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革命
- 共47题
39.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美利坚合众国。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为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其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2)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詹姆士二世逃亡。没有流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3)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革命中没有流很多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解析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年)。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2)“光荣革命”:查理二世和他的继任者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竭力加强王权,恢复旧的统治秩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非常不满。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为何光荣?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的遗产:制度变迁可以用非暴力的手段完成。(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
(3)除回答教材上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影响外,特别要答出2点①材料一二反映主题,在暴力革命后,通过不流血的方式迫使清王朝皇帝退位,实现了政权的更替。②材料三反映主题,确立共和政体,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知识点
15.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选C。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
知识点
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7.图5为民国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7.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冶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冶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7.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一1913年阶段。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政治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人人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