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L、质量为m、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相连,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  )

A物块的机械能逐渐增加

B软绳的重力势能减少了,其机械能一定减少

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大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物块动能增加之和

D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小于软绳动能的增加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正确答案

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物块A质量为m,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固定一根轻弹簧,弹簧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如图所示.现将弹簧上端B缓慢的竖直向上提起一段距离L,使物块A离开地面,若以地面为势能零点,则这时物块A具有的重力势能为(  )

Amg(L+L0

Bmg(L+L0+)

Cmg(L-L0+)

Dmg(L-)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一物体m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从底端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力F做功为60J,此后撤去恒力F,物体又经t时间回到出发点,若以地面为零势能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回到出发点时的动能是60J

B开始时物体所受的恒力F=2mgsinθ

C撤去力F时,物体的重力势能是45J

D动能与势能相同的位置在撤去力F之前的某位置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甲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若以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为原点,沿竖直向下建立一坐标轴ox,小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OA段为直线,AB段是与OA相切于A点的曲线,BC是平滑的曲线,则关于A、B、C三点对应的x坐标及加速度大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A=h,aA=g

BxB=h+,aB=0

Cxc=h+,ac=0

D小球从O到B的过程重力做的功大于小球动能的增量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弹簧下面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振幅为A的简谐运动,当物体振动到最高点时弹簧正好为原长,则物体在振动过程中(  )

A物体最大动能应等于mgA

B弹簧的弹性势能和物体动能总和保持不变

C弹簧最大弹性势能等于2mgA

D物体在最低点时的弹力大于2mg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g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了h,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mgh

B物体的动能增加了mgh

C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D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vo将物体从同一水平面分别竖直上抛、斜抛、沿光滑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的表面上滑,如图所示,三次达到的高度分别为hl、h2、h3,空气阻力不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hl>h2>h3

Bhl=h2=h3

Chl=h2>h3

Dhl=h3>h2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一人用力把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竖直向上匀加速提升h,速度增加为v,则对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B物体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为mv2

C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mgh

D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mv2

正确答案

A,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上方安装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在弹簧处于原长时,用手拉着其上端P点很缓慢地向上移动,直到物体脱离地面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在这一过程中,P点的位移为H,则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为(  )

AmgH

BmgH+m2g2/k

CmgH-m2g2/k

DmgH-mg/k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我国田径选手劳义勇夺男子100米的冠军.他采用蹲踞式起跑,在发令枪响后,左脚迅速蹬离起跑器,在向前加速的同时提升身体重心.如图所示,假设质量为m的运动员,在起跑时前进的距离S内,重心升高量为h,获得的速度为v,阻力做功的数值为W,则在此过程中(  )

A运动员的机械能增加了mv2

B运动员的机械能增加了mv2+mgh

C运动员的重力做功为W=mgh

D运动员自身消耗的能量为mv2+mgh+W

正确答案

B,D
下一知识点 :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重力势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