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

C铵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D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根据氨气的物理性质:NH3易液化,通常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

B、氧化性的强弱和得电子的能力有关,和得电子的多少无关,浓HNO3氧化性强于稀HNO3,故B错误;

C、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储存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故C正确;

D、金属和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是一氧化氮,不会产生氢气,故D错误.

故选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②检验亚硫酸钠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是否变质可以先加硝酸溶液,再加氯化钡溶液来检验

③锌与稀硝酸反应可以得到氢气

④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Fe2+

⑤浓硫酸滴到纸张上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⑥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能形成酸雨,酸雨的pH等于5.6.

A①③④

B①②

C

D①②⑤⑥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①正确;

②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亚硫酸根离子,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不能用硝酸酸化,故②错误;

③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任何金属反应都不产生氢气,故③错误;

④铁与硝酸反应首先生成硝酸铁,溶液呈浅绿色由过量的铁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所致,故④错误;

⑤浓硫酸滴到纸张上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⑤错误;

⑥pH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故⑥错误;

正确的选项只有①,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同学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硝酸的性质.根据图示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试管内壁上“黄霜”的成分是硫

B该实验探究说明浓硝酸既有氧化性,又有挥发性

C烧杯内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尾气,防止尾气污染环境

DH2S用SO2代替,将无明显反应现象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硫化氢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生成单质硫,所以试管内壁上“黄霜”的成分是硫,故A正确;

B、试管内壁上有黄霜生成说明硝酸有氧化性和挥发性,所以浓硝酸既有氧化性,又有挥发,故B正确;

C、硫化氢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对环璄造成染污,所以烧杯内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尾气,故C正确;

D、二氧化硫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红棕的气体二氧化氮,而不是无明显现象,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化学实验小组将适量浓硝酸分多次滴加到足量铜粉和足量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过滤、蒸发、结晶来制得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1、2所示).

(1)写出圆底烧瓶中开始阶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把浓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的目的是______

(3)图2是图1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加入硝酸的目的因为稀硫酸不与铜反应,而硝酸可以把铜氧化成铜离子,生成硫酸铜,浓硝酸分多次目的转移电子数更多即生成一氧化氮,故答案为:3Cu+2HNO3+3H2SO43CuSO4+2NO↑+4H2O;2NO+O2=2NO2

(2)因浓硝酸进行稀释,变成稀硝酸,多次加入,硝酸根离子全部变成NO,

故答案为:确保HNO3作氧化剂产物尽量是CuSO4不产生Cu(NO32;   

(3)因二氧化氮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要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烧杯中NaOH溶液倒吸到烧瓶中,使NOX充分被吸收.

解析

解:(1)加入硝酸的目的因为稀硫酸不与铜反应,而硝酸可以把铜氧化成铜离子,生成硫酸铜,浓硝酸分多次目的转移电子数更多即生成一氧化氮,故答案为:3Cu+2HNO3+3H2SO43CuSO4+2NO↑+4H2O;2NO+O2=2NO2

(2)因浓硝酸进行稀释,变成稀硝酸,多次加入,硝酸根离子全部变成NO,

故答案为:确保HNO3作氧化剂产物尽量是CuSO4不产生Cu(NO32;   

(3)因二氧化氮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要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烧杯中NaOH溶液倒吸到烧瓶中,使NOX充分被吸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能否在I实验装置中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的较为纯净的NO气体______(填“能”或“不能”),简述理由______

(3)若用Ⅱ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则: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稀硝酸,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空气,稀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充满整个干燥管,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止水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______.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事先已将注射器内原有的空气推出),关闭止水夹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上述实验完成后,将注射器内的气体通入到NaOH溶液中,其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因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其离子反应为3Cu+2NO3-+8H+═3Cu2++2NO↑+4H2O,故答案为:3Cu+2NO3-+8H+═3Cu2++2NO↑+4H2O; 

(2)因烧瓶中有空气,则生成的NO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答案为:不能;因为圆底烧瓶中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会与NO反应生成NO2,出现红棕色;

(3)由装置可知,利用干燥管中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查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为关闭止水夹,将干燥管放入带有水的烧杯中,若干燥管内的液面比烧杯中的液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面位置保持不变,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空气,则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可观察到铜片溶解,且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变成蓝色,液面下降;生成的NO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则可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故答案为:关闭止水夹,将干燥管放入带有水的烧杯中,若干燥管内的液面比烧杯中的液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面位置保持不变,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铜片溶解,且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变成蓝色,液面下降;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4)NO、NO2都有毒,能污染环境,氮的氧化物能被NaOH溶液吸收,故答案为:防止污染环境.

解析

解:(1)因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其离子反应为3Cu+2NO3-+8H+═3Cu2++2NO↑+4H2O,故答案为:3Cu+2NO3-+8H+═3Cu2++2NO↑+4H2O; 

(2)因烧瓶中有空气,则生成的NO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答案为:不能;因为圆底烧瓶中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会与NO反应生成NO2,出现红棕色;

(3)由装置可知,利用干燥管中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查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为关闭止水夹,将干燥管放入带有水的烧杯中,若干燥管内的液面比烧杯中的液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面位置保持不变,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空气,则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可观察到铜片溶解,且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变成蓝色,液面下降;生成的NO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则可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故答案为:关闭止水夹,将干燥管放入带有水的烧杯中,若干燥管内的液面比烧杯中的液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面位置保持不变,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铜片溶解,且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变成蓝色,液面下降;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4)NO、NO2都有毒,能污染环境,氮的氧化物能被NaOH溶液吸收,故答案为:防止污染环境.

下一知识点 : 硝酸在化学工业上的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硝酸的性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