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

材料一: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流域面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

材料二: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者均来自于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1)说明祁连山北麓的沙土被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过程。(6分)

(2)贺兰山以西的沙漠中分布着100多个盐湖,是我国西北盐区的一部分。简述该区域多盐湖的自然原因。(9分)

(3)黄土土质疏松,易发生水土流失。你认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简要说明你的理由。(7分)

正确答案

(1)祁连山北麓的碎屑物质被河流(石羊河和弱水)带至下游地区(阿拉善高原)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和洪积平原; 在西北干旱的大环境下,近地面风(西北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平原较细小的物质带离原地,形成(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沙漠;并通过西北风(沙尘暴)将粉尘继续向东(东南)方向搬运; 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该湖区位于大陆内部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少;地处内流区,河流径流量小,入湖水量少; 太阳辐射强(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故蒸发量大; 多大风天气,多风加剧淡水蒸发。

(3)利大于弊

理由:黄河下游地势渐趋平缓,水流速度降低,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沿岸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耕地和肥沃的土壤

或者 弊大于利

理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涌入河流,使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旱涝频发,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

试题分析:

(1)祁连山北麓的碎屑物质被河流石羊河和弱水等带至下游地区,图中的阿拉善高原地区,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和洪积平原。在西北干旱的大环境下,强劲的西北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平原较细小的物质吹走,形成了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并通过西北风将粉尘继续向东或东南方向搬运。途中风力减弱,或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地区。

(2)贺兰山以西地处内流区,该湖区属于大陆内部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入湖水量少。该地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故蒸发量大。多大风天气,加剧淡水蒸发。河水是淡水,但是总有土壤中的少量盐分溶解在水中,水分蒸发掉,水中溶解的盐分积累下来,逐渐变成了盐湖。

(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水的泥沙含量很大,在黄河下游,地势渐趋平缓,水流速度降低,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沿岸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耕地和肥沃的土壤,据此可说是利大于弊。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涌入河流,在下游地区水流减慢,泥沙沉积,使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导致下游地区旱涝频发,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由此认为弊大于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右图是某地的气候资料,该地所在国家的人口数量为10.41亿,自然增长率为1.41%(2002年)。分析回答:(18分)

(1)评价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6分)

(2)判断该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6分)

(3)根据气候和人口资料,说明该国为解决粮食问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有利:终年高温(光热充足),降水丰富。不利: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旱涝)。

(2)每年净增人口多  有利:提供丰富劳动力。不利:制约粮食商品率的提高(粮食生产压力大),可能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3)提高复种指数(改善耕作制度),兴修水利,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

本题考查气候资料应用和区域农业生产。(1)从气候资料和人口资料可判断出该地所在国是印度,从气候图可知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对农业生产很有利,但降水的季节变化很大,易产生旱涝灾害;(2)印度是人口大国,每年净增人口多,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但是会加重对土地的压力,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3)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该国应控制人口增长,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复种指数,兴修水利,防旱涝。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区,是全球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性喜冷凉,耐旱耐瘠薄。马铃薯在我国是五大主食之一,我国年均出口53.2万吨,主要向东南亚国家、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地区出口种薯和商品薯。

材料二: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分布图

(1)从地形和气候角度,概括我国马铃薯种植区的分布特点。(2分)

(2)简述我国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条件。(3分)

(3)乙区域政府,帮助农民引进优质马铃薯品种,培训种植技术,建设薯片和淀粉加工厂,利用马铃薯叶秆发展养猪业并获得肥料,确立保障价格收购,减少市场波动影响。简述上述措施对乙地区域发展的影响。(5分)

正确答案

(1)海拔较高的高原、低山;降水少、水资源缺乏的地区(2分)

(2)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马铃薯耐旱耐瘠薄 ,地区适应性强;我国气候类型多样,马铃薯性喜冷凉,适宜种植的区域较广;靠近日、韩等国家,市场潜力大;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3分)

(3)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土壤肥力,保护了环境。(5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考生看图概括归纳的能力,要从整体着手,纵观我国马铃薯种植区,从地形看主要分布在第二阶梯上,以山地为主;从气候上看,位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附近,降水少、水资源缺乏。

(2)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符合马铃薯性喜冷凉,耐旱耐瘠薄的生活习性适合的区域很广泛。市场近,多属于周边的国家,需求大,市场的潜力大。马铃薯在我国的种植历史长,又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3)紧密的结合材料,逐字逐句分析,联系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引进优质马铃薯品种,培训种植技术,是在技术方面做改进。建设薯片和淀粉加工厂,可以促进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还可以增加就业。利用马铃薯叶秆发展养猪业并获得肥料,是变废为宝,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由遥感提供的信息处理后绘成的我国东部某地地图,该地区最大海拔高度为268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从图上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东部地形可能是___________,西部地形可能是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4分)

(2)根据图中信息简要评价本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__________                 ____。(6分)

(3)图中A地农业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1)平原  丘陵  东部河流曲折,错落较多,西部是河流的源头,并且该地区最高海拔为268米。

(2) 热量丰富,降水多,雨热同期、东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春季雨水多,易造成低温,夏季伏旱造成减产、寒潮、台风等影响本地;西部为丘陵,土壤贫瘠。

(3)防治水土流失  防止污染

试题解析:

(1)我国东部某地地图,该地区最大海拔高度为268米,判断此地地形主要为平原(东部)和丘陵(西部)。图中村落集中在东部——水资源丰富且地形平坦。

(2)图中经纬度和题意得,此区域为我国东南沿海,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从气候(热量,光照,降水,温差)和地形考虑,但在描述中考虑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利: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东南沿海,降水量多;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不利:丘陵地区,土壤贫瘠;东南沿海,易受台风影响,造成洪涝灾害等。

(3)根据河流的流向,为河流的源头,故在发展农业过程中,要保护水资源和植被,防止水被污染和植被的破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亚洲水稻的主要分布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世界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                、             

                降水丰富的地区;

(2)我国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                     一线以南。

(3)图示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有:

①气候:                                                  

②地形:                                                  

③劳动力:                                                

正确答案

(1)东亚,南亚,东南亚 ;

(2)秦岭—淮河

(3)夏季高温多雨或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1)水稻是喜温、喜湿的高产粮食作物。水稻种植业是亚洲季风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最具特色的一种农业地域类型,亚洲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具有适合水稻生长的优越条件。

(2)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北方和南方,南方地区主要是水田(水稻)。

(3)从水稻的特性:喜温、喜湿,在季风气候区,因此种植水稻的气候条件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稻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区,集中在土地肥沃的河流沿岸和下游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在水源充足的丘陵地区。水稻种植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点评:本题考点是重点,有些识记内容,较简单。

下一知识点 : 混合农业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