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硫酸亚铁铵[(NH42SO4•Fe 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废铁屑放人碳酸钠溶液中煮沸除油污,分离出液体,用水洗净铁屑.

步骤2:向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3mol•L-l H2SO4溶液,在60℃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FeSO4溶液.

步骤3: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1的操作中,下列仪器中不必用到的有______(填仪器编号).

①铁架台②燃烧匙③锥形瓶④广口瓶⑤研钵⑥玻璃棒⑦酒精灯

(2)在步骤2中所加的硫酸必须过量,其原因是______

(3)在步骤3中.“一系列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和过滤.

(4)本实验制得的硫酸亚铁铵晶体常含有Fe3+杂质.检验Fe3+常用的试剂是______,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步骤1是先将废铁屑研碎,再放在纯碱溶液里洗涤,可用玻璃棒搅拌并加热,然后过滤,需要的仪器有:研钵、铁架台、漏斗、石棉网、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故不需要燃烧匙、广口瓶,故选:②④;

(2)亚铁离子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水解,因而要加酸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故所加的硫酸必须过量,故答案为:加酸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

(3)步骤3是由溶液中获得晶体,亚铁离子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水解,应在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情况下,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选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里的Fe3+,现象是溶液变血红色,故答案为:KSCN;溶液变血红色.

解析

解:(1)步骤1是先将废铁屑研碎,再放在纯碱溶液里洗涤,可用玻璃棒搅拌并加热,然后过滤,需要的仪器有:研钵、铁架台、漏斗、石棉网、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故不需要燃烧匙、广口瓶,故选:②④;

(2)亚铁离子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水解,因而要加酸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故所加的硫酸必须过量,故答案为:加酸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

(3)步骤3是由溶液中获得晶体,亚铁离子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水解,应在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情况下,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选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里的Fe3+,现象是溶液变血红色,故答案为:KSCN;溶液变血红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氯化法是合成硫酰氯(SO2Cl2)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硫酰氯(SO2Cl2)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SO2(g)+Cl2(g)SO2Cl2(l)△H=-97.3kJ/mol.

有关信息如下:硫酰氯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液体,熔点为-54.1℃,沸点为69.1℃,在潮湿空气中“发烟”;100℃以上开始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氯气,长期放置也会发生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甲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B的作用为______

(2)装置丁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氯磺酸(ClSO3H)加热分解,也能制得硫酰氯与另外一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分离产物的方法是______(填字母)______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4)装置丙的作用为______,若缺少装置乙,氯气和二氧化硫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为提高本实验中硫酰氯的产率,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______(填序号).

①先通冷凝水,再通气            

②控制气流速率,宜慢不宜快

③若三颈烧瓶发烫,可适当降温    

④加热三颈烧瓶.

正确答案

解:(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判断装置甲中仪器A的名称为冷凝管或蛇形冷凝管或环形冷凝管;该反应需要催化剂,则甲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催化剂;硫酰氯在潮湿空气中“发烟”,而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则B的作用为防止水蒸气进入,故答案为:冷凝管或蛇形冷凝管或环形冷凝管;催化剂;防止水蒸气进入;

(2)装置丁是提供氯气的,在酸性溶液中漂白粉能氧化氯离子生成氯气,则装置丁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故答案为:Cl-+ClO-+2H+=Cl2↑+H2O;

(3)氯磺酸(C1SO3H)加热分解,也能制得硫酰氯与另外一种物质,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另一种生成物是硫酸,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1SO3HSO2Cl2+H2SO4;硫酰氯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液体,熔点为-54.1℃,沸点为69.1℃,而硫酸沸点高,则分离产物的方法是蒸馏,答案选C,故答案为:2C1SO3HSO2Cl2+H2SO4;C;

(4)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所以装置丙的作用为除去HCl气体.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SO2,装置乙是干燥氯气的,因此若缺少装置乙,氯气和二氧化硫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SO2+2H2O=2HCl+H2SO4,故答案为:除去HCl气体;Cl2+SO2+2H2O=2HCl+H2SO4

(5)由于硫酰氯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液体,熔点为-54.1℃,沸点为69.1℃,在潮湿空气中“发烟”;100℃以上开始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氯气,长期放置也会发生分解,因此为提高本实验中硫酰氯的产率,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①先通冷凝水,再通气,②控制气流速率,宜慢不宜快,③若三颈烧瓶发烫,可适当降温,但不能加热三颈烧瓶,否则会加速分解,答案选①②③.故答案为:①②③.

