区纬度较低且地势海拔也低平,落差小。
(4) 根据材料二可知,丹麦农业结构调整:由种植小麦为主调整为畜牧业和海洋渔业为主。主要原因是其地理位置位于中高纬度地区的大西洋东海岸,受到盛行西风、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较低,加上降水量较多,太阳辐射量少,热量不足,不宜发展种植业,同时这里有丰富的优良牧草,人口、城市分布稠密,广阔的消费市场,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和海洋渔业。
(5)由图中判断,半岛西部海岸线曲折,主要是由于受到海浪的侵蚀作用及纬度较高而受到冰川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而半岛西部海岸线则较为平直,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山的北风坡且受洋流影响小,主要是受到河流的流水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