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灾害与防治
- 共101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低温冻害主要是因为强冷空气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分布图,其中A地每年4月前后极易形成“倒春寒”天气,造成水稻大面积烂秧、死苗和果树开花座果率低之灾,其它春种作物生长发育也受到严重影响。
44.试分析A地成为我国受低温冻害较为严重的区域的原因。
正确答案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对冷空气的流动阻碍明显,冷空气停滞时间长;春季北上的暖空气和南下的冷空气易在此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形成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南方地区冬半年农事活动较多,越冬作物分布较广;该区域农作物一般为喜温作物,抗低温冻害能力弱;农民防御低温冻害的意识不强,防灾经验不足等。
解析
自然灾害严重除气象灾害本省破坏力强之外,还与当地工农业生产有关,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思差有关。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严重的原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自然灾害严重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对冷空气的流动阻碍明显,冷空气停滞时间长;春季北上的暖空气和南下的冷空气易在此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形成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南方地区冬半年农事活动较多,越冬作物分布较广;该区域农作物一般为喜温作物,抗低温冻害能力弱;农民防御低温冻害的意识不强,防灾经验不足等。
易错点
自然灾害严重的原因,除了自然事件本身的破坏力大之外,还有该地区有可以破坏的物质,工农业活动大,易受影响,自然灾害还具有突发性,人们防范意识差。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严重的原因,
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区域地理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腹部膨大,肢体瘦弱,发稀,额一青筋显现,多为( )
A.泄泻
B.疳积
C.积滞
D.五迟
E.厌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患者,女性,24岁,月经量增多4个月,2周来牙龈出血,下肢皮肤散在出血点与瘀斑,自觉疲乏无力,来院就诊查.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4.2×109/L,血小板 20×109/L,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医生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目前首要的护理问题是( )。
A.有感染的危险
B.脑出血
C.有受伤的危险
D.气体交换受损
E.知识缺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点]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重点等级] ★★★★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5.描述图10所示地区年均温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8分)
16.图10中甲附近地区为畜牧业区,据图简述该畜牧业区分布的有利条件。(6分)
17.严寒灾害是我国吉林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图11为吉林省严寒灾害发生时间统计图。
简述吉林省严寒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10分)
正确答案
主要特点:年均温自南(低纬)向北(高纬)渐低(2分);极小值(小于-2℃)位于图示地区西北部(1分);中部地区(等温线向北凸出)年均温比同纬度的东西两侧高(2分);西北部地区(等温线较其他地区密集)年均温的变化幅度较大(1分)。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地形。(2分)
解析
从数值来看,图示区域最小值(小于-2℃)位于图示地区西北部,年均温自南(低纬)向北(高纬)渐低;从弯曲方向来看,年中部地区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年均温比同纬度的东西两侧高;从疏密状况来看,西北部地区等温线较其他地区密集,年均温的变化幅度较大
考查方向
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解题思路
从数值、弯曲方向、疏密状况三方面描述
正确答案
低山丘陵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降水在400毫米左右,有优质草原的分布;位于耕作业区与林区之间,饲料较丰富。(3点6分)
解析
从海拔高度可知甲地位于低山丘陵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降水在400毫米左右,有利于优质草原的生长;位于松嫩平原耕作业区与大兴安岭林区之间,饲料供应充足。
考查方向
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优势条件
解题思路
结合图示和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分析
正确答案
特征:严寒灾害出现的次数在12月中旬后明显增加(2分),1月中旬出现次数最大(2分),2月中旬以后出现很少(2分)。
预防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制定严寒灾害应急方案;建立严寒灾害保险机制等。(其他措施合理即可给分)(2点4分)
在健康教育领域内开始得到广泛运用的矫正技术主要有
A.脱敏法
B.示范法
C.厌恶法
D.强化法
E.消除法
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