解析

解:(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判断装置甲中仪器A的名称为冷凝管或蛇形冷凝管或环形冷凝管;该反应需要催化剂,则甲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催化剂;硫酰氯在潮湿空气中“发烟”,而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则B的作用为防止水蒸气进入,故答案为:冷凝管或蛇形冷凝管或环形冷凝管;催化剂;防止水蒸气进入;

(2)装置丁是提供氯气的,在酸性溶液中漂白粉能氧化氯离子生成氯气,则装置丁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故答案为:Cl-+ClO-+2H+=Cl2↑+H2O;

(3)氯磺酸(C1SO3H)加热分解,也能制得硫酰氯与另外一种物质,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另一种生成物是硫酸,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1SO3HSO2Cl2+H2SO4;硫酰氯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液体,熔点为-54.1℃,沸点为69.1℃,而硫酸沸点高,则分离产物的方法是蒸馏,答案选C,故答案为:2C1SO3HSO2Cl2+H2SO4;C;

(4)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所以装置丙的作用为除去HCl气体.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SO2,装置乙是干燥氯气的,因此若缺少装置乙,氯气和二氧化硫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SO2+2H2O=2HCl+H2SO4,故答案为:除去HCl气体;Cl2+SO2+2H2O=2HCl+H2SO4

(5)由于硫酰氯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液体,熔点为-54.1℃,沸点为69.1℃,在潮湿空气中“发烟”;100℃以上开始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氯气,长期放置也会发生分解,因此为提高本实验中硫酰氯的产率,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①先通冷凝水,再通气,②控制气流速率,宜慢不宜快,③若三颈烧瓶发烫,可适当降温,但不能加热三颈烧瓶,否则会加速分解,答案选①②③.故答案为:①②③.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做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制备氨基

甲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H3(g)+CO2(g)⇌NH2COONH4(s)+Q   (Q>0 ) 

(1)如用图1装置制取氨气,你所选择的试剂是______.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3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 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注:四氯化碳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2)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______

(3)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______

(4)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______(填写操作名称).为了得到干燥产品,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填写选项序号).

a.常压加热烘干        b.高压加热烘干       c.真空40℃以下烘干

(5)尾气处理装置如图2所示.双通玻璃管的作用:______;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

(6)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0.7820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000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2位小数)

正确答案

浓氨水与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

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

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

过滤

c

防止倒吸

吸收多余氨气

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80%

解析

解:(1)把浓氨水滴入到固体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在溶解过程中放热使浓氨水分解生成氨气,故答案为:浓氨水与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等; 

(2)反应2NH3(g)+CO2(g)⇌NH2COONH4(s)+Q,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温度升高;发生器用冰水冷却提高反应物质转化率,防止生成物温度过高分解,

故答案为: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

(3)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控制反应进行程度,控制气体流速和原料气体的配比,故答案为: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

(4)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3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分离产品的实验方法利用过滤得到,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不能加热烘干,应在真空40℃以下烘干,故答案:过滤;c;

(5)双通玻璃管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浓硫酸起到吸收多余的氨气,同时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吸收多余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6)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0.7820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000g.物质的量为0.010mol,设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物质的量为x,碳酸氢铵物质的量为y,依据碳元素守恒得到;

x+y=0.01  

78x+79y=0.7820

解得x=0.008mol

y=0.002mol

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100%=80%,故答案为:8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实际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具有“原子经济性”.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______

A.制备环氧乙烷:2CH2=CH2+O2

B.制备硫酸铜:Cu+2H2SO4  CuSO4+SO2↑+2H2O

C.制备甲醇:2CH4+O2  2CH3OH

D.制备硝酸铜: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冶金废水中含有[Au(CN)2]-,其电离出的CN-有毒,当与H+结合生成HCN时,其毒性更强.工业上处理这种废水是在碱性条件下,用NaClO将CN-氧化为CO32-和一种无毒气体,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在酸性条件下,ClO-也能将CN-氧化,但实际处理时却不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工业上目前使用两种方法制取乙醛--“乙炔水化法”和“乙烯氧化法”.下面两表提供生产过程中原料、反应条件、原料平衡转化率和产量等的有关信息:

表一:原料、反应条件、平衡转化率、日产量

表二:原料来源生产工艺

从两表中分析,现代工业上“乙烯氧化法”将逐步取代“乙炔水化法”的可能原因.

①从产率和产量角度分析______

②从环境保护和能耗角度分析______

正确答案

解:(1)A、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原子利用率高达100,且产物无污染,故A正确;

B、制备硫酸铜的过程硫酸的利用率低,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有毒的气体,故B错误;

C、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原子利用率高达100,且产物无污染,故C正确;

D、制备硝酸铜的过程硝酸的利用率低,且生成的二氧化氮是有毒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BD;             

(2)次氯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可以将氢氰根离子氧化,在碱性条件下,用NaClO将CN-氧化为CO32-和一种无毒气体氮气,原理方程式为:5ClO-+2CN-+2OH-=2CO32-+N2↑+5Cl-+H2O,在酸性条件下,CN-与H+结合生成毒性很强的HCN,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所以实际处理时不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故答案为:5ClO-+2CN-+2OH-=2CO32-+N2↑+5Cl-+H2O;在酸性条件下,CN-与H+结合生成毒性很强的HCN,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

(3)①对比“乙烯氧化法”、“乙炔水化法”两种方法,从产率和产量角度可以看出:虽然乙烯氧化法的转化率略小于乙炔水化法,但反应快、日产量比其高得多,

故答案为:虽然乙烯氧化法的转化率略小于乙炔水化法,但反应快、日产量比其高得多;

②对比“乙烯氧化法”、“乙炔水化法”两种方法,从环境保护和能耗角度可以知道两者反应条件温度相当,但乙炔水化法制乙醛使用的是汞盐催化剂,汞盐的毒性大,并且乙炔的制取要经过多步反应制得,且消耗大量的热能、电能,但是乙烯来源于石油裂解气,消耗的总能量比乙炔少,且较容易获得等,

故答案为:两者反应条件温度相当,但乙炔水化法制乙醛使用的是汞盐催化剂,毒性大;乙炔的制取要经过多步反应制得,且消耗大量的热能、电能;乙烯来源于石油裂解气,消耗的总能量比乙炔少,且较容易获得.

