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自然条件看,“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大荒”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四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2)“北大荒”;热量;“西大荒”;水源。

(3)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联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巴铁路模拟路线图和巴基斯坦降水量及主要棉花分布图, 回答问题。

材料二 巴基斯坦棉花主要分布在印度河两岸,属大陆性气候,印度河为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加上棉花生长期间为晴好天气,成熟与收花期基本无雨,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棉花生长。

材料三 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是通往阿拉伯海和波斯湾的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了加强中巴两国的合作,巴基斯坦于2013年2月18日正式向中国移交瓜达尔港运营权,并且两国拟在瓜达尔港和中国西部经济特区喀什之间修建一条铁路,中巴合作受到各国的关注。

(1)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阿拉伯海的印度河为巴基斯坦主要河流,试分析上下游径流量差异及主要原因。(10分)

(2)分析巴基斯坦北部产棉区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8分)

(3)试分析中巴铁路的修建将给喀什带来的有利影响。(8分)

正确答案

(1)上游径流量大,下游小(2分)。 上游降水多(2分),北部冰川(雪)融水补给河流(2分);下游气候干旱,下渗和蒸发严重(2分),人类活动取水(2分)导致下游支流少,水量少。

(2)北部降水较多(2分),河流径流量大,水源充足(2分);位于河流出山口,冲积形成的土壤疏松肥沃(2分);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2分)。

(3)改善喀什对外交通条件,有利于喀什的对外联系,缩短了喀什的出海通道;扩大了喀什的经济腹地;促进里对外开放的发展;促进喀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喀什城市化进程等。(8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印度河发源地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并且有冰川分布,所以水流量大;下流属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大,再加上灌溉,所以下游水量较少。

(2)从自然区位因素当中听水源,土壤和社会经济因素当中的劳动力,市场等因素方面分析。巴基斯坦北部们于印度河上游,水源丰富,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位于山口的冲击扇,人口众多,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

(3)喀什做为我国西部经济特区,本身有丰富的物产,苦于距离出海口较远,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巴铁路建成以后,缩短了喀什出海的距离,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也可以带动铁路沿线经济的发展,同时可以促进人才和信息的快速交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出现的以典型景观为特征的自然群落与人工群落相互镶嵌的生态复合体。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大致以400mm 等降水量为界,范围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的呼伦贝尔,经内蒙古东南、冀北、晋北直至鄂尔多斯、陕北,总面积约25 万km2。近百年来,人口密度增加、土地不合理开发与风、水侵蚀作用交织在一起,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小。

                                                                                  图1

材料二:内蒙古太仆寺旗农牧交错带1975-2004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情况

                                                                                                       图2

材料三: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图3

1、北方农牧交错带两侧呈现出不同的农业景观,产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体现出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2、 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出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环境人口容量较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仆寺旗农牧交错带最主要的两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积减少速度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正确答案

(1)水分;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

(2)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不定、土壤肥力下降等

(3)科技发展水平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落后;人口素质低下,人才外流严重;地理环境封闭,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低。

(4)RS ;退耕还草;工业化、城市化

(5)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我国五个农业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从地形上看,C地区是_______平原,D地区是________平原(不能填三大平原名称,填次一级地形区的名称);从气候上看,C地是________气候,E地是________气候;从农业用水来看,主要不是引用河水进行灌溉的是________地区。

(2)A、D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地区淡水养殖、水产品加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双选)(    )

A.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

B.原料充足

C.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D.能源泉充足

(4)C地区粮食产量比B地区低,但粮食商品率却比B地区高的原因有哪些?

(5)E地区农作物具有________特点,该地区发展农业最主要的水源是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三江  河套  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E

(2)低温(热量条件) 灌溉水源

(3)BC

(4)C地区耕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小,故人均占有量比B地区多

(5)耐旱  冰川融水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1)据图中的重要地理事物,判断出各农业区的名称和所在位置,并分析各农业区生产的条件。(2)A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D地区位于内蒙古河套平原,属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在200 mm以下,发展农业需解决水源问题;(3)B地区是太湖平原,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淡水鱼养殖基地,人口稠密,建水产品加工厂,不仅原料充足且市场广阔;(4)C地为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是其商品率高的原因;(5)E地为哈密盆地,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故水资源不足,主要的河流水源为冰川融水补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及“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

农产品

玉米

蔬菜

苹果

乳、肉、蛋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5

30

15

50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2分)

A.广州近郊     B.济南远郊    C.西安近郊     D.上海郊区

(2)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个生产过程中,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2分)

(3)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用它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2分)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4) 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6分)

正确答案

 

(1)C   (2)生产过程3   (3)B 

(4) 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 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经营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回答)

本题考查区域产业活动。

(1)根据当地的主要农产品玉米和苹果判断当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且由于该地区的生产以入、肉、蛋等为主,故属于城郊农业。

(2)注意“环境效益最大”。

(3)目前购物袋使用的原料是化工产品,易造成"白色污染",使用易分解的生物原料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减轻"白色污染"。

(4)生态农业的适宜主要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

下一知识点 : 混合农业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