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灾害与防治
- 共101题
选做题二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影响我国寒潮次数分布及路径示意。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20.甲区域很少受寒潮影响,分析原因。(4分)
21.指出寒潮的危害。(6分)
正确答案
甲地处四川盆地,地形闭塞。秦岭、大巴山阻挡了南下冷空气(4分)。
解析
四川盆地和同纬度长江中下游相比,受寒潮危害较少,主要是地形的阻挡作用,四川盆地北部的秦岭和大巴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使四川盆地受寒潮的影响较小。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四川盆地受寒潮影响小的原因,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四川盆地和同纬度长江中下游相比,受寒潮危害较少,主要是地形的阻挡作用。
易错点
回答时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要条理清晰,语言规范。
正确答案
大幅度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2分);寒潮来侵时常伴有大风、降雪、冻雨等天气,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2分);影响人们出行,危害人体健康(2分)。(合理给分)
解析
寒潮危害主要是大风、降温及伴随的异常天气造成的,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大风、降雪、冻雨等天气,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危害人体健康。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寒潮的危害,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寒潮危害主要是大风、降温及伴随的异常天气造成的,由此考虑回答即可。
易错点
回答时注意结合图中信息分析,注意条理清晰,语言规范。
对未取得健康证明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行为应给予的行政处罚为
A.责令停止生产经营
B.收缴卫生许可证
C.警告
D.责令改正,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E.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正确答案
D
解析
对未取得健康证明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行为应给予的行政处罚为责令改正,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同时可能造成某种传染病的传播、污染食品和引发食物中毒事故。
20.(10分) 请考生在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建设南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海啸是一种破坏性海浪,其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呼啸的海浪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
分析南海容易发生海啸的原因,并指出海啸预警的主要观测方法。
正确答案
原因:南海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2 分);地壳岩石破碎,多火山、地震,是世界著名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3 分);海底火山、地震和地壳运动容易诱发海啸(2 分)。
主要观测方法:地震波(3 分);海潮(3 分)。(注:共3 分,答对其中1 点则可满分)
解析
原因:南海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岩石破碎,多火山、地震,是世界著名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海底火山、地震和地壳运动容易诱发海啸;主要从地震波的变化和海潮的变化来得出。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南海容易发生海啸的原因,并指出海啸预警的主要观测方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南海海啸多发的原因,可以从板块运动、地形等方面回答,主要观测方法,可以从地震波等方面考虑。
易错点
问题设问较为简单,回答时注意要点全面,使用学科语言。
知识点
19.请考生在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自然灾害与防治】
西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粮油产区之一,80年代以来粮油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干旱是西南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粮油因旱灾减产占总产量的4.7%以上。图9示意西南地区干旱成灾面积及气候要素变化趋势。
据图分析8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成灾面积变化的原因。针对旱灾,该地粮油作物种植应采取哪些措施。(10分)
正确答案
8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降水呈下降趋势,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加剧了干旱;同时农耕业发展导致种植业面积变大,受灾面积也相应变大。(6分)
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兴修水利,增强抗灾能力;提高科技水平,培育推广耐旱品种。(4分)
解析
8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降水呈下降趋势,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加剧了干旱;80年代以来粮油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油因旱灾减产;农耕业发展导致种植业面积变大,受灾面积也相应变大,应对旱灾,一是灌溉技术要改进,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二是工程技术,兴修水利,增强抗灾能力;三是生物技术应用,提高科技水平,培育推广耐旱品种。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据图分析8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成灾面积变化的原因。针对旱灾,该地粮油作物种植应采取哪些措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8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降水呈下降趋势,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加剧了干旱;80年代以来粮油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油因旱灾减产;农耕业发展导致种植业面积变大,受灾面积也相应变大,应对旱灾,一是灌溉技术要改进,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二是工程技术,兴修水利,增强抗灾能力;三是生物技术应用,提高科技水平,培育推广耐旱品种。
易错点
回答时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知识点
(十八)读我国小麦及柑橘冻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10分)
50.分别说出我国小麦和柑橘严重冻害区的范围,并分析原因。(4分)
51.说出小麦、柑橘冻害在空间分布上有何共同特点。(4分)
52.四川、重庆是我国柑橘的重要产区,但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无冻害。分析其中原因。(2分)
正确答案
小麦严重冻害区位于新疆北部(或新疆天山以北地区,北疆地区)。 这里纬度高,春季气温低;距冬季风的源地(寒潮发源地)近;准噶尔盆地西部多山口,风力大。(2分)
柑橘严重冻害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东部,长江淮河之间)。 这里地势地平,冬春季寒潮能够长驱直入,受低温冻害影响。(2分)
解析
读图可知,小麦严重冻害区位于新疆北部(或新疆天山以北地区,北疆地区),形成原因从纬度位置、冬季风源地、地形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柑橘严重冻害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东部,长江淮河之间),形成原因从地形特征进行分析。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我国小麦和柑橘严重冻害区的范围,并分析原因,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小麦严重冻害区位于新疆北部(或新疆天山以北地区,北疆地区),形成原因从纬度位置、冬季风源地、地形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柑橘严重冻害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东部,长江淮河之间),形成原因从地形特征进行分析。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条理清晰。
正确答案
冻害程度是纬度越高,冻害越严重(越靠北,冻害程度越严重);冻害地区都靠近东部地势低的地区;都位于寒潮路径所在区域;冻害地区都属于人口稠密、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2点即可,4分)
解析
越靠北,冻害程度越严重;冻害地区都靠近东部地势低的地区;都位于寒潮路径所在区域;冻害地区都属于人口稠密、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小麦、柑橘冻害在空间分布上有何共同特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信息可总结出冻害程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冻害分布还受地形、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条件的影响。
易错点
答题时注意不能遗漏要点,注意条理清晰,语言规范。
正确答案
四川、重庆处于盆地地形区,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难以入侵。(2分)
解析
四川、重庆与同纬度相比无冻害的原因从其盆地地形,周围受山地阻挡,不利于冷空气入侵方面进行分析。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四川、重庆是我国柑橘的重要产区,但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无冻害的原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四川、重庆与同纬度相比无冻害的原因从其盆地地形,周围受山地阻挡,不利于冷空气入侵方面进行分析。
易错点
回答时注意结合图中信息分析,注意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