解析

解:(1)A、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原子利用率高达100,且产物无污染,故A正确;

B、制备硫酸铜的过程硫酸的利用率低,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有毒的气体,故B错误;

C、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原子利用率高达100,且产物无污染,故C正确;

D、制备硝酸铜的过程硝酸的利用率低,且生成的二氧化氮是有毒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BD;             

(2)次氯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可以将氢氰根离子氧化,在碱性条件下,用NaClO将CN-氧化为CO32-和一种无毒气体氮气,原理方程式为:5ClO-+2CN-+2OH-=2CO32-+N2↑+5Cl-+H2O,在酸性条件下,CN-与H+结合生成毒性很强的HCN,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所以实际处理时不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故答案为:5ClO-+2CN-+2OH-=2CO32-+N2↑+5Cl-+H2O;在酸性条件下,CN-与H+结合生成毒性很强的HCN,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

(3)①对比“乙烯氧化法”、“乙炔水化法”两种方法,从产率和产量角度可以看出:虽然乙烯氧化法的转化率略小于乙炔水化法,但反应快、日产量比其高得多,

故答案为:虽然乙烯氧化法的转化率略小于乙炔水化法,但反应快、日产量比其高得多;

②对比“乙烯氧化法”、“乙炔水化法”两种方法,从环境保护和能耗角度可以知道两者反应条件温度相当,但乙炔水化法制乙醛使用的是汞盐催化剂,汞盐的毒性大,并且乙炔的制取要经过多步反应制得,且消耗大量的热能、电能,但是乙烯来源于石油裂解气,消耗的总能量比乙炔少,且较容易获得等,

故答案为:两者反应条件温度相当,但乙炔水化法制乙醛使用的是汞盐催化剂,毒性大;乙炔的制取要经过多步反应制得,且消耗大量的热能、电能;乙烯来源于石油裂解气,消耗的总能量比乙炔少,且较容易获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黄铜矿烧渣(含CuO、Fe2O3、FeO、SiO2、Al2O3)为主要原料,制备铁的多种化合物的流程如下:

(1)流程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30% (密度是1.176g/cm3),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2)检验滤液A中存在Fe3+的方法是______

(3)加入足量铁粉的作用除调节pH使Al3+转化为Al(OH)3沉淀,还有两个作用,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流程②中除去绿矾晶体中所含杂质常采用______洗涤.

(5)工业上通过在空气中煅烧FeCO3固体生产Fe2O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1)30%的硫酸溶液1L,溶液质量为1000mL×1.176g/cm3=1176g,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6g/mol,故答案为:3.6mol•L-1

(2)向滤液A中滴加KSCN溶液,如果溶液变血红色,则证明存在Fe3+的,故答案为:滴加KSCN溶液,如果溶液变血红色;

(3)铁粉的作用除调节溶液pH外,还能与Cu2+和Fe3+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Fe+Cu2+=Fe2++Cu,故答案为:Fe+2Fe3+=3Fe2+或Fe+Cu2+=Fe2++Cu;

(4)选择用冷水或酒精洗涤绿矾晶体表面的溶液,可减少晶体本身的溶解,故答案为:冰水或乙醇;

(5)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煅烧FeCO3固体生产Fe2O3的反应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3+O22Fe2O3+4CO2

故答案为:4FeCO3+O22Fe2O3+4CO2

解析

(1)30%的硫酸溶液1L,溶液质量为1000mL×1.176g/cm3=1176g,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6g/mol,故答案为:3.6mol•L-1

(2)向滤液A中滴加KSCN溶液,如果溶液变血红色,则证明存在Fe3+的,故答案为:滴加KSCN溶液,如果溶液变血红色;

(3)铁粉的作用除调节溶液pH外,还能与Cu2+和Fe3+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Fe+Cu2+=Fe2++Cu,故答案为:Fe+2Fe3+=3Fe2+或Fe+Cu2+=Fe2++Cu;

(4)选择用冷水或酒精洗涤绿矾晶体表面的溶液,可减少晶体本身的溶解,故答案为:冰水或乙醇;

(5)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煅烧FeCO3固体生产Fe2O3的反应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3+O22Fe2O3+4CO2

故答案为:4FeCO3+O22Fe2O3+4CO2

下一知识点 : 氧化亚铁的物理性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氢氧化铝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