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常温下,下列溶液可用铝制容器盛装的是(  )

A稀盐酸

B稀硫酸

C浓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氢气,铝被腐蚀,不能用铝制容器盛装盐酸,故A错误;

B、利用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氢气,铝被腐蚀,不能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故B错误;

C、在常温下,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在铝制器皿表明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酸和金属的继续接触,可以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硝酸,故C正确;

D、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铝被腐蚀,不能用铝制容器盛装氢氧化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取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粉末,平均分成五等份,分别向每一份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实验中收集到的NO气体(稀硝酸的唯一还原产物)的体积及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所有气体的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定)

(1)该实验中所用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

(2)第一次实验后剩余固体为______,第二次实验剩余固体为______(均填写化学式)

(3)求实验中每次所取混合物中铜的质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第一组数据可知固体有剩余.无论硝酸和什么金属反应,根据N原子守恒得,n(HNO3)=4 n(NO).

加入100 mL硝酸溶液时,n(NO)=0.1mol,则n(HNO3)=0.4mol,所以c(HNO3)=4mol/L.

故答案为:c(HNO3)=4mol/L   

(2)由1、2两组数据分析,两次剩余物的质量相差9.2g,此时生成2.24 LNO气体(转移0.15 mol电子).若只溶解铁,质量为8.4 g,若只溶解铜,质量为9.6 g.由此可知这9.2 g中应有Fe和Cu两种金属.

所以第一次实验后剩余金属为Fe和Cu.第二次实验后剩余金属只有Cu.

故答案为:Fe、Cu;  Cu        

(3)由以上分析可知,第二次实验后剩余铜8g,而与第一次相比少掉的9.2g中Fe和Cu都有.

设:这9.2g固体中Fe的物质的量为xmol和Cu的物质的量为ymol.

56 x+64 y=9.2        ①

2(x+y)=3×0.1    ②

解得y=0.1 mol,质量是6.4 g.        

每次所取混合物中铜的质量6.4 g+8 g=14.4 g.

故答案为 14.4 g.

解析

解:(1)由第一组数据可知固体有剩余.无论硝酸和什么金属反应,根据N原子守恒得,n(HNO3)=4 n(NO).

加入100 mL硝酸溶液时,n(NO)=0.1mol,则n(HNO3)=0.4mol,所以c(HNO3)=4mol/L.

故答案为:c(HNO3)=4mol/L   

(2)由1、2两组数据分析,两次剩余物的质量相差9.2g,此时生成2.24 LNO气体(转移0.15 mol电子).若只溶解铁,质量为8.4 g,若只溶解铜,质量为9.6 g.由此可知这9.2 g中应有Fe和Cu两种金属.

所以第一次实验后剩余金属为Fe和Cu.第二次实验后剩余金属只有Cu.

故答案为:Fe、Cu;  Cu        

(3)由以上分析可知,第二次实验后剩余铜8g,而与第一次相比少掉的9.2g中Fe和Cu都有.

设:这9.2g固体中Fe的物质的量为xmol和Cu的物质的量为ymol.

56 x+64 y=9.2        ①

2(x+y)=3×0.1    ②

解得y=0.1 mol,质量是6.4 g.        

每次所取混合物中铜的质量6.4 g+8 g=14.4 g.

故答案为 14.4 g.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北京2008奥运会金牌直径为70mm,厚6mm.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牌成分提出猜想:甲认为金牌是由纯金制造;乙认为金牌是由金银合金制成;丙认为金牌是由黄铜(铜锌合金)制成.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请你选择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丙猜想的正误(  )

A硫酸铜溶液

B盐酸

C稀硝酸

D硝酸银溶液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只有Zn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Au、Ag都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则无法证明,故A错误;

B、只有Zn能与盐酸反应,Au、Ag、Cu都不能与盐酸反应,则无法证明,故B错误;

C、因金不能与硝酸反应,银能与硝酸反应,Cu、Zn都能与硝酸反应,则可以利用金牌的溶解来证明甲、乙、丙的猜想,故C正确;

D、Au、Ag都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则无法证明,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有0.1mol铜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2)铝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工业上可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其化学方程式______;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足量铝与100mL2mol/L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L.

正确答案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0.2

第三周期第IIIA族

2Al+Fe2O3Al2O3+2Fe

2Al+2OH-+2H2O=+2AlO2-+3H2

2.24

解析

解:(1)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根据铜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得,若有0.1mol铜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1mol×(2-0)=0.2mol,

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0.2;

(2)主族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相等,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其周期数相等,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3,所以铝位于第三周期第IIIA族;

铝和氧化铁能发生铝热反应且放出大量热,从而用于焊接钢轨,反应方程式为2Al+Fe2O3Al2O3+2Fe;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由原子守恒得生成氢气的体积==2.24L,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IIIA族;2Al+Fe2O3Al2O3+2Fe;2Al+2OH-+2H2O=+2AlO2-+3H2↑;2.24.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4春•金坛市期中)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D氨水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说明氨气溶解于水显碱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常温下,浓硝酸与铝发生钝化,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所以常温下浓硝酸可用铝罐储存,故A错误;

B.浓硝酸不稳定,易分解为二氧化氮和水,二氧化氮的存在导致浓硝酸变黄色,故B正确;

C.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炭化现象,是浓硫酸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的过程,体现浓硝酸的脱水性,故C正确;

D.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是碱,氨水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所以氨水呈碱性,说明氨气溶解于水显碱性,故D正确;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硝酸在化学工业上的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硝酸的性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